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
裁判要旨
案情簡介
裁判結果
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公訴機關提供的證據已經充分證實,陳恩等被告人的行為對雙菱牌空調的聲譽造成了嚴重惡劣影響,直接導致雙菱牌空調銷量下滑,并造成眾多商家質疑、退貨或終止合同。從商家退貨理由可見,被告人的行為與雙菱公司的直接經濟損失之間存在內在、必然的聯系,如太倉市群益貿易有限公司函稱:報紙、電臺報道了雙菱牌空調在南京砸機事件,導致用戶要求退貨或調機,故決定暫停對雙菱牌空調的銷售,并將庫存退還。北京市冰洋制冷銷售中心函稱:從報紙上獲悉雙菱牌空調因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在南京被當街砸毀,給該公司空調銷售帶來極大困難,故決定退回庫存的85臺雙菱牌空調。上述證據與審計結論所證實的雙菱公司確實受到退貨損失相吻合,足以證實商家退貨的真實性。該審計結論是根據公安機關依法委托出具的,所依據的事實是確實、充分的,其證據效力應予確認。但根據公訴機關指控,雙菱牌空調的聲譽損害應從被告人錢廣如依據陳恩等人捏造的虛假事實發表報道時起計算。故報道發表前的退貨損失2萬余元應予扣除。此外,公訴機關提供的審計結論僅僅證實了因退貨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尚不包括無形資產等其他損失。被告人多次采取砸空調等手段損害雙菱牌空調聲譽,并通過媒體報道,在全國范圍內造成重大惡劣影響,可認定為“有其他嚴重情節”,符合刑法對損害商品聲譽罪行為后果的規定。
一審宣判后,陳恩、金月根、金家祥、錢廣如不服,分別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關于上訴人的行為是否給雙菱公司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問題。經查,陳恩等人先后三次在上海、南京等地公開砸毀雙菱牌空調,又散布捏造、詆毀雙菱牌空調聲譽的言論,致使多家媒體進行了新聞報道,眾多商家質疑、被迫終止、變更銷售合同,導致雙菱公司的商品聲譽受損,銷售量下滑的后果。經上海公信中南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自2001年12月至2002年8月7日,發生退貨1065臺(套),造成退貨產品可銷售毛利損失為人民幣576091.97元。又據南京騰遠冷氣設備有限公司、江蘇經緯技術裝備公司、北京市冰洋制冷銷售中心等多家銷售商的公函、退貨清單及訂貨合同等證據,足以證實商家退貨與上訴人所實施的詆毀雙菱牌空調聲譽行為有內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對于本案雙菱公司的經濟損失認定,除現有的審計結論計算出的直接財產損失外,還應考慮包括企業商譽價值的降低等因素,故應認定上訴人的行為對雙菱牌空調的聲譽造成了重大惡劣影響。
綜上,上訴人陳恩、金月根、金家祥、錢廣如故意捏造并散布雙菱牌空調質量低劣的虛偽事實,對雙菱牌空調的商品聲譽進行損害,給雙菱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影響惡劣,情節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損害商品聲譽罪。一審法院根據各上訴人犯罪的事實、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以及在共同犯罪中的情節與作用,依法作出的判決并無不當,審判程序合法。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案例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網絡詆毀他人是否犯罪通過網絡對他人的聲譽進行侵害的,會不會構成犯罪要依據具體的情節而定,如果情節嚴重,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就會構成誹謗罪。相關法律規定《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
商業詆毀行為的表現是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唆使他人在公眾中造謠并傳播、散布競爭對手所售的商品質量有問題,使公眾對該商品失去信賴,以便自己的同類產品取而代之。 2、組織人員,以顧客或者消費者的名義,向有關經濟...
近年來,一些造謠者利用網絡編造并傳播虛假信息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些謠言在互聯網環境中以其較大的傳播力和迷惑性,擾亂視聽。但網絡并非法外之地。網絡造謠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如下: 一、民事責任 在網絡上編造謊言...
概念 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
1、商業詆毀行為的民事責任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未對商業詆毀行為的法律責任作出專門規定,可以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第二十條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
搜集證據去法院起訴,要求停止侵權,造成損失的還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可以委托律師代理遭到別人微信誹謗,可以起訴嗎留下證據,然后你想起訴的話,就看看你是否愿意花時間,用精力去解決這個問題了。離職員工在朋友圈惡意詆毀前公司,公司可以起訴她嗎不管是離職...
近日,廣州譚某因在網上發表《中國神酒鴻毛藥酒,來自天堂的毒藥》一文被涼城公安跨省逮捕一事引發網友關注中國醫師協會發布聲明表示愿為譚某提供法律援助譚某因涉嫌損害商品聲譽罪被逮捕昨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指令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將該案退回公安機...
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迫使被害人交付財物,達到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行為。筆者認為,認定行為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主要應當從主、客觀兩方面加以判斷。即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客觀上實施了...
反不正當競爭行為內容:1.反不正當競爭行為內容—混淆行為混淆行為是指經營者在市場經營活動中,以種種不實手法對自己的商品或服務作虛假表示、說明或承諾,或不當利用他人的智力勞動成果推銷自己的商品或服務,使用戶或者消費者產生誤解,擾亂市場秩序、損...
九類網絡商品交易違法行為為提升消費者網絡消費的辨別力,強化行政機關在網絡商品交易監管工作的公示警示作用,結合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近年來查辦的網絡違法案件,現向社會公布包括網絡侵犯知識產權、傍名牌、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虛假宣傳誤導消費、惡意詆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