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應當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賠償為前置條件,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賠償請求時效為2年,即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2年內有權向行政機關申請賠償。
如果行政機關在法定期限內(一般為兩個月)未作出答復,賠償請求人可以在期限界滿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如果行政機關作出答復,賠償請求人對答復不滿意,賠償請求人可以在收到答復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一、遲延履行利息的性質
遲延履行利息應為遲延履行的法律責任,是對違反生效法律文書關于履行期限的指令二產生的實體責任。
被執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既侵害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也有損于法律的尊嚴。
遲延履行利息作為遲延履行的實體法律責任,應視為主債權的附隨義務,應具有與主債權同等的性質與地位,其受償順序也應與主債權一致。
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5月11日《關于在執行工作中如何計算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等問題的批復》規定:“執行款不足以償付全部債務的,應當根據并還原則按比例清償法律文書確定的金錢債務與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但當事人在執行和解中對清償順序另有約定的除外”,該規定體現了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與遲延履行利息并重的指導原則。
二、遲延履行利息基數的確定
人民法院絕大多數的判決含有以下幾部分內容:債務本金、利息、違約金、訴訟費。
對于債務本金納入遲延履行利息來計算的基數不存在爭議,而對于利息、違約金、訴訟費是否應當納入遲延履行利息基數應作如下分析:
1、利息
這里的利息是指原債務產生的利息。
根據不同的案件,給付利息內容不同。
對于給付借款或貸款的,利息一般包括約定償還期限內的債務利息和約定期限屆滿后產生的逾期利息。
對于給付貨款的,在雙方確定履行期限屆滿次日起計算逾期付款的利息。
執行實踐中,對于雙方約定的債務利息是否應計算到遲延履行利息基數中有爭議。
筆者認為,雙方約定的債務利息應計算到遲延履行利息基數中。
因為因主債權而產生的利息在判決生效時已經成為主債權的一部分,判決生效時,該部分利息與主債權一樣已經是確定數額的。
在債務人不按期履行還款義務時,該部分債務利息自然要計算到遲延履行利息的基數中,否則,對于債權人是不公平的。
對于逾期利息是否納入計算到遲延履行利息基數中有較大分歧。
筆者認為,逾期利息與遲延履行利息應當累計計算,因為實踐中法律文書中確定的逾期利息實質是違約金,它是債務人因未按期履行債務而承擔的違約責任。
遲延履行利息具有懲罰性賠償性質,是對不按照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期限履行生效文書確定的債務而給予的懲罰。
但是因債務產生的逾期利息是違約責任,不具有懲罰性。
故兩者的法律性質是截然不同的,在執行實踐中應當同時計算。
2、違約金
違約金是指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或法律規定,一方當事人違約的,應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
違約金的標的物是金錢。
在金錢給付義務的債務中雙方依約定產生。
實踐中,有人主張違約金不應計入遲延履行利息基數的計算。
其理由是違約金具有懲罰性質,如果計入遲延履行利息基數的計算屬于重復制裁。
筆者認為,這種理解混淆了違約金與遲延履行利息的概念和責任形式。
違約金是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在一方違約的情況下有違約方承擔的懲罰性賠償,它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體現。
遲延履行利息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是針對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債務人的懲戒。
兩者存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中,存在不同的環節中,前者以私權利為主導,雙方自由約定,后者是以公權力為主導,兩者的計算不存在重復的問題。
因此,違約金應當納入遲延履行利息計算的基數中。
3、訴訟費用
執行實務中,基于生效法律文書產生的費用,如案件受理費、保全費、鑒定費等是否計入遲延履行利息計算的基數有爭議。
有人認為,遲延履行利息的本金應當包括訴訟費用,因為訴訟費用的產生是被執行人不履行約定或法定義務而導致的,將訴訟費用計入遲延履行利息計算的基數,可以補償申請執行人因預交訴訟費用而受到的損失。
有人認為,預交訴訟費是民事訴訟法對原告的要求,一方面是收取案件訴訟成本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防止當事人濫用訴權,被告并未因原告繳納的訴訟費而受益,因此,不應將訴訟費用計入遲延履行利息計算的基數。
筆者認為,訴訟費用不應計入遲延履行利息計算的基數。
遲延履行利息在法律條文中的全稱是“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從文本解釋來看,債務利息是指因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而產生的利息。
以一審法院民事判決為例,債務利息是指判決主文中確定的給付金錢債務所產生的利息。
現在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在判決結果項之后訴訟費用負擔項之前添加新民事訴訟法二百五十三條規定的相關內容(原民事訴訟法二百二十九條),而訴訟費用的承擔是在判決書的尾部與上訴事項一并書寫的,因此,訴訟費用與判決結果確定的債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金錢給付內容。
由此也可看出,訴訟費用不應計入遲延履行利息計算的基數。
