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告人李-光、湯-新、張-華原系**公司職工,李-光為公司銷售部副經理,湯-新為公司合金車間工人,張-華為公司合金車間主任。湯-新與張-華均掌握該公司有關鉛鎘合金生產方面的經營信息和技術信息,其中張-華的技術強于湯-新的技術。三被告人于2000年5月與**公司簽訂了保密合同,負有保守企業秘密義務。被告人李-光因對**公司對其工作安排、福利待遇不滿,產生“跳槽”之念,多次與**公司的客戶**公司聯系,雙方商定利用**公司的技術為**公司生產原需從**公司購買的原材料鉛鎘合金,**公司為其提供報酬。2002年3、4月間,被告人李-光安排他人為**公司安裝有關生產設備。同年4月下旬,被告人李-光伙同湯-新等人到**公司,利用湯-新掌握的技術為**公司開始生產鉛鎘合金。同年6月初,被告人李-光又將技術強于湯-新的被告人張-華邀請到**公司對生產技術進行現場指導。張-華在天能生產兩三天后離開。2002年7月,**公司向公安機關報案,上述三名被告人停止生產并離開**公司。被告人李-光、湯-新等共得到**公司給付的3.3萬元報酬。因案件發生,**公司與**公司的一切業務往來均中斷,**公司在浙江長興的市場喪失。
審判
經科技部知識產權事務中心鑒定:**公司的鉛鎘合金生產技術中所涉及的具體工藝參數的選取,如最佳溫度、時間、轉速等技術信息,需要經過生產實踐摸索總結才能得到,可認為是非公知技術信息。
經徐州某會計師事務所鑒定:按**公司從2000年1月至2002年4月與**公司正常業務往來的同等規模效益,測算**公司自2002年5月至2003年3月銷往**公司鉛鎘合金的業務中斷期間,給**公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影響銷售收入221.94萬元,銷售利潤30.88萬元。
經**東宇國際咨詢評估有限公司評估:截止2003年3月10日,**公司鉛鎘合金開發研制成本為1463392.62元;權利人為防止危害結果擴大所采取的必要措施所支出的合理費用為194122.5元,其中包括2002年7月至2003年2月**公司支出的保密費172800元。
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二十五條之規定,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分別判處被告人李-光、湯-新、張*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一審宣判后,三人均表示服判,不上訴。一審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評析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導致的激烈競爭,必然使各類市場主體為長期取得競爭優勢而對自己掌握的某種特定的技術及經營信息采取相應的保密措施。因此,對商業秘密的保護,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為生存競爭的必然結果,保護商業秘密不受侵犯已成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法律義務。1997年刑法典專門設立了侵犯商業秘密犯罪,為保障商業秘密的有償轉讓和合理競爭,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本案被告人李-光、湯-新、張-華身為**公司職工,明知**公司的鉛鎘合金生產技術不為公眾所悉、能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公司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經營信息,卻故意違反權利人有關保護商業秘密的要求,在**公司披露、使用其所掌握的鉛鎘合金生產技術。由于三人在**公司進行替代性生產,以致**公司不向**公司購買鉛鎘合金;造成**公司與**公司關系惡化,雙方業務完全終止,由此引發**公司在浙江長興的市場喪失,給古都造成的業務影響是長期的,損失數額無法估量;同時由于三人的行為,**公司為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而支出了大量保密費及技術鑒定費、審計咨詢費等高達19萬余元,**公司因與**公司業務中斷,造成的浙江長興地區市場開發費用亦相對損失,數額為11萬余元,致使**公司的運營成本加大,競爭能力減弱;尤其是三被告人在與單位簽定保密合同后,仍然故意侵犯單位商業秘密,主觀惡性較深。鑒于李-光、湯-新、張-華三人違反**公司的保密約定,披露、使用該公司的鉛鎘合金生產技術,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其行為均已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人民法院作出上述的判決,對三人的定性和量刑無疑均是正確的。
[提要] 本案是我院審結的首起運用刑事法律保護商業秘密的一審案件,主要涉及商業秘密權利人自己將商業秘密中的部分信息內容向國家申請專利被授予后,是否影響對商業秘密的認定等問題。作者在評析中提出了以相對秘密性作為評判是否符合不為公眾所知悉標準的...
侵犯商業秘密罪的辯護意見怎么寫侵犯商業秘密罪辯護詞XX區人民法院:XX律師事務所接受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的犯罪嫌疑人陳XX家屬的委托,指派XX律師擔任該案審查起訴階段的辯護律師。根據刑事法律的規定及《起訴意見書》揭示的事實,辯護律師發表以下意...
【案例】 某校大學生陳某為軍事愛好者,經常瀏覽軍事害網站,并加入一個軍事愛好者聊天群。聊天時,陳某無意說出,自已家附近正在建一個大型軍用碼頭。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群里有一名自稱孫某的人和陳某聊了起來,兩人有共同的愛好,越聊越投機,分別加為好...
內容提要:對于侵犯商業秘密造成重大損失是否存在犯罪未遂,存在著肯定說和否定說的爭論,爭論的焦點在于造成重大損失是既遂與未遂的條件,還是罪與非罪的條件。筆者認為應當認定為區分罪與非罪的條件,但是侵犯商業秘密造成重大損失也可能存在犯罪未遂,判定...
彭某侵犯商業秘密罪案 (一)基本案情 貴陽某科技公司在研發、生產、銷售反滲透膜過程中形成了相應的商業秘密,并制定保密制度,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明確對商品供銷渠道、客戶名單、價格等經營秘密及配方、工藝流程、圖紙等技術秘密進行保護。公司高管...
2000年7月上旬,D上市公司與北京、深圳二高科技公司達成收購協議,定于21日對外正式公布此消息及配送股方案。D公司董事長隋某認為此信息的公布能使公司股票增值,遂指使其助理高某于18、19日使用公司自有資金700余萬元,以虛開的他人戶頭的名...
關鍵詞:商業秘密;構成要素;采取保密措施 為順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國刑法增設了侵犯商業秘密罪條款,將情節嚴重的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上升為犯罪,運用刑法加以調整。但是侵犯商業秘密罪的客觀構成要素在實踐認定中還存在不少爭議,需...
案件要旨公司員工與原雇主公司簽訂了保密協議及競業限制條款,離職后即到新雇主公司就職并提供相同的技術服務,其行為侵犯了原雇主公司的商業秘密;新雇主公司在明知該員工掌握相關技術秘密,仍要求其為自己生產存在競爭關系的設備和產品,存在明顯的惡意,構...
【案情】 被告人范某,捕前系個體醫生,在本村開設一衛生室,具有行醫資格和執業許可證。1998年,范某在開封醫專學習時,從一副教授處得到一張治療腰、腿疼等風濕病的民間驗方,用于臨床有一定療效。范某在以后的行醫過程中,未經國家衛生行政部門批準,...
一、侵犯知識產權罪的定罪標準?1、假冒注冊商標罪:假冒注冊商標罪是指違反國家商標管理規定,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標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罪所指的犯罪行包括四個方面。(1)必須有使用他人已經注冊的商標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