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轉自:法務之家 文章中部分內容來源于法信公眾號
導讀:微信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傳媒工具,它整合了電子郵件、網上聊天、博客、QQ聊天工具、網上購物、網絡支付平臺等功能,由于其便捷性,我國使用的人數已達5億多,穩坐新型信息交流平臺的首席交椅。微信平臺上的信息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在,顯然屬于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范疇,由于使用的普及性,目前在訴訟中作為證據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那么,一旦涉及糾紛,這些微信聊天記錄能成為訴訟證據嗎?法院又是如何裁判的?有哪些裁判規則?請看下文。
專家觀點:
1. 電子數據屬于“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范疇
電子數據廣義而言,是指以電子、光學、磁或其他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受或存儲的信息證明案件事實的一種證據,包括電子通信證據、計算機證據、網絡證據和其他電子數據。電子數據是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和應用的產物,作為信息世界里新的“證據之王”,其具有綜合性、易變性、隱蔽性、可挽救性、微縮性、擴散激增性等特征,是來源于七種傳統證據,將各種傳統證據部分地剝離出來而泛稱的一種新證據形式。2004年通過的《電子簽名法》第7條規定:“數據電文不得僅因為其是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而被拒絕作為證據使用。”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16條第2款、第3款:“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短信、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可知,電子數據在日常生活中具體表現為電子郵件、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短信、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
具體到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作為證明借貸關系存在的電子數據則集中表現為電子郵件、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短信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以及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由于電子數據一經形成便始終保持最初、最原始的狀態,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可長期無損保存,隨時反復重現。相對于物證易因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屬性,書證易損毀和出現筆誤,證人證言易被誤傳、誤導、誤記或帶有主觀性,電子數據則更具客觀性和穩定性。但必須注意的是電子數據具有易破壞性。電子數據使用電磁介質,儲存的數據修改簡單且不易留下痕跡,一旦黑客入侵系統、盜用密碼,操作人員出現差錯,供電系統和網絡出現故障、病毒等,電子數據均有可能被輕易地盜取、篡改甚至銷毀,難以事后追蹤和復原。
因此,根據電子數據容易被篡改的特性,人民法院在審查電子數據時應該把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尤其是其是否被篡改作為審核重點。當然與前面關于視聽資料的論述一樣,只要當事人提供了證明借貸關系存在的電子數據,就可被視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杜萬華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出版)
2.根據微信記錄形成的方式,微信證據分為文字微信記錄、圖片微信記錄、語音微信記錄、視頻微信記錄
(1)文字微信記錄。包括與微信好友聊天、微信朋友圈發布的文字以及公眾微信號發布的文章等以文字形式存在的信息。此類記錄是微信中最常見也是最多的內容,例如常見的“微信借條”。文字記錄通過手機截屏、拍照、導出等方式都可以提取與固定。
(2)圖片微信記錄。包括與微信好友聊天過程中,發表微信朋友圈時和公眾微信號發布時轉載、制作、拍攝的圖片以及使用的各類表情,圖片、表情所表達的意思通常要放置到整個聊天記錄、文章中去理解,通常不同的使用者所表達的意思均不同,有時可能不存在任何意義,辦理保全公證時一定要將圖片與其他記錄整體進行公證,不建議單獨對圖片進行保全公證。
(3)語音微信記錄。包括與微信好友聊天、微信朋友圈發布的語音以及公眾微信號發布的文章等以語音形式存在的信息。語音功能是近幾年各大通訊工具設計的新型功能,通過發送語音的方式代替文字編輯,交流更加便捷。與文字微信記錄相比,一個是存在形式上不一樣,另一個更重要的不同是通過分辨、鑒定語音中的聲音來確定使用者身份。
(4)視頻微信記錄。包括與微信好友聊天過程中,發表微信朋友圈時和公眾微信號發布時轉載、制作、拍攝的視頻。視頻具有直觀反映事實的作用,通常使用者自行拍攝的視頻更有證明力,轉載或者制作的視頻因為不知道原始出處或者有后期編輯的痕跡,通常證明力不如自行拍攝的,在辦理保全公證時,要注意對視頻形成方式的審查。對此類微信記錄宜采取刻錄的方式提取和固定證據。
(摘自《關于微信證據保全公證的探討》,潘子文、胡瑩瑩,《法制與社會》2015年36期)
附:人民法院裁判案例5則
1.網聊記錄可以作為證據,但應當確定使用者身份及內容未被刪除篡改——樟芝(上海)投資中心訴深圳牛樟芝制藥有限公司等民間借貸糾紛案
案例要旨:原告主張被告向其借款,通過微信方式出具了借條,但其未能充分證明微信借條真實存在,亦未能證明該微信借條為被告出具,故對微信借條的真實性,法院不予認可,該微信聊天記錄不能作為證明借款關系存在的證據。
案號:(2015)滬一中民四(商)終字第965號
審理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2015.08.11
2.庭審中,通過被申請人手機微信提取并撥打的電話號碼為申請人的,可以確認被申請人手機微信中微信號的真實身份即為申請人——唐蜀軍、劉彪等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民事裁定書
