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法門囚徒
以下正文
裁判要旨
1.公司在經營中存在可分配的稅后利潤時,就如何分配產生沖突的解決原則屬于公司自治范疇,是否進行公司盈余分配及分配多少,應當由股東會作出公司盈余分配的具體方案。但是,當部分股東變相分配利潤、隱瞞或轉移公司利潤時,則會損害其他股東的實體利益,已非公司自治所能解決,此時應賦予司法以適度干預,否則亦有違司法正義。
2.盈余分配是用公司的利潤進行給付,公司本身是給付義務的主體,在給付不能時,則實際控制人的過錯行為損及該公司股東利益,受害人可要求實際控制人在公司盈余分配給付不能的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案件索引
《慶陽市太一熱力有限公司、李昕軍公司盈余分配糾紛案》【(2016)最高法民終528號】
爭議焦點
公司盈余分配是否以股東會決議為前提?責任人究竟如何擔責?
裁判意見
最高院認為:
一、關于太一熱力公司是否應向居立門業公司進行盈余分配的問題
太一熱力公司、李昕軍上訴主張,因沒有股東會決議故不應進行公司盈余分配。居立門業公司答辯認為,太一熱力公司有巨額盈余,法定代表人惡意不召開股東會、轉移公司資產,嚴重損害居立門業公司的股東利益,法院應強制判令進行盈余分配。本院認為,公司在經營中存在可分配的稅后利潤時,有的股東希望將盈余留作公司經營以期待獲取更多收益,有的股東則希望及時分配利潤實現投資利益,一般而言,即使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未形成盈余分配的決議,對希望分配利潤股東的利益不會發生根本損害,因此,原則上這種沖突的解決屬于公司自治范疇,是否進行公司盈余分配及分配多少,應當由股東會作出公司盈余分配的具體方案。但是,當部分股東變相分配利潤、隱瞞或轉移公司利潤時,則會損害其他股東的實體利益,已非公司自治所能解決,此時若司法不加以適度干預則不能制止權利濫用,亦有違司法正義。雖目前有股權回購、公司解散、代位訴訟等法定救濟路徑,但不同的救濟路徑對股東的權利保護有實質區別,故需司法解釋對股東的盈余分配請求權進一步予以明確。為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四)》第十五條規定,“股東未提交載明具體分配方案的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請求公司分配利潤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訴訟請求,但違反法律規定濫用股東權利導致公司不分配利潤,給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除外。”在本案中,首先,太一熱力公司的全部資產被整體收購后沒有其他經營活動,一審法院委托司法審計的結論顯示,太一熱力公司清算凈收益為75973413.08元,即使扣除雙方有爭議的款項,太一熱力公司也有巨額的可分配利潤,具備公司進行盈余分配的前提條件;其次,李昕軍同為太一熱力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太一工貿公司法定代表人,未經公司另一股東居立門業公司同意,沒有合理事由將5600萬余元公司資產轉讓款轉入興盛建安公司賬戶,轉移公司利潤,給居立門業公司造成損失,屬于太一工貿公司濫用股東權利,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四)》第十五條但書條款規定應進行強制盈余分配的實質要件。第三,前述司法解釋規定的股東盈余分配的救濟權利,并未規定需以采取股權回購、公司解散、代位訴訟等其他救濟措施為前置程序,居立門業公司對不同的救濟路徑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因此,一審判決關于太一熱力公司應當進行盈余分配的認定有事實和法律依據,太一熱力公司、李昕軍關于沒有股東會決議不應進行公司盈余分配的上訴主張不能成立。
二、關于如何確定居立門業公司分得的盈余數額問題
