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確定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的原則
世界各國確定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主要是考慮具體案件同本國必須具有某種聯系因素或連結因素。由于各國強調的聯系因素不同,從而形成了不同的確定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的原則。
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屬地管轄權原則,是指以當事人的住所地、居所地或事物的存在地等作為行使管轄權聯系因素而形成的原則。具體說,在涉外民事訴訟中,訴訟當事人的住所、或其財產、或訴訟標的物、或產生爭執的法律關系或法律事實,如其中有一個因素存在于一國境內或發生于一國境內,該國就取得對該案的司法管轄權。在這個原則中,通常是以被告的住所地為行使管轄權的根據,這就是“以原就被”的原則。
2、屬人管轄權原則,是指以當事人的國籍作為行使管轄權聯系因素而形成的原則。目前,大部分實行屬地管轄權原則的國家為了維護本國公民的利益,也開始以屬人原則作為補充:凡當事人的一方或雙方為本國人,其中一方居住在本國國內,本國法院可以藉此主張管轄權;在實行屬人管轄權原則的國家,對于訴訟標的物在本國境內的案件,也開始行使管轄權。
3、實際控制管轄權原則,主要是指英、美等國以“實際控制”或稱“有效控制”作為行使管轄權的根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從立法精神看,基本上采取屬地管轄權原則,并以屬人管轄權和實際控制原則作為補充。例如,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的規定就體現了屬地管轄權的原則。我國民事訴訟法也借鑒了“實際控制”原則中的合理因素,如爭議的訴訟標的物或者被告可供扣押的財產在我國領域內,我國人民法院可以行使管轄權,它既考慮對物行使管轄權的地域連結因素,又考慮了對該物實際控制的因素。
二、協議管轄
這是國際經濟貿易中普遍適用的一種管轄確定原則,它對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愿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用書面協議選擇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法院管轄,例如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與合同有聯系的地方的人民法院管轄,但這種選擇不能違反我國民事訴訟法關于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當事人選擇管轄人民法院的,應訂立書面協議,選擇是在管轄法院與合同有聯系這一基礎上選擇,而不是無條件地隨便選擇。
三、應訴管轄
應訴管轄是指受訴法院對案件不一定有管轄權,但基于被告的應訴而確定了其對案件的管轄。這種管轄的確定原則與國內合同訴訟的管轄確定原則有很大不同。國內合同訴訟的管轄一般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當事人可以選擇確定管轄。但在涉外訴訟中的應訴管轄與選擇管轄不同,在國內訴訟中是不能實行的。應訴管轄的管轄法院不是雙方當事人在訴訟之前確定的,法院的管轄權也不是基于雙方當事人的一致意思表示而取得的,而是一方當事人起訴后,對方當事人以應訴的方式自愿接受受訴法院管轄的制度。雖然應訴管轄不是當事人事先協議確定,也不是法律明文規定的,但是它同樣是以當事人的意志為前提的,這種確定管轄的原則也是國際上公認的,我國民事訴訟法亦對此予以確認。
四、專屬管轄
涉外民事訴訟中的專屬管轄,是指特定的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轄權專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定的法院。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的規定,涉外民事訴訟中,屬我國人民法院專屬管轄的案件有三種:①在我國履行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②在我國履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③在我國履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
五、我國民事訴訟法中有關涉外合同訴訟管轄的其他規定
因合同糾紛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簽訂或者履行,或者訴訟標的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有可供扣押的財產,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有代表機構,可以由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訴訟標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財產所在地、或者代表機構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摘自:找法網
一、怎么確定民事訴訟管轄法院 1、按照案件級別管轄的規定確定訴訟受理的法院。級別管轄是在我國法院系統內部確定上下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權限的法律制度。確定級別管轄的標準是根據案件標的額、影響、復雜程度來確定基層人民法院、中級...
①屬地管轄權原則,是指以當事人的住所地、居所地或事物的存在地等作為行使管轄權聯系因素而形成的原則。具體說,在涉外民事訴訟中,訴訟當事人的住所、或其財產、或訴訟標的物、或產生爭執的法律關系或法律事實,如其中有一個因素存在于一國境內或發生于一國...
確定涉外民事訴訟管轄的原則要考慮到維護國家主權、以減少沖突為目的的管轄權國際協調、便利管轄法院審理和當事人意思自治等因素。(一)屬地原則屬地原則主張以案件的事實和當事人雙方與有關國家地域聯系作為確定法院涉外司法管轄權的標準,強調一國法院基于...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國內外合作也非常常見。在涉外合同中,也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糾紛,如果雙方無法協商解決,可能會選擇到法院起訴,那么涉外合同應該到哪個法院起訴呢?首先,要明確什么合同是具有涉外因素的:1、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是外...
1.涉外民事仲裁與涉外民事訴訟的區別涉外仲裁和涉外訴訟,都是解決涉外民事糾紛的重要方式。它們共同擔當著解決涉外民事糾紛,維護當事人的切身利益的任務。但是,在具體認識上,我們應該了解二者的區別,以便具體把握二者分擔的不同的職能,避免將二者簡單...
在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包處置、收購之前,客戶一般要委托律師機構進行盡職調查,以確保處置、收購的決策的正確性。盡職調查主要包括前期準備階段、檔案調查階段、出具法律意見書階段、交付工作成果及收尾工作階段。因此,不良資產投資成敗的核心要素之一便是盡...
1、意思自治原則 協議優先。 意思自治原則例外:以下合同不允許當事人意思自治,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股權或者資產轉讓合同; 外資并購中資企業的合同; 外國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承包經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管轄若干問題的解答渝高法〔2017〕256號1 .對管轄異議的審查是否以當事人提出的異議理由為限?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起訴應當符合屬于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依照中國《民事訴訟法》第265條之規定,因合同糾紛,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訴訟,可以由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訴訟標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財產所在地或者代表機構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下面對五個管轄地逐一討論: 1、合同簽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五條因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簽訂或者履行,或者訴訟標的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