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類是危害我國的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國防利益的網絡謠言。 此類網絡謠言發布者或傳播者侵犯的客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民族平等及國防安全等。因為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危害性較大,故構成此類犯罪通常不需要以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結果為前提。 刑法第103條規定,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構成煽動分裂國家罪。第105條規定,以造謠、誹謗或者其他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構成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第249條規定,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嚴重的,構成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第373條規定,煽動軍人逃離部隊,情節嚴重的,構成煽動軍人逃離部隊罪。 第二類是危害法律實施或破壞社會穩定的網絡謠言。 此類網絡謠言發布者或傳播者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秩序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單位的工作、生產、營業、教學、科研等秩序,公共場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眾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刑法第278條規定,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構成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第291條規定,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構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 第三類是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名譽、榮譽權的網絡謠言。 此類網絡謠言發布者侵犯的客體是商事主體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及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及名譽權。221條規定,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刑法第264條規定,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誹謗罪。 此外,《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第15條還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制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危害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宗教政策、社會秩序、以及侮辱誹謗他人的信息。
1.4月最新法律法規有哪些 您好:有哪些法律法規將在2018年4月起實施條碼支付將分級設置日累計交易限額、環境保護稅迎來首個征稅期、100多個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4月起,一批新的法律法規將影響我們的生活。靜態掃碼支付每日限額500元中國人...
1.2019 新交通法將于幾月開始執行 2013年道路交通管理部門實施新2113的《道路交通安5261全法》后,我國關于機動車駕駛4102證使用方面的規定,目前只有1653公安部頒布的部門規章《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公安部123號令...
2021年8月10日,有網民在社交媒體群內發布江蘇武警將全面接管揚州等嚴重不實言論,后被廣泛傳播,造成惡劣社會影響。 現查明,劉某(男,32歲,揚州人)為博人眼球,利用社會對當前疫情的關注,編造上述不實信息。8月11日,劉某因...
1.造謠,傳謠,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根據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
造謠傳謠可能會面臨行政、刑事處罰和民事賠償,需要根據散步的謠言內容以及造成的具體危害結果來確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
網絡造謠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根據網絡謠言的內容和侵犯的客體性質不同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也各有不同,而有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有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在網絡上編造謊言、虛構事實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因過錯而對他人的民事權益造成侵害的行為,...
1.今年新頒布法律法規有哪些 全國法律法規國防交通法、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實施新年一馬當先的就是兩部與國家安全和國防相關的法律實施:2016年9月3日公布的國防交通法,與2016年4月28日公布的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國防交...
垃圾分類的好處有: 1、垃圾分類可以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促進廢物的再利用,減少環境污染。 2、垃圾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把有用物資,如紙張、塑料、橡膠、玻璃、瓶罐、金屬以及廢舊家用電器等從垃圾中分離出來單獨投放,重新回收、利用、...
跨國交易中涉及到的金額較大時,當事人出于交易安全,往往會選擇用匯票的方式來結算貨款。那么從法律角度分析,匯票是什么意思呢?具體包括了哪些分類?針對這些問題,瑞律小編在下文中為您做詳細分析。一、匯票是什么意思匯票是國際結算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