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借名買房中借名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的處理
實踐中,由于限購、限貸、逃避債務、規避稅收或基于身份關系(如夫妻或父母子女)等原因,存在借名買房的情況。在案外人借用被執行人的名義購買房屋并辦理登記的情形下,法院對登記在被執行人名下的房屋進行查封后,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之訴的,應當如何處理,存在爭議。一種意見認為,根據物權變動登記生效和公示公信原則,案外人與被執行人之間的借名登記約定不能對抗善意的申請執行人,因此,對案外人停止執行的請求應當不予支持。另一種意見認為,在借名買房的情況下,案外人對房屋享有事實上的所有權,其權利應當優先于申請執行人享有的一般債權,即使案外人對于因限購、逃避債務、規避稅收、獲取貸款等原因而借名登記具有過錯,但其所應承擔的只是行政管理上的責任,而不致在私法上喪失對房屋的所有權。因此,對案外人主張被執行人名下的房屋歸其所有,并要求停止執行的,應予支持。
我們傾向于第一種意見。理由是:
第一,在借名買房情形中,借名人與出名人通常會相互約定,借名人以出名人名義購買房屋并辦理產權登記,該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限仍歸借名人享有。借名人與出名人之間的借名登記契約,只在其內部產生債權債務關系,而不發生物權變動的效果,不能據此認定借名人是不動產物權的所有權人。借名人可以請求將房屋過戶至自己名下,其享有的是債權請求權,而非物權,其不能阻卻執行。
第二,基于物權公示原則,設立或轉讓物權,必須采用法律規定的公示方式,才能取得對抗第三人的效果。因此,在借名買房的情況下,借名人與出名人之間的借名登記約定不得對抗善意的申請執行人。
第三,借名登記合同是借名人與出名人之間的合意,借名人對房屋登記在他人名下本身具有過錯,而且借名協議通常是為了規避國家法律與政策,對由此產生的風險理應自行承擔。綜上,對借名人要求停止執行的訴訟請求,應不予支持。
2.
以房抵債的債權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的處理
雙方當事人簽訂以房抵債協議,但未辦理產權變更登記手續,以房抵債的權利人主張停止執行能否獲得支持,在實踐中存在爭議。一種意見認為,只要以房抵債協議是真實的,且簽訂于人民法院采取強制執行措施之前,并已經實際占有的,就應當保護實際權利人的利益。另一種意見認為,物權以登記為公示公信要件,非經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
我們傾向于第一種意見,申請執行人享有的是普通債權,而以房抵債的權利人對于涉案房屋進行了實際占有,具備準物權的性質,其應優先于普通債權。
3.被拆遷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的處理
案外人系被拆遷人,其針對登記在被執行人(拆遷人)名下的房屋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如何處理,是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的規定,在拆遷人作為被執行人的案件中,對尚未辦理房屋產權登記手續的拆遷安置房進行強制執行的,已經簽訂了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被拆遷人(案外人)在執行異議被駁回后,可以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經審理確認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在人民法院查封之前已經簽訂合法有效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并且在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中明確約定了拆遷用房的具體位置、用途,能夠明確指向執行標的的,因其已享有足以對抗第三人的特殊債權,對被拆遷人停止執行的訴訟請求應當予以支持。
4.房地產掛靠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的處理
不具有房地產開發資質的當事人以具備房地產開發資質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名義開發房地產,并將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登記在后者名下,當后者負擔債務,申請人申請執行時,實際權利人主張停止執行并確權的,應當不予支持。建設用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作為物權,均應當以登記為公示要件。掛靠協議不能對抗第三人,且雙方簽訂的掛靠協議本身是違法的,應由掛靠人承擔不利后果。
5.共有權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的處理
在司法實踐中,部分共有人因負擔外部債務,需要分割共有財產償還債務,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書明確的法定義務,其他共有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能否阻卻執行,存在爭議。一種意見認為,其他共有人對此不得拒絕分割共有財產,但其可請求對于涉案共有財產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向作為被執行人的其他共有人求償。另一種意見認為,單獨所有與共同所有僅是所有權的形態不同,但本質上都是物權,根據物權優于債權的原則,共有人請求阻卻執行共有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我們傾向于第一種意見。履行法院生效文書確定的義務可以分割共有物,此時,其他共有人可以主張優先購買權,并不損害其他共有人的利益。
6.房屋預告登記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的處理
案外人以其系房屋的預告登記權利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其在涉案房屋實行強制執行前,已經預告登記為權利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其訴訟請求。根據物權法第二十條第一款關于“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后,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的規定,房屋或其他不動產買受人進行預告登記的,其對房屋或其他不動產的請求權就具有了物權效力,即具有了排他效力,可以對抗第三人,故預告登記人提出執行異議之訴請求阻卻執行的,應予支持。
來源/法信
執行異議之訴審理指南 1、受理執行異議之訴案件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二百二十七條以及《民訴法解釋》第三百零五條、第三百零六條的規定,案外人、申請執行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執行異議之...
執行異議之訴案件審理相關知識1、受理執行異議之訴案件應當符合哪些條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二百二十七條以及《民訴法解釋》第三百零五條、第三百零六條的規定,案外人、申請執行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執行異議之...
近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制定《執行異議及執行異議之訴案件辦理工作指引(一)(二)(三)》,分別就:1.執行異議及執行異議之訴案件辦理原則及程序性問題,2.不動產執行標的引發的執行異議及執行異議之訴案件的辦理,3.涉及租賃及抵押財產、動產所有...
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司法解釋(一) 第七條 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在分割共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等案件中作出并依法生效的改變原有物權關系的判決書、裁決書、調解書,以及人民法院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拍賣成交裁定書、以物抵債裁定書,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二十八...
裁判要旨: 1.在執行異議之訴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其應當是執行標的的權利人,該權利人所指應當是直接的所有權人,而不是一般的債權請求權人。 2.貨幣為種類物,異議人并不是所有權人,現其要求停止對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于法無據...
依據《民訴法解釋》第三百一十二條規定:對于案外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人民法院經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案外人就執行標的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的,判決不得執行該標的;(二)案外人就執行標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的,...
裁判主旨被執行人原對涉案財產所享有的權益也是僅以其與名義登記權利人之間約定的形式,而非以登記的形式存在的,其不是物權登記意義上的所有權人。在購房人與名義登記權利人簽訂《房屋買賣協議》并支付購房款后,實際權利人也認可了該房屋買賣行為。故按照各...
閱讀提示 夫妻共同債務問題,是實踐中大量存在又爭議頗大的問題。對于該問題的爭論,不僅涉及實體法上如何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問題,也涉及程序法上應該通過何種程序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問題,還涉及執行程序中如何實現夫妻共同債務的問題。本文分享的一則案例...
閱讀提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執行異議和復議規定》)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執行異議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或者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內立案,并在立案后三日內通知異議...
【裁判摘要】一審法院查明二審被上訴人辯稱 二審法院查明 二審法院認為 再審申請人稱/抗訴機關稱再審被申請人辯稱 本院查明本院認為 本院認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