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第十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第二十一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職務的,可以以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語言文字為主。
第三十六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依照法律規定,決定本地方的教育規劃,各級各類學校的設置、學制、辦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用語和招生辦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六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對于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當事人,應當為他們翻譯。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九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于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擴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是實施憲法規定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對發揮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積極性,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于1984年5月31日修訂通過,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
實踐證明,堅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必須切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貫徹 執行國家的法律和政策;必須大量培養少數民族的各級干部、各種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民族自治地方必須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努力發展本地方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國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努力幫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在維護民族團結的斗爭中,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
民族團結是指不同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聯系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聯合的關系。它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我們黨和國家所追求的目標。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們黨的團結為核心的,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作為我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 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第一,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在我國的歷史發展上,長期存在著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制度。新中國成立后,通過對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造,從根本上廢除了這一反動制度,開辟了民族平等團結的新紀元。此外,黨和政府還運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歧視行為。
第二,維護、促進各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的團結。從內容來看,民族團結包括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也包含著民族內部的團結。當然,就實質而言,民族團結是有特定內容的團結,主要是各民族中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團結。在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被消滅的社會主義時期,是各民族人民之間的團結。
第三,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繁榮。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 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密切關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56個民族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這一關系,團結一致,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推進祖國的現代化進程。
第四,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國家昌盛和民族進步繁榮的必要條件。我國的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有著內在的聯系。民族團結的原則要求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維護統一,反對一切破壞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
堅持各民族大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我國民族工作的一項根本任務,也是我們在民族問題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必然要求。為了更好地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我國憲法特作了明確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已經確立,并將繼續加強。
(2)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3)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的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5)在維護民族團結的斗爭中,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國家盡一切努力,促進全國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摘自《民族宗教百題問答》
(1)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原則: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中國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和根本.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
(2)各民族平等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原則:在中國.各少數民族與漢族不僅都以平等的地位參與國家大事和各級地方事務的管理.而且少數民族參與國家管理的權利還會受到國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3)民族區域自治原則:一是民族區域自治必須以國家統一為原則,任何實行民族區域白治的地方i都是國家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各級自治機關,同時也是國家的——級基層政權機關;二是民族區域自治及其自治機關,必須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規定享有自治權、行使自治權利;于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僅是民族自治,而且還是區域自治,是民族與區域相結合的自治。
(4)加快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政策: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優惠的財政政策;鼓勵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貿易,照顧少數民族用品生產;扶持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擺脫貧閑;加大少數民族地區改革開放的力度。(5)少數民族人口政策:一般規定:少數民族夫婦可以生育兩個或三個孩子;邊境地區和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人口特別稀少地區的少數民族夫婦,可以生育三個以上的孩子;西藏自治區的藏族農牧民夫婦可以不受限制地生育子女。
(6)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政策:國家采取了許多政策和措施支持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7)尊重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政策: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受到了普遍重視、尊重,并得到廣泛的應用。
(8)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9)保護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政策。
各國憲法,典型如俄羅斯聯邦與美國憲法,前者承認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保證在聯邦主權下各民族平等,后者因為是移民國家沒有近代民族國家關于民族的劃分而只有族裔或族群的劃分,更多的是以美式價值觀來確保國家文化思想的同一性,在聯邦法律中大量使用公民權利的類似詞匯,模糊種族差異,突出強調都是聯邦公民一點,其出發點也是利于國家穩定團結也就是民族團結,如果細分,典型法律文件如解放黑奴宣言與1964年美國終止州當局繼續施行種族隔離法說白了,只要不是想走納粹的路被當代各國當成公敵,最起碼各國都會在其憲法中突出表現公民權利平等公平性,這種本質其實就是民族團結以防國家動亂。
根據規定定罪處罰
刑法
第二百四十九條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五十條 【出版歧視、侮辱少數民族作品罪】在出版物中刊載歧視、侮辱少數民族的內容,情節惡劣,造成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百五十一條 【非法剝奪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非法剝奪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維護民族團結是個人行為。分一下六點:
1、自覺加強學習。要自覺加強學習,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論政策、民族法律法規和民族基本知識。
2、立足本職崗位。要立足本職崗位,以實際行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3、堅持原則、明辨是非。要堅持原則、明辨是非,旗幟鮮明地與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斗爭。
4、積極引導青少年。要不斷加強對青少年的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貫穿青少年成長成才各階段,引導各族青少年準確掌握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牢固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和國家觀,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認同感和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的責任感,努力培養造就千千萬萬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5、社區責任。社區基層組織要把加強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作為社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作出具體規劃安排,依托社區的各種活動陣地,組織開展富有吸引力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6、營造良好環境。社會要積極營造培養青少年民族團結意識的良好環境。
民族團結是三大原則之一,由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
1.如何完善民族工作法律法規體系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深人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進一步完善配套法規,推動制定貫徹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的部門規章或規范性文件,促進憲法關于民族方面的規定在相關法律法規中貫徹落實。研究修訂《城市民族工作條...
1.民族問題請法律高手回答 中國的戶籍制度以公民住所所在地登記為標準劃分。只要你的戶口登記簿上記載的信息,就會顯示在公民的身份證明文件上。也就是說,在法律上,你的民族是以登記為標準,并不是以民間族譜為標準的。上世紀70、80年代,在我國的某...
1.關于宗教的法律有哪些 關于宗教的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宗教事務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宗教院校聘用外籍專業人員辦法》等。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四條 ...
1.各鄉鎮如何開展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宣講活動 宣講活動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活現代文化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內涵,發揮教育、凝聚、鼓舞和引領作用,大力弘揚愛國愛疆、團結奉獻、勤勞互助...
1.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文章內容有什么技巧避免 1、社會政策,是通過國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預,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安全,改善社會環境,增進社會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動準則和規定的總稱。其核心是解決市場經濟下公民的社會風險。2、社會政策的實質...
1.中國的哪些法律中有對中國語言的規定 我國法律法規中關于語言文字內容問題的有關規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 第 4 條第 4 款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第 19 ...
1.推行說普通話有哪些法律和法規做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第三條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第四條規...
第一類是危害我國的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國防利益的網絡謠言?! 〈祟惥W絡謠言發布者或傳播者侵犯的客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民族平等及國防安全等。因為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危害性較大,故構成此類犯罪通常不需要以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結果為前...
1.村委會有哪些權利 村委會的權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第二十四條 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項,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一)本村享受誤工補貼的人員及補貼標準;(二)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三)本村公益事業的興辦和籌...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宗教事務條例有什么作用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宗教事務條例》在國務院已經頒布了《宗教事務條例》的基礎上,根據當前的政治環境和地方特點重新制定實施的,主要有以下作用:1、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規范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