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述環境侵權的特征
一、主體:不平等性、不可互換性與不特定性
侵權行為主體分為加害人與受害人,在環境侵權行為中,加害人與受害人大多具有不平等性、不可互換性乃至不特定性。環境侵權行為兩相主體大多具有不平等性和不可互換性。民事主體具有平等性和互換性,是近代民法的兩塊基石,近代民法的一整套概念、原則、制度、理論與思想,如所有權絕對、私法自治、自己責任與過失責任等,均奠基于這兩塊基石。
二、對象廣泛性與客體多樣性
依據加害行為與損害結果的關系,傳統侵權行為可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種。所謂直接侵權行為是指因故意或過失,致自己之行為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屬一般侵權行為;所謂間接侵權行為者,則是指因自己之故意或過失,致他人之行為或行為以外之事實,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者,屬特殊侵權行為。顯然,傳統侵權行為多屬直接侵權行為與一般侵權行為。而在環境侵權中,加害人的行為通常并不直接作用于受害人,而往往是通過一系列中間環節的作用才致人與物損害的。
三、原因行為,價值雙重對立性
在傳統侵權現象中,其原因行為諸如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盜竊他人錢財等,其本身就是違反社會生活常規、危害社會秩序與安全的無任何價值的行為,不論在道德的還是法律的價值判斷上,其都屬于應受譴責、禁止并應予以制裁的。而在環境侵權行為中,損害乃是伴隨人類生產、生活、開發建設等活動的產物,如煙塵是由于工廠生產以煤為燃料所致,廢渣、廢水也是工廠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副產品。
通過上述介紹可知,環境侵權行為主體分為加害人與受害人,侵權行為可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種。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聊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導讀:3月27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第一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上訴人廈門盧卡斯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廈門富可汽車配件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瓦萊奧清洗系統公司及陳少強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一案。法院當庭宣判,駁回上訴,維持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一審判決。本...
一、環境侵權原告資格 環境侵權是指行為人損害當事人的環境權益而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由于現代大工業的發展以及與之相應的人群居住越來越集中趨勢,環境因素日顯重要,環境侵權案件也越來越集中和頻繁地發生,這直接影響到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環境侵權救濟的概念 環境侵權在理論界有兩種分類,即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環境侵權:因為人們對環境的開發利用而引起的特殊侵權,其原因行為、損害方式、價值判斷具有與普通侵權行為不同的特征,適用不同于普通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與填補方式。 (1)環...
國際環境法如何界定環境侵權 環境侵權行為的產生是多種因素交織而成的,具有復雜的復合結構。首先,隨著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人類利用和改造環境的能力空前增強,對資源的消耗和廢棄物的排放急劇增長,由此,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的環境問題,如酸雨、臭氧層破...
摘要:環境侵權具有與以往傳統侵權截然不同特性,集中反映了環境侵權當事人之間的不對等性,并使得環境侵權的受害人具備了弱者身份。環境侵權的弱者保護不僅是環境侵權自身要求,同時具有深厚的人權基礎和實質公平的本質。弱者保護理念的引入和運用,對于環境...
一、緒論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然而,經濟發展帶來社會繁榮的同時,對環境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環境問題所引發的社會糾紛日益增多,越發成為和諧社會構建當中的不和諧因素。尤其近年來,許多公司為了免于承擔環境責任,常常通...
環境侵權的救濟類型 (一)行政救濟 現代世界各國環境法幾乎都無一例外地規定由國家環境行政權對全國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統一的監管。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主要依賴國家的環境行政權的實現。 而且行政途徑救濟有利于及時、高效、妥善解決糾紛。環境主管部...
一、網絡言論侵權要到哪個法院起訴 我國民事訴訟法律對于侵權案件的地域管轄,秉持的原則是:侵權行為地、被告住所地。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為了對侵權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第十條規定,所謂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它是著作權中財產權的重要內容。 信息網絡傳播權特征: (1)環境的特殊性 向公眾傳播或提供...
環境污染損害有哪些構成要素 1、有污染環境的行為污染環境的行為,通常以作為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侵權行為人基于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向自然環境排放廢水、廢氣、廢渣、粉塵、垃圾、放射性物質等有害物質并造成環境被污染的后果。但有害物質在自然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