
合同違約損害請求的抗辯方式有什么
當事人屆期未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義務不符合條件時就屬于先履行抗辯權的實際違約。先履行抗辯權的違約方式包括不履行抗辯、遲延履行抗辯、部分履行抗辯、瑕疵履行抗辯四種。
一、不履行抗辯
合同履行期屆至時,一方不履行,可能是因為喪失履行能力。此時合同應予以解除,履行抗辯已經喪失了產生的基礎。
如果不履行只是違約人拒絕履行,違約人尚有履行能力,另一方可中止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并要求違約人繼續履行合同。
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構成根本違約,被違約人產生了單方解除權。如合同繼續履行仍能使被違約人得到預期利益,解除合同雙方都沒有好處,最佳的選擇是要求違約人繼續履行合同。
在違約人繼續履行前,被違約人有權中止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
二、遲延履行抗辯
遲延履行,又稱給付遲延。一般認為,遲延履行是指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時沒有履行債務。
遲延履行可以包括對以下兩種情況的描述:其一,已屆履行期而未履行債務。其二,債務已經履行,但未按規定的期限履行,履行時間已經超過了規定的期限。這兩種情況,都可以產生先履行抗辯權。這里所稱的遲延履行,并不僅指雙務合同作為交換代價的主給付,還包括附隨主給付的其他義務。
負有在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逾期未履行債務時,負在后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雖履行期已經屆至,但有權暫不履行合同,而等待其履行。
依照現行法律的規定,一方逾期未履行合同的,另一方產生解約權。當合同履行對被違約人仍有必要,其仍然可要求對方繼續履行。
先履行抗辯權的行使,并不導致法定解除權的喪失。在要求對方繼續履行無結果或隨著時間的推移,合同目的已經喪失時,當事人還可通知對方解除合同。
負有在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雖然履行了義務,但超過規定期限時,在后一方履行的當事人的履行期限通常可以要求順延。要求順延的主張,是行使先履行抗辯權表現。當合同履行有先后之別時,在后一方享有期限利益。
比如,甲乙雙方訂立建筑安裝合同,合同約定,甲方于10月1日前清理好場地,以便乙方施工。甲方遲至10月10日才清理好場地,乙方要求施工期順延,這是先履行抗辯權應有之義。甲方清理場地的義務并不是作為交換給付義務,但并不妨礙乙方成立先履行抗辯權。
三、部分履行抗辯
有些合同的債務是可以分割的,比如甲方應交付10萬塊磚,其只交付9萬塊磚,這種情況,可稱之為部分履行。
當在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至合同履行期時,只是部分履行合同,此時在后履行的一方可以成立先履行抗辯權,其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方式一般并非表現為拒絕受領,而是將自己的相應給付保留。
如上例,甲方交付9萬塊磚,乙方在履行期屆至時。應當就九萬塊磚支付價款,依誠實信用原則,乙方不得拒付全部價款。當一方部分履行根本無助于另一方實現合同目的時,另一方可以拒絕受領,在己方履行期屆至時,拒絕履行合同,而要求對方全部履行合同。這種主張,也應視為行使先履行抗辯權。
四、瑕疵履行抗辯
一方瑕疵履行,另一方有權拒絕受領,并拒絕自己的給付。如甲乙雙方簽訂買賣美國牛蛙(種蛙)的合同,甲方交付的牛蛙不是純種牛蛙,乙方有權拒收,并要求調換。受領后發現有瑕疵的,可以退還,并要求其采取補救措施。
在采取補救措施期間,有權拒絕支付價金。
輕微的瑕疵并未影響到履行利益時,依照誠實信用原則,不宜拒絕受領、拒絕自己的給付。否則將無交易安全可言。瑕疵履行已經無法補救,則不屬于行使抗辯權的問題,被違約人可以解除合同。
對履行效果不符合約定條件的抗辯
通常情況下,履行效果就是履行利益。例如,甲方邀請乙方嫁接果樹,合同約定了成活率,甲方的履行利益與履行效果是一致的。但有時履行效果與履行利益的內容并不相同。比如,甲方邀請乙方授課,雙方并未約定授課效果,乙方完成授課任務,就應視為甲方實現了履行利益。授課效果的好壞并不影響履行利益的存在。
在合同要求履行效果的時候,若未實現履行效果,則在后履行的一方可以產生先履行抗辯權。
比如,甲乙雙方簽訂了一份技術轉讓合同,合同約定,甲方提供的生產某種綠色食品的設備,可以日產10噸以上。經試車合格后乙方一次性支付技術轉讓費。經試車,該設備遠遠達不到此要求,此時,乙方享有先履行抗辯權,可以拒絕支付技術轉讓費。待甲方采取補救措施,達到合同要求后再支付技術轉讓費。或者雙方協商降低技術轉讓費。
一、抗辯權的具體規定 在合同履行中,當事人可享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這些抗辯權利的設置,使當事人在法定情況下可以對抗對方的請求權,使當事人的拒絕履行不構成違約,可以更好地維護當事人的利益。 ①同時履行抗辯權。 當事人...
對于裝修公司所提供的格式合同中不利于自己權益保護的條款,應當與裝修公司協商予以修改,從而確保自己權益不受損害。例如,業主可以簽訂《補充條款》,其中可以對工期延誤等違約行為進行約定。例如約定因乙方(裝飾公司)原因造成工程逾期交付的,每逾期一天...
在當今社會,合同已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息息相關,人們每天都不斷的訂立和履行著合同,也不斷面臨著合同違約的情況。雖然合同違約不是生活的常態,但應該懂得在發生合同違約時應該如何處理,從而最大限度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采取補救措施,避免...
產品侵權責任是生產者、銷售者因產品存在缺陷而造成他人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害時,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是一種特殊的侵權責任。 在審判實踐中,缺陷產品致該產品的買受人損害,在產品銷售者、制造者與買受人即受害人之間原本就存在合同關系,雙方...
雙方違約和過失相抵,兩個概念看似有重合之處,在實踐中的認定和適用也容易混淆。混淆的主要原因在于當事人或者裁判者未能正確區分過失相抵與雙方違約在過錯內容、法律后果、歸責原則等等上的不同。雙方違約《合同法》第 120 條規定: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
1.保理法律關系的主要特點有哪些呢 1。一般存在兩個合同、三方當事人。保理是債權人基于與債務人之間的買賣合同、服務合同等基礎合同,與保理商簽訂保理合同,約定將基礎合同項下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就受讓的應收賬款向債權人提供綜合性金融...
違約損害賠償,是指:違約方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而給對方造成損失,依法和依合同規定應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一、違約損失的合理確定性、直接性,主觀預測的損失不能獲得賠償。在確定損害賠償的范圍時,法官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受損害方所主張的...
如果開發商違約,拖延交房,就要承擔違約責任。這種違約責任包括:1。買受人解除合同的,開發商應當繼續履行合同并交付房屋。同時,按合同約定賠償買方違約金;2。購房人要求解除合同的,開發商應當返還購房款及利息,并按照合同約定賠償購房人違約金。最高...
公司債權轉讓的效力有哪些 有對內對外兩方面的效力。 (一)公司債權轉讓的對內效力。 對內效力是指債權轉讓在轉讓雙方即轉讓人和受讓人之間發生的法律效力。具體表現為: 1.債權由讓與人轉讓給受讓人。如果是全部轉讓,則受讓人將作為新債權人成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