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裁判摘要
房屋行政主管部門對未經審批而改建、重建的房屋,可因現實狀況與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狀況不一致,將其認定為附有違法建筑并結構相連的房屋并限制交易。如何認定這類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實踐中存在分歧。善意買受人根據不動產登記的公示公信原則,確信登記的權利狀態與現實狀態相一致,此信賴利益應予保護;根據區分原則,房屋因附有違法建筑而無法過戶屬合同履行范疇,不應影響合同效力。因此,這類合同如不具備《合同法》第52條的無效情形,應當認定有效。出賣人負有將房屋恢復至原登記的權利狀態并消除行政限制的義務。在買受人同意按現狀交付并自愿承擔恢復原狀義務的情況下,出賣人應按誠實信用原則將房屋交付買受人,并于買受人將房屋恢復原狀、消除行政限制后協助完成過戶手續。
一審法院認為:
本案的爭議焦點有三:1.買賣合同是否有效;2.買賣合同能否繼續履行;3.如何認定被告石磊的違約責任。
涉訟買賣合同對標的物坐落位置、建筑面積、房屋類型等的約定,與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內容一致。該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內容具有公示、公信效力,一方面表明被告為涉訟房屋的登記權利人,依法享有該房屋的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另一方面表明涉訟房屋的登記信息具有權利的正確性推定效力,可推定登記的權利狀態、范圍與現實的客觀狀態相符,善意相對人因信賴該登記的正確性而與登記權利人簽訂合同,該合同的效力不因登記的錯誤或權利內容的狀態而受影響。原、被告簽訂買賣合同時,雖然房屋現狀已與登記信息不一致,但雙方在合同中記載的仍是登記的房屋狀況,且被告石某未舉證證明其于簽訂買賣合同時,已將涉訟房屋現狀與登記信息不符的事實如實告知原告丁某如。因此,原告對于本案糾紛的發生無過錯,應屬善意信賴不動產登記信息的合同當事人,法律應當保護原告的此種信賴利益,此亦系強化不動產公示、公信效力的要求。雖然涉訟房屋被行政機關限制交易,買賣合同的履行可能存在障礙,但根據我國《物權法》區分原則,轉讓不動產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無權登記,不影響合同效力,因此,不能因涉訟房屋過戶存在障礙就否認其買賣合同的有效性。原、被告就涉訟房屋簽訂的買賣合同,不具備我國《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無效情形,應屬有效。
關于涉訟買賣合同能否繼續履行的問題。雖然行政機關對涉訟房屋的權利轉移作出限制,但物權未滅失,不能就此認定買賣合同法律上或事實上履行不能。行政機關限制交易的目的在于督促違法行為人糾正違法行為,履行法律手續;被告即使未出售房屋,也應按照行政機關的要求進行整改,使房屋恢復至合法狀態,恢復原狀系被告應盡的行政法上的義務。被告石某明知涉訟房屋附有違法建筑仍予出售,應依誠實信用原則全面履行合同義務;對于涉訟房屋存在的違法狀態,應自行采取相應措施予以消除后交付原告。經法院釋明,原告丁某如同意被告按現狀交付房屋,并自愿替代被告承擔恢復原狀的義務,原告的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亦符合行政機關的執法目的,法院予以準許。原告在恢復原狀時,房屋的四至、外觀形狀、層高等應與登記內容一致,質量應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筑標準。被告應于原告恢復原狀、通過行政機關審查認可并撤銷交易限制后再協助原告辦理產權手續。
現被告石某未能按合同約定向原告丁某如交付涉訟房屋,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涉訟房屋被行政機關限制辦理產權轉移登記,原告明知此風險仍選擇繼續履行合同并自愿承擔恢復原狀的義務,因此被告能否實現權利交付取決于涉訟房屋恢復狀況及行政機關行政審查的限制,故被告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應計算至實際交付房屋時止。原告所支付款項中的2000萬,由中原公司代為保管至雙方進交易中心后再轉交被告,現原告已按約履行該付款義務,但因目前無法辦理過戶登記,中原公司向被告轉交的條件尚未成就,故違約金的計算基數應以被告實際收到的數額為標準。
綜上,原告丁某如的訴訟請求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依法予以支持;被告石某的反訴請求于法無據,依法不予支持。據此,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條、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之規定,于2010年9月8日判決:
一、被告石某將涉訟房屋交付原告丁某如;
二、被告石某支付原告丁某如逾期交房違約金,以人民幣100萬元為本金,從2008年11月9日至實際交付房屋時止,按每日萬分之五計算;