太一熱力公司、李昕軍上訴主張,《審計報告》采用了未經質證的證據材料作為審計依據且存在6項具體錯誤。居立門業公司答辯認為,一審判決對太一熱力公司盈余數額的認定相對客觀公正。本院認為,在未對盈余分配方案形成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議情況下司法介入盈余分配糾紛,系因控制公司的股東濫用權利損害其他股東利益,在確定盈余分配數額時,要嚴格公司舉證責任以保護弱勢小股東的利益,但還要注意優先保護公司外部關系中債權人、債務人等的利益。本案中,首先,一審卷宗材料顯示,一審法院組織雙方對公司賬目進行了核查和詢問,對《審計報告》的異議,一審庭審中也進行了調查和雙方當事人的質證辯論。太一熱力公司、李昕軍雖上訴主張審計材料存在未質證問題,但并未明確指出哪些材料未經質證,故本院對該上訴理由不予支持。其次,對于太一熱力公司能否收取訴爭的1038.21萬元入網“接口費”,雙方當事人各執一詞,因該款項涉及案外人的實體權益,應當依法另尋救濟路徑解決,而不應在本案公司盈余分配糾紛中作出認定和處理,故該款項不應在本案中納入太一熱力公司的可分配利潤,一審判決未予扣減不當,本院予以糾正。第三,太一熱力公司、李昕軍上訴主張的《審計報告》其他5項具體問題,均屬事實問題,其在二審中并未提交充分證據證明一審判決的相關認定有誤,故本院不予調整。因此,居立門業公司應分得的盈余數額,以一審判決認定的太一熱力公司截至2014年10月31日可分配利潤51165691.8元為基數,扣減存在爭議的入網“接口費”1038.21萬元,再按居立門業公司40%的股權比例計算,即為16313436.72元。
三、關于太一熱力公司是否應向居立門業公司支付盈余分配款利息的問題
太一熱力公司、李昕軍上訴主張,公司盈余分配的款項不應計算利息;居立門業公司答辯認為,李昕軍挪用公司收入放貸牟利,需對居立門業公司應分得的盈余款給付利息。本院認為,公司經營利潤款產生的利息屬于公司收入的一部分,在未進行盈余分配前相關款項均歸屬于公司;在公司盈余分配前產生的利息應當計入本次盈余分配款項范圍,如本次盈余分配存在遺漏,仍屬公司盈余分配后的資產。公司股東會或股東大會作出盈余分配決議時,在公司與股東之間即形成債權債務關系,若未按照決議及時給付則應計付利息,而司法干預的強制盈余分配則不然,在盈余分配判決未生效之前,公司不負有法定給付義務,故不應計付利息。本案中,首先,居立門業公司通過訴訟應分得的盈余款項系根據本案司法審計的凈利潤數額確定,此前太一熱力公司對居立門業公司不負有法定給付義務,若《審計報告》未將公司資產轉讓款此前產生的利息計入凈利潤,則計入本次盈余分配后的公司資產,而不存在太一熱力公司占用居立門業公司資金及應給付利息的問題。其次,李昕軍挪用太一熱力公司款項到關聯公司放貸牟利,系太一熱力公司與關聯公司之間如何給付利息的問題,居立門業公司據此向太一熱力公司主張分配盈余款利息,不能成立。第三,居立門業公司一審訴訟請求中并未明確要求太一熱力公司給付本判決生效之后的盈余分配款利息。因此,一審判決判令太一熱力公司給付自2010年7月11日起至實際付清之日的利息,既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也超出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糾正。
四、關于李昕軍是否應對太一熱力公司的盈余分配給付不能承擔賠償責任的問題
李昕軍上訴主張其沒有損害公司利益,一審判令其承擔連帶責任沒有法律依據。居立門業公司答辯認為,李昕軍濫用法定代表人權利損害居立門業公司股東利益,應承擔賠償責任。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第二十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第二十一條規定“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盈余分配是用公司的利潤進行給付,公司本身是給付義務的主體,若公司的應分配資金因被部分股東變相分配利潤、隱瞞或轉移公司利潤而不足以現實支付時,不僅直接損害了公司的利益,也損害到其他股東的利益,利益受損的股東可直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向濫用股東權利的公司股東主張賠償責任,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向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主張賠償責任,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的規定向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主張賠償責任。