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就在于填補被害人因侵權行為而遭受的精神損害,而懲罰侵害人和撫慰被害人只不過是補償精神損害所派生的。這一原則在附帶民事訴訟中也適用。由于犯罪行為對被害人造成的精神損害比一般的侵權行為要多得多,因此。如果只強調精神損害賠償的撫慰性和懲罰性,而不補償被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損害,那么就不足以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2.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就是在精神損害賠償中,既要考慮法定因素,又要考慮酌定因素,兩者相互結合。法定因素主要包括侵害人的過錯程度,被害人精神損害程度和后果,侵害行為的后果和社會影響等。酌定因素包括當事人主體的類別,侵害人的認錯態度和被害人的諒解程度,雙方當事人的經濟狀況,社會經濟狀況的變化等等。在具體的賠償中,應綜合考慮法定因素和酌定因素,適當確定賠償數額。做到既能補償被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損害,懲罰侵害人,又不超出一定限度,給侵害人造成無法承受的經濟負擔。這樣不僅符合法律公平的目的,在司法實踐中也易于執行。
3.法官自由酌量原則。
這一原則賦予法官在處理精神損害賠償案件時有自由裁量權。法官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案件靈活處理。由于精神損害并不象財產損害那樣容易判斷,因此在進行精神損害量的評價和確定精神損害賠償的具體數額時,必須賦予法官自由裁量的權力。按照此原則,法官在審理具體案件時,可以根據法律和事實來合理地確定賠償數額。法官的自由酌量并不意味著法官可以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時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他必須依據客觀事實,分析和判斷各種因素作出處理或判決。一般認為,法官在確定數額時,應考慮被害人的精神損害程度,與侵害人的關系,社會地位、職業、知名度,經濟條件,侵害人的過錯程度,經濟狀況,當地的經濟水平,地方習慣等多種因素。
近年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受到廣泛的關注,不僅一直是我國刑法學界、民法學界和法學理論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而且也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安人員、檢查人員、法官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究竟能否提起精神損害賠償?哪些...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被害人能否提起精神損害賠償,一直是法學理論界爭論不休的問題。一方面,隨著人權的進步和社會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權利的價值,人身權和人格權制度有了很大發展,對這種精神權利的救濟措施也在不斷地完善。1987年《民法通則》首次...
一、案多人少的局面仍然比較突出 一方面,伴隨社會經濟發展與社會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刑事犯罪案件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同時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刑事審判人員結構失衡,力量嚴重不足,案多人少的局面日益彰顯,人均結案數在不斷加大,于此同時,刑事審判人員除...
一、現行法律和司法解釋對精神損害賠償問題的規定1804年,《法國民法典》的制定標志著近代民法的誕生。由此近代侵權行為法使人身權在法律上獲得了獨立的地位,但對人身權的保護是欠完整的。1900年《德國民法典》首次以立法上的形式明確規定了對人身權...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保護公民的人格權利,包括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等,當這些方面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就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那么精神損害賠償適用范圍有哪些?刑事犯罪中可以有精神損害賠償嗎?小編為您解答。 在侵權行為發生后,一般需要由行為人對受害人...
從法律的角度說:關鍵得看“唐山被打女子”通過何種訴訟向施暴者索要精神撫慰金。 根據我國現行的法律,“唐山被打女子”有二種要求施暴者民事賠償的途徑:一是,司法...
探討精神損害賠償,不能忽視對精神損害概念的界定。筆者認為刑事領域的精神損害,是指精神利益的損害,非財產利益的損害,是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侵害自然人的人格權、身份權以及特定的財產權,致使自然人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的喪失或減損。有損害就應有救濟,...
來源:最高判例;作者:陳鳴鶴律律師引言: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賠償范圍是否包括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失費,一致存在爭議。比如,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就在2020年11月1日印發的《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賠償范圍的意見》第4條中明確規定,...
引言: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賠償范圍是否包括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失費,一致存在爭議。比如,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就在2020年11月1日印發的《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賠償范圍的意見》第4條中明確規定,死亡賠償金、殘疾賠償金的計算標準,...
【案情】江某駕車不慎將童某撞死,構成交通肇事罪。童某的近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江某和投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賠償死亡賠償金、精神撫慰金等各項損失95萬元。保險公司辯稱,因江某構成犯罪,對精神撫慰金不予賠償。【評析】對于保險公司的意見,司法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