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魯法案例【2021】336裁判要旨1、人民法院應以自然人與行政村是否形成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關系,是否具有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戶口,是否需要以本集體經濟組織土地為基本生活保障等來綜合分析判斷自然人是否具有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一旦具備了該資格,都平等地享有包括收益分配權在內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2、婦女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補償費分配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等為由,侵害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
1、女人離婚后,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可以分配土地補償款。 2、土地補償款的分配,以具有本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具有本集體戶口為準。如符合該條件,可以獲得分配;不符合該條件的,不能獲得分配。與離婚沒有必然關系。 《最高法院關于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司法解釋》 第二十四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
從法律的角度來說,是可以享受該待遇的: 1、只要當事人的戶口還在當地未遷出,并且是該村(居)委會的體制內戶口(如:農業戶口)的,都是當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一; 2、就可以享受到當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待遇(包括拆、遷補償); 3、當事人可以帶上本人的身份證、戶口本、離婚證等,事先咨詢戶口所在地的村(居)委會主任等,必要時,可以聘請專業人士維權。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定辦法》的規定: 第四條 普通成員是指擁有土地共有權、保留型土地使用權、承包經營權、集體資產管理與處置的參與權、......

宅基地離婚時不可以分割,只是雙方誰得到了房子就獲得了宅基地的使用權。農村宅基地,是農村的農戶或個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已經建設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已經建設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或不能...
根據《土地管理法》四十八條規定,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實踐中,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費用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二十六條規定直...
因此農村女人一旦離婚,她們很可能處于沒有住所、無處可去的艱難境地。農村婦女娘家受傳統不良風俗的影響,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如果仍住在娘家,會影響其兄弟家運,且有辱家門。目前農村的習俗,房屋都是留給兒子的,如果離婚后婦女強行回家居住,即使父母愿意接...
因此農村女人一旦離婚,她們很可能處于沒有住所、無處可去的艱難境地。農村婦女娘家受傳統不良風俗的影響,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如果仍住在娘家,會影響其兄弟家運,且有辱家門。目前農村的習俗,房屋都是留給兒子的,如果離婚后婦女強行回家居住,即使父母愿意接...
1998年10月土地承包時,鄧某以戶主身份一家人承包了3.4畝土地,承包人口約為4.7人。1999年1月,賴某與同組的鄧*兵(系鄧某之子)結婚,并于同年10月23日生育鄧-雪,成為鄧某家庭成員共同生活。2000年正月,在親屬參與下,鄧某家庭...
第三十九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因此農村女人一旦離婚,她們很可能處于沒有住所、無處可去的艱難境地。農村婦女娘家受傳統不良風俗的影響,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如果仍住在娘家,會影響其兄弟家運,且有辱家門。目前農村的習俗,房屋都是留給兒子的,如果離婚后婦女強行回家居住,即使父母愿意接...
離婚、外嫁女不給征地補償怎么辦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外嫁女在征收決定作出前擁有村集成員資格的,可以分配征地補償款,如果不給補償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維權。相關法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如果外嫁女遇到征地拆遷,往往因為巨大的補償款項的爭議而和家人乃至于村委會有著巨大的矛盾。外嫁女在征地拆遷中能否獲得補償?如果可以獲得補償,其征地補償權益如何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保障?這些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