本案中,首先,李昕軍既是太一熱力公司法定代表人,又是興盛建安公司法定代表人,其利用關聯關系將太一熱力公司5600萬余元資產轉讓款轉入關聯公司,若李昕軍不能將相關資金及利息及時返還太一熱力公司,則李昕軍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九的規定對該損失向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其次,居立門業公司應得的盈余分配先是用太一熱力公司的盈余資金進行給付,在給付不能時,則李昕軍轉移太一熱力公司財產的行為損及該公司股東居立門業公司利益,居立門業公司可要求李昕軍在太一熱力公司給付不能的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的股東訴訟系指其直接利益受到損害的情形,本案中李昕軍利用關聯關系轉移公司資金直接損害的是公司利益,應對公司就不能收回的資金承擔賠償責任,并非因直接損害居立門業公司的股東利益而對其承擔賠償責任,一審判決對該條規定法律適用不當,本院予以糾正。因此,一審判決判令太一熱力公司到期不能履行本案盈余分配款的給付義務則由李昕軍承擔賠償責任并無不當,李昕軍不承擔責任的上訴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浙江金華中院判決徐月紅訴佳盈公司公司盈余分配案裁判要旨在股東身份得到確認的情況下,股東參與公司分紅并不必然以實繳出資為前提,在全體股東一致同意的基礎上,可按股東人數或其他標準分配公司盈余,以其標準進行盈余分配的公司,不得以股東未認繳出資...
公司制的企業由于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公司所有人并不親自經營公司,導致在實踐中,公司經營人有時可能出于某種目的,在公司實際盈利的情況下,卻不分配公司利潤,進而損害公司所有人益。本文嘗試通過長春中信城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股東利潤分配糾紛一案對上述問...
一、公司股東分紅一般怎么分 關于股東分紅,首先,分紅的比例沒有硬性規定,從0%-100%均可。董事會和股東會通過就行。其次,未分配利潤就是企業滾存下來可供分配的利潤。可以有兩個用途,第一分給股東,第二作為股東的再投入,投入公司擴大再生產。...
在市場經濟越來越開放的今天,普通人投資公司已經成為日常,三兩個人組合在一起,就可以成立公司,成為股東,作為股東享有哪些權利?在股東權利受到侵害時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 一、股東的權利 不管是股份有限公司的...
股權是一種產權,以一定數量的股份來衡量。它是一種獨立于公司財產的產權。 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已成為具有獨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民事主體。公司有權占有、使用、受益、支配和處分法人財產,股東有權使用、受益、支配和處分自己的股權。 股權來源于出...
來源微信公號法釋(ID:yeoman1975),作者筆名:野莽蒼狂裁判要旨:公司依照《公司法》第16條規定的程序為他人提供擔保且不具有其他合同無效情形的,應認定擔保合同有效。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他人員等行為人未按《公司法》第16條的規定以公...
出資是股東的基本義務,也是形成公司財產的基礎。股東出資糾紛是指公司股東違反出資義務造成公司或者其他已履行出資義務的出資人損失而產生的糾紛。 實踐中,出資是股東最主要的法律義務,公司是行使追究股東出資責任的...
裁判要旨: 案例來源: 裁判觀點: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四)》(以下簡稱公司法司法解釋(四))第一條規定,公司股東、董事、監事等請求確認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者不成立...
出資是股東的基本義務,也是形成公司財產的基礎。股東出資糾紛是指公司股東違反出資義務造成公司或者其他已履行出資義務的出資人損失而產生的糾紛。 實踐中,出資是股東最主要的法律義務,公司是行使追究股東出資責任的...
一、利潤分配的一般程序是如何進行的根據我國《公司法》等有關規定,企業當年實現的利潤總額應按國家有關稅法的規定作相應的調整,然后依法交納所得稅。交納所得稅后的凈利潤按下列順序進行分配。1、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按我國財務和稅務制度的規定,企業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