三、被告石某應于原告丁某如將涉訟房屋恢復至產權登記狀態且行政機關撤銷上述房屋房地產轉移登記限制后協助原告丁某如辦理上述房屋的房地產權變更登記手續;
四、原告丁某如支付被告石某剩余購房款人民幣3500萬元;
五、駁回被告石某的反訴請求。
二審法院認為:
行政機關已認定涉訟房屋是附有違法建筑并結構相連的房屋,上訴人石某認為涉訟房屋系重建的房屋,但不能改變其違法的性質。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丁某如買賣涉訟房屋的意思表示及交易價格系屬真實,結合不動產登記的公示、公信效力,雙方簽訂的買賣合同當屬有效。因行政機關的權利限制是為督促違法行為人予以改正,在上訴人未能積極履行相應義務的情況下,被上訴人同意上訴人按現狀交付房屋,并自愿替代上訴人承擔恢復義務,故在被上訴人完成恢復義務,行政機關撤銷限制權利轉移后,雙方完成權利交付是可行的,買賣合同能夠繼續履行。
綜上,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上訴人石某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據此,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于2010年11月24日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來源:網絡
1.預約合同是一種約定將來訂立一定合同的合同。當事人一方違反預約合同約定,不與對方簽訂本約合同或無法按照預約的內容與對方簽訂本約合同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2.違反預約合同,違約方給守約方造成的損失應根據訂立預約合同時商品的市場行情和現...
1、賣方違約,買方可以要求強制過戶嗎?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不 難看出,根據合同法的上述規定,乙方違約的,守約方可以要求繼...
1、賣方違約,買方可以要求強制過戶嗎?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不 難看出,根據合同法的上述規定,乙方違約的,守約方可以要求繼...
1、賣方違約,買方可以要求強制過戶嗎?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不 難看出,根據合同法的上述規定,乙方違約的,守約方可以要求繼...
賣方不履行合同的,買方可以到法院起訴確認合同的效力,并要求對方履行過戶義務,勝訴后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辦理過戶手續,但是法律規定的特別情形除外(比如房屋已經過戶到其他善意第三人名下等)。相關法律依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
1.合同約定的預租物沒有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預租合同應認定無效——浙江銀泰投資有限公司訴包頭市中冶置業有限責任公司房屋租賃合同案本案要旨:雙方當事人就尚不存在或尚未建成的房屋簽訂的租賃合同為房屋預租合同。現行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對...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4)民提字第216號關于《房地產買賣合同》的效力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規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全民所...
違建主要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用地違法,一種是建設違法。后一種情況實踐中多表現為業主對房屋私自改建、擴建,違法建設與合法建設混雜在一起。對于合法部分,有產權證書、手續齊備,不少業主認為就算違建部分不能登記,那我轉移合法的部分總行吧。這種觀點...
閱讀提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八條規定,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房地產不得轉讓,那么出賣人出賣尚未取得房屋產權證書的房產所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效力如何?本文引用的案例中,出賣人與買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后以自己尚未取得房...
小產權房的定義小產權房是指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等費用,其產權證不是由國家房管部門頒發,而是由鄉政府或村政府頒發,亦稱鄉產權房。小產權房不是法律概念,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稱謂。該類房沒有國家發放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