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二十八條【非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成年人的監護人】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①其他近親屬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
②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可以經由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局同意;
③但是如果甲有房產在百年后要發生被繼承的情形,雖經前述部門同意的個人或者組織具有監護人資格,但在實踐中,不動產中心一般不認可,因此,為避免日后發生繼承糾紛,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無配偶、子女、其他近親屬的情況,有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請求,確定其監護人資格。
《民法總則》系著名法學家施啟揚先生之重要著作。 《民法總則(修訂第8版)》以明白淺顯之語言,介述與研討民法基礎理論,融法律條文釋義、典型案例評析、部院解釋與指令等為一體,并施先生具三十余年法務公職經歷,于理論闡釋之際多有經驗體悟,較之一般學...
民法監護制度起源于羅馬法。起初羅馬法為保護未成年的身體,為其設保護人;為保護精神病人的財產權益,為其設照管人。 一、監護制度的起源和本質 監護人為保護人和照管人的總稱。近現代各民法體系中國民法監護制度,不...
《民法典》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從人的出生到身故,都進行了全面規定,其中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全面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下面,讓我們來一起看看《民法典》中關于...
隨著《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頒布,《民法總則》將被廢止。一、《民法典》規定新36條內容有哪些?第三十六條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監...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1.母親癱瘓在床,兒子不照顧且不給看病違法嗎? 違法,有可能構成遺棄罪。 在老年人生病的時候,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部法典,民法典從編纂到頒行都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它標志著我國民法體系進入新的階段,我國公民民事權利保護開啟新的征程。 新編纂的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
監護作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其設立的目的主要是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由監護人對其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管理和保護,以彌補其民事行為能力的不足,而意定監護則是為保護成年人因其行為能力將來受限制而無法處理事務...
我國《民法典》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分為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實施,或由其法定代理人對其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予以同意、追認。 未成年...
【父親再婚趁兒子未成年賣房獨吞房款】11月24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金山法院)獲悉,日前,該院審理了這起案件,最終判決:原告小杰對案涉房產享有50%的份額,被告張某應當根據小杰的訴訟請求向其返還賣房款所得的50...
2021年的《民法典》以法典的形式明確了意定監護制度。意定監護,就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以個人情感為基礎,與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該意定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全面充分地保護被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