案例要旨:在庭審中,能夠確認申請人與被申請人手機微信中的信息一致,當庭通過被申請人手機微信提取申請人昵稱的詳細資料及電話號碼并點擊該號碼,撥打后為申請人的手機號碼的,可以確認被申請人手機微信中微信號的真實身份即為申請人。在沒有其他證據予以反證的情況下,申請人認為微信號系偽造的主張不予支持。
案號:(2016)魯17民特6號
審理法院:山東省菏澤市中級人民法院
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2016.07.19
3.滿足條件的微信聊天記錄可以成為定案證據——易洪剛訴馮雪贈與合同糾紛案
案例要旨:微信聊天記錄屬于證據中的電子數據。根據證據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要求,微信聊天記錄在審判實踐中作為定案證據應當滿足以下條件:微信聊天記錄的來源必須符合法律規定;非實名制微信注冊時,應當確定微信聊天的雙方為本案當事人;確定微信聊天時間在涉案事實的時間段內;微信聊天的內容不能含糊不清,且具有相對完整性,能夠反映當事人想要證明的事實。
來源:新疆法制報 2015.04.13
4.微信語音作為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但不能作為單獨定案的依據——李康訴王苗苗、王燦借款合同糾紛案
案例要旨:微信語音作為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但不能作為單獨定案的依據。微信語音具備證明效力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保存原始記錄;微信語音中記載的內容清晰、準確,雙方就所談論的問題均有明確表態;由于微信語音存在易改變、難識別等特性,以其單獨作為證明依據,有時并不充分,故除微信語音外,還應充分提供其他證據佐證。
來源:法信精選
5.未實名認證微信聊天記錄滿足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條件的,可以成為定案證據——肖金平訴簡時掄借款合同糾紛上訴案
案例要旨:網上聊天記錄屬于電子證據,但微信聊天記錄等電子證據該如何采用及其證明力的大小,法律界一直存在爭議,審判實踐中法官在審查判斷電子證據的可采性與證明力時必須進行全新的考慮。既需要考慮電子證據的特殊性,又不得在可采性與證明力方面予以差別對待,但仍主要從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三個方面進行認定。
案號:(2015)靖民初字第2821號;(2015)漳民終字第3621號
審理法院:福建省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來源:《人民司法·案例》2016年第8期
節選自《民事審判實務問答》導讀:本文節選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法律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一版)。問:審判實踐中,經常遇到勝訴的當事人申請退還其預交的案件受理費的情況。有觀點認為,案件受理費問題可在執行程序中一...
1.承租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的處理 2.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執行異議之訴的處理 3.離婚協議對于房屋產權的約定能否對抗申請執行人 4.法院在執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金錢債權過程中,針對特定標的物實施強制執行,案外人以另案生效判決、調解書為依據...
編者說明:本文節選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法律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一版)。040問、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的行使是否受合同效力的影響?問: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的行使是否受合同效力的影響?答:建設工程的優先受償權的行...
來源| 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 編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一)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1-06出版但由于購買的承租房屋為實行房改政策的公有房屋,該房屋的出售及其價格的計算,都受國家房改...
本文節選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法律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一版)。158.與公司沒有勞動關系的法律顧問,是否只要有委托書即可代理該公司參加民事訴訟問:民事訴訟中,一些沒有律師資格的人是否可以以公司法律顧問的身份...
來源 | 最高人民法院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實行立案登記制后,人民法院仍應對當事人是否具備起訴條件進行立案審查,故當事人應提供相應證據材料。2020年施行的修正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第1...
編者說明:本文節選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法律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一版)。008.以物抵債協議未履行,債權人可否請求債務人履行原債務問:甲開發公司欠付乙建筑公司工程款1000萬元,甲開發公司與乙建筑公司簽訂《...
相關判例1、咸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陜04民終383號本院認為,上訴人作為從事經營活動的公共場所的管理人,對被上訴人具有相應的安全保障義務,因其未盡到該義務,對被上訴人造成的人身損害具有一定的過錯。被上訴人作為老年人,在陌生環境的地方...
離婚案件是不可以反訴對方的。 現行民事訴訟法中,離婚案件是不存在反訴制度的。 目前立法及司法實踐認為:離婚之訴是復合之訴,子女撫養問題、財產分割問題均是附屬于離婚之訴的從訴,不能吞并原告提出的離婚之訴,因此被告提出子女撫養、財產分割方面的新...
一方借用另一方的賬戶進行經營活動。由于出借方負擔債務,導致賬戶被查封或凍結,借用賬戶的一方向執行法院提起執行異議之訴,要求確認被查封或凍結的賬戶內的資金歸借用人所有,此類情形如何處理? 裁判規則 司法觀點 1.借用賬戶與賬內資金歸屬如何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