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環境正義問題往往隱蔽在概括性的環境問題之中,經過社會建構被認為是令人擔心且必須采取行動加以應付之后,才構成問題”。我國環境正義問題主要表現為城鄉環境正義、區域環境正義、階層環境正義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問題是在我國社會經濟長期發展不均衡、公平訴求到了不容忽視的時刻的背景下,通過某些必然又特定的契機建構起來的。【英文摘要】Environmentaljusticeproblemsareusuallyconcealedbyrecapitulateenvironmentalproblems,whichformproblems”aftertheyaredeemedtoworryingandmustbesolvedbysocialconstruction.China’senvironmentaljusticeproblemsincludeenvironmentaljusticeproblembetweencitiesandcountryside,Environmentaljusticeproblembetweendifferentregionsandenvironmentaljusticeproblembetweendifferentstrata.Atthebackgroundoflong-termdisproportionatedevelopmentandstrongdesireforjustice.theseproblemsareconstructedbysomecertainandspecificchances.【關鍵詞】環境正義;社會建構;城鄉環境正義;區域環境正義;階層環境正義【英文關鍵詞】Environmentaljustice;Social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justicebetweencitiesandcountryside;Environmentaljusticebetweendifferentregions;Environmentaljusticebetweendifferentstrata【寫作年份】2008年【正文】環境正義運動發端于美國,但是環境不正義的現象卻發生在各個國家乃至全球社會普遍存在,環境正義運動所提出的問題具有普遍意義。進入20世紀90年代,環境保護實踐中的環境不平等”問題,特別是強勢群體和弱勢群體在環境保護中權利和義務的不對等性問題在日益突顯,由此引發的環境正義運動,不但在西方國家,而且在全球范圍內(特別是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廣泛的響應。在世界的許多角落和整體的世界范圍內,環境正義問題以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存在著,因為環境正義問題的實質是考察環境利益和負擔的社會分配問題,所以在邏輯上它必然要超越環境種族主義或廢棄物處理等環境正義最初的議題范圍。只要一個社會依然存在著分配領域的不平等,那么這種不平等就可能或隱或顯地滲透在環境領域的各個方面。環境領域的不平等只是其他領域之社會不平等的自然延續。[1]我國的環境正義問題同樣不容忽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創造了持續高增長的奇跡。歷史經驗表明,現代經濟繁榮往往是以高污染為代價的,處于現代化中期的中國也不例外。生態破壞與工業化、城市化、就業壓力、資源短缺、貧富差距攪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累積成中國嚴峻的社會難題。正如馬克思所說:物與物關系的背后,從來是人與人的關系。”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某些人的先富犧牲了多數人的環境,某些地區的地區先富犧牲了其他地區的環境。環境不公加重了社會不公。[2]正如**爾·卡斯特所說,隨著環境運動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環境正義的概念作為一個強調生命甚至是所有形式的生命的使用價值并反對財富、權力和技術的的利益的概念,正在逐步抓住人們的心靈和當局的政策”。[3]我國的環境正義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那么,我國的環境正義問題表現在哪些方面?為什么這些環境不正義的表現會浮出水面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些問題是在什么情形下完成其社會建構的?本文試圖對上述問題進行粗淺的研究。一、我國環境正義問題的表現雖然在環境論理學在我國興起之初,就陸續有學者關注和研究環境論理學中的正義問題,但是基本上都限于理論性研究。學者們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出發,普遍認為環境論理學中的正義問題可以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劃分為代內正義和代際正義。[4]另外,從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出發來研究環境保護中的正義問題,是我國目前對環境正義現有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特征,這一立場的關注使得許多學者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代內環境正義中的國家環境正義問題上。這對于揭示發達國家逃避對環境危機所應付的責任是非常有意義的,但缺陷在于忽視了對我國所存在的環境正義問題的關注。[5]
[內容提要]環境問題是當今國際社會的普遍問題,這一問題在我國尤為突出,由于特殊的國情,我國的環境問題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原因,并且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逐步深入開展,環境法治也顯得尤為迫切,但現行的環境法制建設存在諸多的弊端。本文探討了我國環境問題的...
【摘要】公眾參與對環境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公眾參與的概念出發,站在目前世界環境情勢和我國國情的角度,論述環境保護中的公眾參與的必要性,著重就如何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中的公眾參與機制提出對策建議,以期完善我國環境立法。【英文摘要】It...
摘要我國環境與資源保護立法還處于綜合防治階段,沒能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建立符合生態規律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的調整社會與環境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現有的法律法規亟待修改和完善。環境管理上則偏重于微觀管理工...
【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獲得了迅猛發展。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時農民也對自我發展的期望值不斷攀升。但在這種社會形勢欣欣向榮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音符,其中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就是一個漸...
論文提要:文章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闡明了人口、環境、資源一體化問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認為:人口、環境、資源一體化問題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共同發展的產物,是人類認識自身和自然的經驗的總結;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中面臨的重大課題,既是以往人口、環...
【摘要】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是導致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公司應當承擔環境責任。而在中國目前背景下,要公司主動去承擔環境責任,或者用剛性的法律設計來促使公司承擔環境責任都存在著障礙。本文試圖從柔性的——經濟刺激制度,來探討公司環境責任實現...
在醫療糾紛案件中,專家證人制度的引入則顯得格外重要。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醫院保留了給病人治療時的原始記錄,也掌握了病人病情發展的全動態過程...
【摘要】環境知情權是一項新興的環境法律權利,并隨著社會的發展得到不斷的完善,我國環境知情權雖然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還存在具體的缺陷,本文對環境知情權存在的問題做出分析后,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教訓,提出完善我國環境知情權應做出的努力。針對目前環境知...
1.中國法律不健全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規定第六條: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一)無子女……第十五條: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第二十三條: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起,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權利...
三、如何進一步完善我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制建設社會快速發展與污染加劇、自然資源減少相伴隨,現有法律沒有很好的協調經濟與環境的關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上提出,環境保護要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