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行政訴訟原告資格的相關規定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2000年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原告資格作了擴充界定,第十二條規定: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該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由此可見,我國現行法律......
1.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有哪些 授權的企業組織有以下幾種一、授權的事業單位或者企業,如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書的頒發屬于教育部相關法規授權),國家電網(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權),銀行(貨幣管理權:沒收假幣、更換破損貨幣);,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二、或者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授權的自治組織,如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可以成為行政主體,這里的法規指的是國務院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包括規章。擴展資料國務院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未經......
一、行政不作為是什么意思 就是指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有積極實施行政行為的職責和義務,應當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職責的狀態。認為行政不作為是指行政主體未履行具體的法定作為義務,并且在程序上沒有明確意思表示的行政行為。所謂行政中的不作為行為,是基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符合條件的申請,行政機關依法應該實施某種行為或履行某種法定職責,而行政機關無正當理由卻拒絕作為的行政違法行為,亦稱不作為違法或消極違法行為。 二、行政不作為的構成 1、行政不作為的主體必須是行政主體。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

1.實施行政行為的主體包括法律法規授權的個人嗎 我覺得不包括。實施行政行為的主體,也就是行政法學上的行政主體。行政法學理論上,有行政主體資格的,必須符合如下標準:1、權:自己享有并行使行政職權。行政職權來源有二:一是固有職權,依據憲法、組織...
行政不作為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1、行政不作為的主體 行政不作為是對行政主體的不作為狀態的否定性評價,因此行政不作為的主體只能是行政主體。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國家行政職權,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并能由其...
行政仲裁,亦稱行政公斷。行政機關以第三者身份依法對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按照法定仲裁程序予以解決的制度。是具有準司法性質的行政活動。行政機關所設的特定仲裁機關,依法對民事行政仲裁,亦稱行政公斷。行政機關以第三者身份依法對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按照法...
行政不作為構成要件有哪些? 1、行政不作為的主體 行政不作為是對行政主體的不作為狀態的否定性評價,因此行政不作為的主體只能是行政主體。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國家行政職權,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并能由其...
什么是行政訴訟共同被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
1.地方政府的規章可授權嗎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只有法律,行政法規才能授權,規章不能授權。此處的授權應是委托。但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因此,嚴格依法來說,此處不是授權,而是委托。還有一種觀點是此處的管理辦公室應當是其內設機構...
行政法全文中對行政訴訟含義的規定 要了解行政法全文,知道行政法全文中對行政訴訟的規定,必須要知道行政訴訟。在行政法全文中,有以下規定: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
1.行政法律有哪些 最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行政不作為是具體行政行為,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具體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使行政職權,針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特定的具體事項,作出的有關該公民...
1.政府派出機構的派出機關 派出機關是指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經有權機關批準,在特定行政區劃內設立的行使相當于一級人民政府管理職權的行政機關。在憲法和行政法上,派出機關并不是一級人民政府,但它卻承擔著在一定行政區域內一級政府應有的組織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