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各省逐漸復工,大多數人都面臨著一“罩”難求的局面。不僅藥房買不到口罩,就連網上買個醫用口罩也是沒有賣的。
其實,也有不少人買到了口罩,但他們的遭遇也是一言難盡。據新京報報道,據不完全統計,近期“12315”舉報平臺收到的舉報中,有45%是反映口罩亂漲價問題。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轉到市場監管總局有關價格疫情防控的問題中,77%是反映口罩亂漲價的問題。
目前市場監管總局已公開曝光了6批36起疫情防控期間價格違法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口罩典型案例就有29起。
每包10元的口罩以每包220元的價格銷售。連日來,沈陽警方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0人,依法刑事拘留8人,采取其他刑事強制措施2人。
原本進價15元一只的N95口罩,竟提價到每只售價48元;原銷售價格為17.8元/袋的醫用護理口罩,一下子漲到32元/袋。昨天下午,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公開曝光5起“口罩價格違法典型案例”。其中,哄抬口罩價格的北京百好堂醫藥經營有限公司第七分店擬處以50萬元以上罰款。
那買到假口罩、高價口罩如何維權?你應該了解這些
消費者的基本權益
我國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活動的八項基本準則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情況,制定了消費者的九項基本權利,具體如下:
1.財產安全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2.知情權: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3.自主選擇權: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4.公平交易權: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5.依法求償權: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6.結社權: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7.獲得知識權: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8.受尊重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9.監督權: 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消費者應該如何維權?1.及時保存購買的“假口罩”產品、口罩的相關宣傳資料、交易信息、聊天記錄等證據材料2.消費者直接找商家溝通,要求其退貨/換貨、賠償。商家愿意退賠當然最好,但對于商家不愿退賠的,消費者應學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進一步維權法律措施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銷售產品如果有欺詐行為,不僅可要求其退貨賠償;如果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著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使用人死亡或者健康受到嚴重損害的,可以根據四十九條的有關規定,賠償人身傷害所有的損失并可按照所受損失兩倍以下進行懲罰性的賠償。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對于消費者維權爭議解決方式作出了規定包括以下五條途徑:第一種是協商和解;第二種可以請求消費者協會或其他調解組織進行調解;第三種可以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投訴舉報;第四種第五種可以向仲裁機構人民法院提起仲裁或者訴訟,那么根據經營者的違法情節不僅要受到行政處罰,而且嚴重的將以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若銷售價格過高獲利數倍或者數十倍的還可能涉嫌非法經營罪,那么在疫情期間銷售違法行為還將從重處罰。來源:我來催
網上買到假口罩可以撥打110舉報。相關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的《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第二條第三點:在疫情防控期間,生產、銷售偽劣的防治、防護產品、物資,或者生產、銷...
(1)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之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
(1)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之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
可以撥打12315消費者投訴熱線進行投訴,也可以通過全國12315平臺、消費者協會、工商局、質量監督管理局等官方網站平臺進行投訴。對于在藥房的消費小票、相應的假口罩樣本要保存好,那是證明你在這家店購買的憑證,也是你向相關部門投訴的關鍵證據,...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
疫情期間制假售價屬于犯罪行為,故應當撥打110舉報。相關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的《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第二條第三點:在疫情防控期間,生產、銷售偽劣的防治、防護產品、...
如果消費者遇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欺詐行為;消費者有權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的規定,要求經營者增加賠償,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如果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
1、電話投訴 可撥打12315熱線電話進行投訴舉報。 2、現場投訴 直接向被投訴舉報人實際經營地或住所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舉報。 投訴舉報應提供材料:經營者的名稱(姓名)、地址、消費權益爭議事實和具體的訴求等。 3、如遇詐騙行為 如果在...
1、電話投訴 可撥打12315熱線電話進行投訴舉報。 2、現場投訴 直接向被投訴舉報人實際經營地或住所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舉報。 投訴舉報應提供材料:經營者的名稱(姓名)、地址、消費權益爭議事實和具體的訴求等。 3、如遇詐騙行為 如果在...
在萬眾一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家急需口罩等防疫物資的心理進行詐騙。非常時期頂風作案,等待他們的必然是法律的嚴懲。近日,浙江蕭山的胡某某就因虛假售賣口罩,被判處十一年六個月的有期徒刑。8萬只口罩的訂單,到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