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因此,在進行遺產繼承訴訟時,可以提供例如被繼承人的遺囑,被繼承人與繼承人的關系證明,被繼承人在立遺囑時是否存在公證人可作為證人出庭等等。 ...
《民法典》的編纂,歷經數年,凝聚了民法學界眾多專家學者的心血,所以最終經人大審議通過并頒布,實乃國之大事。 因民法領域的法律條款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所以《民法典》的法律規定涉及到社會民生的方方面面,與普通百姓息息相關,可以說,《民法典》的頒布及施行,將是百姓之福。 《民法典》全文1260 條,涉及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等諸多細分的民法領域,今天我們只詳細說說《民......
個人財產糾紛的范圍涵蓋了個人財產的所有方面,個人財產糾紛的定義對于理解和適用民法典中關于個人財產糾紛的相關規定具有重要意義。 一、個人財產糾紛的概述 1.1 個人財產糾紛的定義 個人財產糾紛的定義是指在民法典中,對于個人財產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等方面的權益發生爭議或糾紛的情況。個人財產糾紛的范圍涵蓋了個人財產的所有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房產、車輛、存款、股權等。在這些糾紛中,一方可能主張自己對財產享有合法的權益,而另一方則可能對此提出異議或主張自己對財產享有......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遺囑觀念在發生改變,“80 、90、00后”也逐漸加入立遺囑大軍,立遺囑人群年齡年輕化。同時我們的個人財產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支付寶、微信、QQ、游戲賬號等虛擬財產以及證券基金也逐漸成為&ldqu...
一法定繼承人的范圍(獨生子女不是唯一的法定繼承人)法言俗語獨生子女能否百分之百繼承父母遺產?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開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獨生子女數量大幅增長,根據中國人口科學研究顯示,2020年全國獨生子女的數量在2億左右,這意味著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民法典分七編,共1260個條文。 民法典整編了原有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
孫子一般不可以繼承爺爺或奶奶的遺產,在孫子的父親,也就是爺爺的兒子去世的情況下,可以由孫子通過代位繼承或轉繼承繼承爺爺的遺產,但是繼承的比例是孫子的父親從爺爺處繼承的比例。代位繼承是指爺爺的子女(也就是父親)先于爺爺先死亡時,由孫子繼承爺爺...
遺囑,是立遺囑人通過表達自己的意愿,將個人合法財產預先進行身故后的分配。民法典繼承編(草案)中,從更尊重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愿角度出發,取消了公證遺囑的優先效力,新增遺囑形式,并創設了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 背景 現行繼承法出臺于1985年,根據...
張老先生系某縣級市的副處級干部,一生有兩段婚姻,于2020年2月去世。之后,同父異母的四個兄弟姐妹因為張老先生的遺產分配產生分歧。 由于張老先生的遺產形式較多,不僅包括房產,還有車輛、字畫、藝術品等...
遺囑,是立遺囑人通過表達自己的意愿,將個人合法財產預先進行身故后的分配。民法典繼承編(草案)中,從更尊重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愿角度出發,取消了公證遺囑的優先效力,新增遺囑形式,并創設了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 背景 現行繼承法出臺于1985年,根據...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 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 (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 (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 (三)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 (四)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
遺產規劃(Estate Planning)的雛形可以追溯到諾曼征服(Norman Conquest)之后的英格蘭封建社會,遺囑及作為信托前身的尤斯(the use)相關的現代法律制度在這一時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隨著客戶訴求及法律制度的發展和...
遺囑是自然人生前依照法律規定處分財產和安排有關事務,生后生效的單方面民事行為。 我們的國家《民法典》它規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并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從而確立遺囑自由原則。 然而,權利的行使并非沒有邊界,意志自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