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我覺得不包括。
“實施”行政行為的主體,也就是行政法學上的“行政主體”。
行政法學理論上,有行政主體資格的,必須符合如下標準:
1、權:自己享有并行使行政職權。
行政職權來源有二:一是固有職權,依據憲法、組織法賦予職權;二是授權職權,由法律法規規章授予職權。
2、名: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活動。
指能依自己的一直獨立地作出處理決定,而無需向其他機關請示或批準。無法定署名、蓋章權,非行政主體,但有例外。
3、責:能獨立承擔因其行政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
承擔法律責任,指能作為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行政訴訟的被告、國家賠償義務機關等。
對于個人來說,比如公務員,并不能以自己個人的名義行為,公務員只能以所在機關的名義行為;而且法律法規授權的只是機關,規定承擔直接責任的也只是機關。公務員執法違法的承擔責任的依據是公務員法,而不是具體的行政法(追償制度規定的是間接責任)。
對的。
行政機構有內設機構和派出機構,是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
行政機關是行政主體,機構一般情況下不具備主體資格。
行政機構是指行政機關內部的或者派出的、一般對外不能以自己名義發布決定和命令的單位,其行為的對外法律后果歸屬于其所屬的行政機關。在中國,有兩類行政機構。一類是行政機關的內部機構,它們由于其所屬行政機關的級別不同而有不同的行政級別,在稱謂上表現為室、科、處、司等。另一類是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如公安派出所、稅務所、工商所等。無論是內部機構還是派出機構,都與行政機關不同,通常不被視為行政主體。但是,在特定情況下,如果法律、法規給予其特別投權,使其在一定范圍內具備了獨立行使行政職權的資格,那么,它們就成為行政主體。
授權行政主體,是指行政職權并不因組織的成立而從憲法和組織法獲得,而來自于有權機關以法律、法規和規章形式的授予的行政主體。也有學者這樣定義: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即所謂的授權行政主體,是指依具體法律、法規授權而行使特定行政職能的非國家行政機關組織;職權行政主體是指,凡行政職權隨組織的成立而從憲法和組織法自然取得,無需經其他組織授予的行政主體。
二者都具備一般行政主體的資格要件,但兩者存在顯著的區別:
(1)授權行政主體除具備一般行政主體的資格要件外,還需具備某些特殊要件;
(2)二者的權力來源不同:前者行政職權來源于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授權,而后者是從憲法和組織法中自然取得,這也是二者最顯著的區別;
(3)二者的法律地位不同,前者只能行使法律法規和規章授予的相應行政職權,而后者享有的某些行政職權是前者不能享有的;
(4)前者在行使非法律法規和規章授權的職能時不享有行政權,而后者在其組織存續期間行使職權時不受限制。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是指依具體法律、法規授權而行使特定行政職能的非國家機關組織。
由于行政活動的廣泛性及復雜性,某項行政事務可能由非行政機關的社會組織管理的情形有不少,如衛生防疫站和食品衛生監督站都不是行政機關,經《食品衛生法》授權,它們就能行使食品衛生監督檢查權和對違反食品衛生法的相對人的行政處罰權。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事業組織。
事業組織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從事為工農業生產服務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單位。 (2)社會團體。
社會團體雖然不是行政機關,不屬于行政系統,但法律、法規往往授權它們行使某些行政職能,如各種行業協會,它們有依法律、法規的授權管理本行業的某些行政事務的權力。 (3)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指城市和農村按居民、村民居住的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 (4)企業組織。
企業組織主要是行政管理的對象,但在特定情況下,法律、法規也可授權其行使一定行政職權。 (5)各種技術檢驗、鑒定機構。
對一些需要運用專門知識、專門技能、專門設備進行檢驗鑒定的事務,法律、法規通常授權由一些有關的技術性機構辦理。 被授權組織的法律地位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被授權組織在行使法律、法規所授職權時,享有與行政機關相同的行政主體地位。
(2)被授權組織以自己的名義行政法律、法規所授職權,并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3)被授權組織在執行其被授職權以外的自身職能時,不享有行政權,不具有行政主體的地位。
行政不作為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1、行政不作為的主體 行政不作為是對行政主體的不作為狀態的否定性評價,因此行政不作為的主體只能是行政主體。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國家行政職權,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并能由其...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第一,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 1.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都不得與法律相抵...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第一,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 1.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都不得與法律相抵...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第一,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 1.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都不得與法律相抵...
行政行為的分類標準有哪些(一)內部行政行為與外部行政行為行政行為以其適用與效力作用的對象的范圍為標準,可分為內部行政行為與外部行政行為。所謂內部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內部行政組織管理過程中所作的只對行政組織內部產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如行...
環境污染治安處罰的原則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于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制造噪聲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這就直接把很簡單的、常見的噪音擾民的情況直接歸入了法律的調整范圍之內...
一、行政不作為是什么意思 就是指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有積極實施行政行為的職責和義務,應當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職責的狀態。認為行政不作為是指行政主體未履行具體的法定作為義務,并且在程序上沒有明確意思表示的行政行為。所謂行政中的不作為行...
國家賠償責任的主體不是公民,國家賠償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因行使職權給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人身權或財產權造成損害,依法應給予的賠償。國家賠償發生于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過程中,因而有關國家賠償主體實際上涉及到國家、國家機關和工作人...
行政仲裁,亦稱行政公斷。行政機關以第三者身份依法對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按照法定仲裁程序予以解決的制度。是具有準司法性質的行政活動。行政機關所設的特定仲裁機關,依法對民事行政仲裁,亦稱行政公斷。行政機關以第三者身份依法對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按照法...
1.依法行政與行政執法的關系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后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簡言之,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行政權力的使用,包括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