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這種訴訟是由侵犯公司利益引發的,與公司有直接利害關系,因此訴訟結果應歸于公司,但該訴訟卻不是以公司名義,而是股東以自己的名義提起的,故稱其為股東代位訴訟。
適格的原告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或股份有限公司連續180日以上,單獨或合計持有1%以上公司股份的股東。同時,針對原告股東采用了較為嚴格的前置程序限制,必須向公司的權力機構或監事機構提出書面請求(交叉請求原則),并設定了30日的等待期。
只有在情況特別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時,才允許上述股東越過前置程序直接提起代位訴訟。
明確的被告
代表訴訟的被告是因對公司實施不正當行為而對公司負有民事責任的當事人(包括執行董事、經理或監事),特殊情況下還包括公司機關、公司人員以外的人。
前置程序
股東只有在不能通過其他途徑獲得救濟的情況下,才能適用股東代位訴訟獲得救濟。股東代位訴訟制度的設置基礎在于股東本身并不享有訴權而公司又怠于行使訴權或因情況緊急公司利益可能受到損害時,法律賦予股東代表公司提起訴訟的權利。
當事人訴訟地位
法院將公司列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而將其他以相同訴訟請求參與訴訟的股東列為共同原告;若其他股東的訴訟請求與原告訴訟請求并不一致,那么其他股東只能另行起訴。 和解協議效力
為確保和解協議的公正性、合理性,法院在審查時要綜合考慮協議中被告同意賠償公司損失的金額在公司應當獲賠金額中的比例、原告股東勝訴的可能性以及被告的償付能力等因素,且該和解協議須通過公司或其他股東的書面同意。 判決的法律后果
由于代表訴訟的原告(股東)僅是一個形式上的原告,換言之,原告股東僅享有形式意義上的訴權,而公司則享有實質上的訴權,從而形成了形式上的訴權與實質上的訴權相分離。因此,若原告股東敗訴,則不僅由原告負擔該案的訴訟費用,而且該案的判決對公司和其他股東產生既判力,其他股東不得就同一理由再次提起代表訴訟。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18修正》第一百五十一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的情形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監事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的情形的,前述股東可以書面請求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或者董事會、執行董事收到前款規定的股東書面請求后拒絕提起訴訟,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前款規定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本條第一款規定的股東可以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承債式收購即在資產與債務等價的情況下,公司以承擔被兼并方債務為條件接受其資產的方式,實現零成本收購。 承債式收購是根據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步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吉國企改[2005]1號)文件確定的國有企業改制方式之一。其實質...
所謂直接訴訟,是指股東純為自身利益而以股東身份向公司或者其他侵害其權利的人直接提起的訴訟,也就是指股東為實現其作為股份的所有者而擁有的某項權利的訴訟。例如,要求股息的訴訟,要求查閱賬簿的訴訟,要求行使投票權的訴訟,要求召開股東大會的訴訟等。...
股東作為公司運營中的重要角色,在從發起人到股東身份轉變的時候,權利也發生了變化。本文展開來講述在公司運營過程中股東的權利以及法律對股東權利的保護。 01 知情權 股東的知情權是指股東在公司運營過程中,有...
來源:法門囚徒以下正文裁判要旨1.公司在經營中存在可分配的稅后利潤時,就如何分配產生沖突的解決原則屬于公司自治范疇,是否進行公司盈余分配及分配多少,應當由股東會作出公司盈余分配的具體方案。但是,當部分股東變相分配利潤、隱瞞或轉移公司利潤時,...
1.合同的名稱與內容不符時,應按照合同內容來確定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關系,合同當事人不能以合同名稱與內容不符為由主張合同存在欺詐。——中國農業銀行信托投資公司訴中國輕工業原材料總公司信托貸款擔保合同糾紛上訴案(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
如果是有限責任公司,通常情況下公司的債務由公司財產來承擔,股東不對公司債務負責。如果是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一人股東無法說明公司財產與股東個人財產獨立分開的,對于公司債務,一個股東需要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股東的義務: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
明確可訴的糾紛類型在合伙企業法中規定了三種情形:一是合伙除名糾紛。被除名人對除名決議有異議的,可以自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法院起訴;二是有限合伙人的維權之訴。即其在合伙企業中的利益受到侵害時,有權向有責任的合伙人提起訴訟,類似于公司法...
編發:馬永飛律師專題:實際控制人之民事責任說明本公眾號將更名為股權講堂。編發有關公司法之文章、案例、評論,并對文章進行歸類,如,專題:股權轉讓糾紛、專題:法人人格否認之訴等,方便查詢和收藏。本文歸類為專題:實際控制人之民事責任。實際控制人之...
在合伙企業中所存在的合伙糾紛能否涉訴大概有三類情形: 一是法律明確規定可以起訴的; 二是法律雖未明確規定是否可訴,但其糾紛的內容具有可裁判性且符合受理條件的; 三是糾紛內容系單純的合伙人自治事項,司法權無法替代進行決策且不具有可裁判性的糾...
2014公司法修改后,在注冊資本認繳制下,公司作為被執行人時,如何追加股東作為被執行人?目前,關于審判程序中可以判定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立法,公司法司法解釋(二)、(三)已作出若干條規定,但關于執行程序中直接追加變更股東為被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