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情:
為加倍索賠故意買假酒
消費者張某在飯店購買了17瓶53度**飛天茅臺酒,后經鑒定該酒并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為此,張某將飯店訴至法院要求雙倍賠償。日前,法院審結了此案。因張某知假買假,未能獲得雙倍賠償。
2011年,張某在某飯店就餐時飲用了一瓶1488元的53度**飛天茅臺酒,飯后又購買17瓶酒并送至工商所進行了鑒定,經鑒定張某購買的酒并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工商所對該飯店進行了檢查,發現酒店內尚存有假茅臺酒。隨后,張某將該飯店訴至法院,要求判令該酒店雙倍賠償。
審理中,張某表示,他在飯店已發現該酒系假酒,于是一次性購買17瓶,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打假”。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張某明知該酒系假酒以“打假”為目的購買17瓶酒,不屬于為生活需要購買商品,其要求雙倍賠償,不應支持。
最后,法院判決飯店退還張某貨款26784元并賠償張某1488元。
法官說法:
知假買假可退貨雙倍賠償不支持
審案法官表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法律保護。張某自該飯店購買17瓶53度貴州茅臺酒,并支付了價款,該飯店應當為其提供合格的商品,該飯店提供給張某的酒并非貴州茅臺酒,構成違約,張某要求該飯店退還其支付的價款26784元,應予支持。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的一倍。
為生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個人屬于消費者。張某之前在該飯店購買并飲用1瓶茅臺酒,屬于為生活需要購買商品,其要求賠償1倍價款,應予以支持。但之后其知假買假的行為,不屬于為生活需要購買商品,因此,其所要的加倍賠償不應支持。
民事責任重補償濫用權利不保護
一方面,民商法上的賠償是以補償性賠償為原則,懲罰性賠償為例外。基于經營者與消費者的不同地位,立法在價值衡量的時候采取了向消費者利益保護傾斜的原則。《消法》第1條即明確了該法的立法目的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經營者如出售虛假商品,構成欺詐,則需要對消費者進行雙倍賠償。
另一方面,公民應當合理的理解法律、合理的行使自己的權利,不應通過他人的違法行為獲利。在明知商品是虛假商品的情況下購買以獲取雙倍賠償,不屬于合理行使權利,不應得到法律支持。就維護社會經濟秩序而言,消費者可以通過向相關管理部門舉報等方式,使經營者的違法行為受到處罰。
相關法律知識:
消費者權益是指消費者在有償獲得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時期內依法享有的權益。消費者權益,是一定社會經濟關系下適應經濟運行的客觀需要賦給商品最終使用者享有的權利。
案情張某于2016年12月2日購買北京飛天嘉業商貿公司23瓶某品牌進口紅酒;又于同年12月12日在同一地點購買同種紅酒30瓶,前后兩次合計消費兩萬元。兩次購買紅酒時,張某都要求該公司不要在紅酒瓶上貼中文標簽,并要求詳細開具購買單據。現張某以...
本案例來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23號,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2014年1月26日發布。小編認為,本文案例的爭議焦點為知假買假人是否具有消費者身份的問題,看完這篇案例,相信讀者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本文轉載自:執行百科(lawtea...
消法的適用范圍是指該法效力所及的時間、空間和主體的范圍。我國《消法》在生效期間內對我國主權所及的全部領域都是適用的,這是一般的法理。同時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法,《消法》還從主體及其行為角度規定了該法的具體適用范圍,即消費者為了生活消費需要購買...
1、維權為名敲詐錢財 職業打假人天津被逮2、知假買假 維權還是唯利? 3、最高法:不再支持職業打假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 法辦函【2017】181號 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5990號建議的答復意見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辦公廳: ...
1、維權為名敲詐錢財 職業打假人天津被逮 2、知假買假 維權還是唯利?3、最高法:不再支持職業打假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 法辦函【2017】181號 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5990號建議的答復意見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辦公廳...
職業打假 1維權為名敲詐錢財 職業打假人天津被逮 今年3月2日,犯罪嫌疑人孫某某伙同他人在天津市濱海新區上海道某某進口商品超市內買走價值2000多元的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和化妝品后,威脅店主如果不給商品價格十倍的賠償就向市場與質量監...
【裁判要點】【相關法條】 【裁判結果】【裁判理由一】【裁判理由二】 【裁判理由三】【法律鏈接】 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
買了假電腦,老板不肯退貨怎么辦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買到假電腦老板不肯退貨的,是屬于消費糾紛,消費者可以先通過協商方式處理,協商不成的向消委會、網購平臺投訴。《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
一、欺詐方主觀上具有欺詐的故意。 欺詐的故意,是指欺詐一方明知自己告知對方的情況是虛假的且會使被欺詐人陷入錯誤認識,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欺詐人主觀上有欺詐的惡意。多數情況下,欺詐人主觀上的欺詐故意十分明顯,也易于認定,但在少數情況下...
導讀:欺詐消費者行為是一種帶有欺騙性質獲取利益的行為,是一種道德缺陷。也是法律所不允許的。下面小編為您提供欺詐消費者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一)發布虛假廣告的法律責任 針對一些商業促銷廣告中嚴重存在的對產品(服務)質量的虛假宣傳,欺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