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判斷土地承包糾紛中的當事人適格
案情簡介:如何判斷土地承包糾紛案中的當事人適格
2013年年初,王某經熟人介紹欲承包吳某所在村土地,時吳某任該村村支書兼村民委員會主任,經協商,王某決定承包以300元/畝的價格承包30畝土地,承包期限為30年,并預交了五萬元的承包款,隨即吳某便將該五萬元承包款以村委會名義交到了鄉財政所進行了資金代管。在丈量完土地后,王某發現該土地實際面積與吳某當時承諾的30畝出入較大以及交通不便等原因,遂決定不再承包該土地,并將吳某告上法庭要求其返還承包款五萬元。
法院判決:不是本案適格被告
吳某不可以充當本案中的適格被告。理由是:吳某是以村委會主任兼村支書的身份與原告王某進行協商的,在收到五萬元承包款后,亦是以村委會的名義將該筆款項交付到了鄉財政所進行資金代管,并未為自己謀取私利。
律師說法:關于本案法律分析
當事人適格,又稱為正當當事人,是指對于具體的訴訟,有作為本案當事人起訴或者應訴的資格。它與作為純粹形式上的當事人不同,形式上的當事人僅以原告客觀上主張為準,作為原告就是向法院起訴要求請求權利保護的主體。而當事人適格則是指對本案的訴訟標的,誰應當有權要求法院作出判決和誰應當作為被請求的相對人。當事人適格必須以有訴訟權利能力為前提,無訴訟權利能力肯定不適格,但有訴訟權利能力不一定適格。在判斷當事人是否適格時當事人能力是一個前提性問題,但不能把二者等同起來。本案中,被告是一個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即其具備訴訟權利能力,但這僅僅表明他可以以當事人的身份參加訴訟,并不能完全確定其是本案中的適格當事人。它與法律關系本身是否存在是兩回事,而是要從形式上認定作為訴訟標的的法律關系應當在何特定當事人之間解決才具有法律意義。本案中的訴訟標的為五萬元承包款,法律關系為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其爭議的焦點就在于被告吳某與原告王某的協商行為是吳某的個人行為還是職務行為。根據審理查明的事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判斷:1.原告在與被告洽談過程中明知被告是該村村主任,且其承包的土地也屬于村集體所有;2.被告收取了原告的五萬元雖以個人名義向其出具的收到條,但被告隨后將該款以村委會的名義交到了所在鄉財政所,其個人并未從中獲取利益。據此,可以認定被告的行為系職務行為,而不是個人行為,因此吳某并不是本案中的適格被告。
2013年2月1日,李xx與村民小組簽訂土地承包合同,約定承包該組200畝土地,承包期為50年。2014年3月,因李xx未按期支付承包費,村民小組將李xx所栽種杉樹苗鏟除,又與錢某簽訂土地承包合同,將李xx所承包土地發包給錢某。李xx訴至法...
但是,對于以家庭承包為主要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作為訴訟中的當事人,究竟是與發包方簽訂承包合同的自然人還是應當是自然人所代表的承包經營戶?如張三訴中楊家灣村民委員會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一案,張三是否具備原告的主體資格?筆者認為,張三僅僅是農戶代表人,...
但是,對于以家庭承包為主要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作為訴訟中的當事人,究竟是與發包方簽訂承包合同的自然人還是應當是自然人所代表的承包經營戶?如張三訴中楊家灣村民委員會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一案,張三是否具備原告的主體資格?筆者認為,張三僅僅是農戶代表人,...
但是,對于以家庭承包為主要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作為訴訟中的當事人,究竟是與發包方簽訂承包合同的自然人還是應當是自然人所代表的承包經營戶?如張三訴中楊家灣村民委員會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一案,張三是否具備原告的主體資格?筆者認為,張三僅僅是農戶代表人,...
和一般訴訟條件一樣,要有適格的被告,有糾紛即侵權的事實,有侵害后果。不同的是因農村屬于村民自治組織,并不是所有的土地糾紛法院都予受理,比如在村子統一規劃,重新劃定調整土地承包合同的情況下,法院一般不易干涉因而一般不予受理。而有些情況要通過土...
勞務合同履行地法院具有管轄權。在司法實踐中,出現糾紛要進行訴訟的時候首先要確定管轄的法院才能起訴,我國規定的管轄的級別管轄、地域管轄、指定管轄等。如果是勞動合同的糾紛,勞務合同履行地法院有管轄權。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
個人農村承包土地法總則是如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維護農村土地承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
最高院民一庭:關于房地產糾紛案件意見匯總之二16、夫妻一方父母以子女名義購置房屋,應認定贈與的是房屋還是購房款 父母出全資以其已婚子女的名義購買并已向子女作出贈與之意思表示的房屋,應視為父母對子女的贈與。在房屋未交付使用且產權登記尚未完成...
承包地使用權被侵占法院受理嗎土地使用權爭議是因土地使用權屬歸屬不清所致。無論土地性質和用途如何,只要因占有、利用、收益土地的權屬歸屬存在爭議,就是土地使用權爭議,應由人民政府處理。認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前提是:對占有、利用、收益土地的權屬...
但是,對于以家庭承包為主要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作為訴訟中的當事人,究竟是與發包方簽訂承包合同的自然人還是應當是自然人所代表的承包經營戶?如張三訴中楊家灣村民委員會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一案,張三是否具備原告的主體資格?筆者認為,張三僅僅是農戶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