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匿與逃-逸的區別
逃-逸是正在逃跑。
逃匿是逃跑了很長時間,還沒有找到。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刑法》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有三個方面:
(一)主觀方面: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主觀方面來看,在犯罪惡意上是很小的,是對現場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無疑問,其逃-逸行為還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無論何種情形,行為人在逃-逸時都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并對逃-逸行為有直接的故意,這是行為人的主觀方面。
(二)客觀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肇事逃-逸行為,是最高院的《解釋》中規定了在五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這就可以明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節來規定的。也就是說如果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沒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或者雖有交通違規行為但該違規行為與結果沒有因果關系,或者行為人在交通事故中僅負同等責任或者次要責任,或者交通行為在所造成的結果尚未達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標準的,或者在負事故全部責任或主責的情況下僅致1人重傷,但又不具備酒后駕駛、無執照駕車、無牌照駕車《解釋》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為人事后有逃-逸行為,也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雖然沒有逃離現場(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門處理時畏罪逃跑,雖然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構成的,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而在學界部分學者認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并不深。因此,對其處理不宜過重,具體把握尺度也宜寬不宜嚴,所以要對逃-逸行為的時間和空間作必要的限定。
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交通事故發生了逃-逸的行為的,那么一般處罰都非常嚴重,駕照是這輩子拿不到了,交通發生后,應該盡快的通知交警,不要進行逃-逸,這是最愚蠢的做法,不僅不能擺脫,而且會陷得更深。如果您還有其它法律問題可以咨詢律聊網的專業律師。
交通逃匿會聯系車主嗎 交通事故發生后,必須立即停車,然后下車觀察對方的傷勢,如果傷勢出現的話,應該撥打120求救電話,然后等待交警的到來進行責任劃分,如果到交通逃逸的一般會先聯系車主。 事故當事人認為自己沒有責任而駛離現場、報案后不履行現...
1、指使人僅實施指使行為,并未幫助肇事人逃逸的情況,因其不構成犯罪,只能道德上評判或由公安機關予以治安處罰。上述《解釋》顯然對此作出了犯罪的定性,擴大了刑法適用范圍,使無罪的人受到不應有的刑事處分。 2、指使人實施指使行為,并幫助肇事者逃...
交通逃逸對判刑有什么影響:在司法實踐中,對肇事后逃離事故現場的行為和肇事后逃逸行為往往存在難以甄別的情況,而對這兩種情形如果不能正確加以區分,勢必會影響定罪量刑。肇事后逃逸是指肇事者在明知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下,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離肇事...
導讀:本文為您提供,并對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以及肇事逃逸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進行詳細解讀,歡迎瀏覽。 九問律師網免費法律咨詢為您提供,如果您遇到交通事故方面的問題可以進行免費律師咨詢。根據《刑法》第133條及《解釋》第3條規定,行為人在交通...
一、交通肇事罪認定 如何認定交通肇事罪的性質,如何區分交通肇事罪的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是要闡述的重點,下面,筆者想重點談談交通肇事罪如何認定的問題。 (一)要劃清交通肇事罪與非罪的界限。應著重把握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看行為人主觀上...
肇事逃逸副駕駛有罪嗎 1、副駕座上的人是乘車人,與肇事無關,除非他指使駕駛員違章。 2、乘車人應該配合公安機關調查,有義務提供信息,不得隱瞞、偽造證據,否則涉嫌包庇。 3、確實不了解情況,無責任。自身也受損失的,也是受害人,也可以獲得賠償...
離開現場與逃逸的認定 哪些行為離開現場不認定逃逸 1、交通事故當事人對事故責任無爭議,雙方撤離現場自行協商解決,達成協議,并留下真實姓名、聯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報案的; 2、交通事故當事人為及時搶救事故傷者,標明車輛和傷者位置后駕車駛離現...
行人違反交通信號燈,闖紅燈橫穿馬路,是常有的事兒,很多人都已見怪不怪。但是4月24日上午,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件,令人如夢方醒——行人與電動車相撞后逃逸,電動車主經搶救不幸身亡,鄞州法院當庭作出一審判決,該名行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三...
1 裁判要旨 2 案件事實 3 裁判理由 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 王克忠不服二審判決,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被申請人天平保險蘇州公司主張因再審申請人王克忠在交通肇事后逃逸,故參照...
我國現行《刑法》中沒有知情不報的罪名,按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規定,知情不報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不存在定罪判刑的后果。如果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涉嫌觸犯《刑法》第3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