另外,從便于執行角度考慮,將訴訟費用納入遲延履行利息的本金計算,會引起被執行人不滿,增加被執行人的負擔,對執行效率和效果造成負面影響。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五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展開全部 一、行政賠償請求的提出 (一)單獨提出行政賠償請求及先行程序 受害人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請求的,應當首先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提出,在賠償義務機關不予賠償或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才可以向上級機關申請復議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二)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 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是指請求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中一并提出賠償要求。其特點為:將確認行政行為違法與要求賠償二項一并提出。 (三)允許提出數項賠償請求 請求人根據受到的不同損害,可以同時提出數......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已于2021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5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3月20日法釋〔2022〕10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2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55次會議通過,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行政賠償義務,確保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賠償案件,實質化解行政賠償爭議,根據《中華人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 賠償請求人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具有請求資格;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賠償請求和受損害的事實根據; (4)加害行為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為已被確認為違法; (5)賠償義務機關已先行處理或超過法定期限不予處理; (6)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賠償訴訟的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7)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期限。 第二十二條 賠償請求人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可以在向賠償義務機關遞交賠償申請后的兩個月屆滿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 賠償請求人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具有請求資格;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賠償請求和受損害的事實根據; (4)加害行為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 賠償請求人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具有請求資格;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賠償請求和受損害的事實根據; (4)加害行為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
第一類:單獨提起的行政賠償訴訟的時效分為兩種: 第一種視為告知訴權及起訴期限的: 【依據國家賠償法第13條: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
賠償請求人通過不同的途徑提起行政賠償請求的,具體的請求期限也不相同。 當事人對海關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一并提出賠償請求的,應當在《行政復議法》規定的復議期限內海關復議機關提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海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
權利人在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后起訴的,人民法院仍應予以受理,不得以訴訟時效屆滿為由不予受理。因為人民法院在受理之后才能查明訴訟時效是否屆滿。當然,如果有人民法院受理后查明沒有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則依法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人民法院查明權利...
征地拆遷維權中,律師認為起訴期限最重要。老百姓面對拆遷,沒完沒了上訪,最后導致的嚴重后果就是錯過起訴期限,起訴期限過期你天大的冤枉法院也不受理你的案件。那么什么是起訴期限,起訴期限都有哪些,律師對行政訴訟法和相關法律法規中起訴期限做以梳理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訴訟時效與起訴期限的差別訴訟時效與起訴期限并不能一概而論。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
【案情】 何某于2007年到桂林市郊某村租了一畝荒地,建起了10多間磚木房養豬。2009年11月3日,當地政府以何某在某村的建筑物違反城鄉規劃法,下達處罰決定書,要求何某應將違法建筑限期拆除。此后,何某一直未按照規定拆除。政府組織規劃、市容...
一、行政訴訟法案件有效期幾年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果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決定不服,可以在決定作出6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如果要先復議的,收到復議決定書15日內起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
如果要進行拆遷的,是需要對被拆遷人的損失予以補償的,補償需要按照法定的標準進行。如果非法拆遷的,需要賠償其損失。那么,被非法拆遷可以要求雙倍賠償嗎?今天,拆遷律師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答疑解惑。被非法拆遷不可以要求雙倍賠償,只有就自己的實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