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事故工傷賠償
交通事故一般是指機動車輛駕駛人員或者與駕駛車輛有關的人員因違反交通管理法律、法規(guī)使用車輛造成他人人身傷亡或者財產(chǎn)損失而發(fā)生的事故。而交通事故賠償是建立在交通事故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賠償制度。它一般應當具備以下要素,即:在道路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已造成他人人身傷亡或者財產(chǎn)損失;交通事故的行為與人身或者財產(chǎn)損失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沒有免責事由。
工傷事故和工傷事故導致的工傷事故賠償是基于勞動法而建立的一種為保護勞動者的人身安全而建立的勞動者在工作期間因工受傷導致?lián)p失的補償。什么是工傷事故?工傷事故是指用人單位在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中及所涉及的區(qū)域內(nèi),由于生產(chǎn)經(jīng)營過程中危險因素的影響或者直接作用,而使執(zhí)行職務的勞動者因工負傷、致殘、致死的所發(fā)生事故。而相應工傷事故賠償是指用人單位對因發(fā)生工傷事故而造成傷殘或者死亡的勞動者或者其親屬依法給予的補償。目前,因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用人單位是通過投工傷保險的方式來處理工傷賠償。因而,工傷故賠償一般又稱工傷賠償或工傷保險賠償。它應當備以下要素,即:用人單位在生產(chǎn)經(jīng)營中發(fā)生了事故;事故造成了勞動者人身傷亡;遭受人身傷亡的勞動者在執(zhí)行工作職責之中。
交通事故賠償與工傷事故賠償?shù)亩咧饕獏^(qū)別
交通事故為民事侵權行為,交通事故賠償本質上屬于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疇,因此交通事故賠償具有民事侵權賠償?shù)囊话闾卣鳌9鹿蕦儆趧趧臃ㄕ{(diào)整范疇,因而工傷事故賠償具有勞動法律關系的一般特征。兩者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不同點:
1、法律關系主體不同工傷事故賠償產(chǎn)生于具有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獲得賠償?shù)臋嗬耸且蚬鹿试馐苋松頁p害的勞動者,賠償義務人是與勞動者具有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因此,工傷事故賠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具有勞動關系、為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是其顯著特征。而交通事故賠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則無此特殊要求。
2、適用法律不同交通事故賠償屬于民事侵權責任,適用《民法通則》、《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工傷事故賠償屬于勞動法規(guī)定的工傷保險責任范疇,適用《勞動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
3、主張權利的時效不同根據(jù)《民法通則》第136條的規(guī)定,交通事故賠償主張權利的訴訟時效為1年,根據(jù)《勞動法》第82條規(guī)定,應當自爭議發(fā)生后60日內(nèi)申請勞動仲裁,逾期勞動者即喪失了主張權利的勝訴權。
4、歸責原則不同交通事故賠償一般適用過錯責任,即對事故的發(fā)生具有過錯才承擔賠償責任,工傷事故賠償適用無過錯責任,不論勞動者對工傷事故的發(fā)生是否具有過錯,用人單位均承擔完全的賠償責任。
5、主張權利的程序不同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勞動法》規(guī)定,工傷事故賠償應當先行申請工傷認定和勞動爭議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方可向人民法院起訴。而交通事故賠償則無此前置程序,根據(j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4條規(guī)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在做出《事故認定書》后,如雙方當事人未申請調(diào)解或調(diào)解未能達成協(xié)議或調(diào)解書生效后未履行的,即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6、賠償項目、內(nèi)容不同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和最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guī)定兩者分別獲得不同的賠償項目及內(nèi)容。
關于工傷保險和民事賠償競合時法律適用的主要觀點
在工傷賠償問題上,世界各國經(jīng)歷了由傳統(tǒng)侵權行為法一元調(diào)整機制到多元調(diào)整機制的演變。那么在不同的損害賠償或補償機制之間,尤其是工傷保險與民事賠償發(fā)生競合時到底該怎樣適用法律?這個問題不僅在法理上很有研究必要,在現(xiàn)實中也有很大的研究價值。縱觀世界各國對這一問題的處理,歸納言之,主要有下列四種觀點。
(一)選擇模式
選擇模式是指在交通事故造成的工傷發(fā)生后,受害者只能在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與工傷保險給付之間選擇其一,即要么選擇侵權民事賠償,要么選擇工傷保險給付。在此模式下,受害者有選擇的權利,但這種選擇是排他的,不存在兩種方式同時適用的情形,兩者模式只能選其一。
(二)相加模式
相加模式是指在交通事故造成的工傷發(fā)生后,受害者有獲得雙份賠償?shù)臋嗬醇瓤梢哉埱笄謾嗝袷沦r償,同時也可以請求工傷保險給付。在這種模式下,受害者可以獲得雙重救濟,對受害者的保護力度最大。
(三)取代模式
取代模式是指在交通事故造成的工傷發(fā)生后,受害者只能獲得工傷保險給付,而不能依據(jù)侵權行為法請求民事賠償,即以工傷保險取代民事賠償。在這種模式下,剝奪了受害者獲得完全賠償?shù)臋嗬瑢κ芎φ呃娴谋U蠘O為不利。
(四)補充模式
補充模式是指在交通事故造成的工傷發(fā)生后,受害者可同時主張侵權民事賠償和工傷保險給付,但其最終獲得的賠償或補償,不得超過其實際遭受之損害。一般情況下,都是首先領到工傷保險給付,然后依侵權行為法主張民事賠償,但應當扣除其已經(jīng)獲得的工傷保險補償。在這種模式下,一方面避免受害者獲得雙份利益,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受害者獲得完全賠償。
以上就是律聊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資料。綜上所述,對于交通事故導致的工傷,當事人對于賠償方式的選擇也就會導致當事人利益所能夠得到的保障程度,因此,當事人應當盡量申請各項賠償,以盡可能地提高自身能夠得到的保護程度。如果您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在進行法律咨詢。
朋友: 當今,因交通事故的受害者的家屬最為關心的是,受害人能否享受工傷和交通事故雙重賠償?shù)膯栴}。職工因交通事故導致工傷,在已得到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后,還能否再享受工傷待遇?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 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
1.我妹妹在下班途中出了車禍,腳軟組織挫傷,這個算工傷嗎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依據(jù)是工傷保險條例14條第6項 如果你妹妹車禍是屬于機動車事故的話依法可以認定為工傷,否則不算 2.交警...
北京市企業(yè)職工工傷范圍和保險待遇暫行辦法為保障企業(yè)和職工的合法權益,推進工傷保險制度改革,根據(jù)勞動部《企業(yè)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一、工傷范圍 (一)因工造成職工人身傷害(輕傷、重傷、死亡、急性中毒...
在上下班途中,因發(fā)生非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導致工傷的,在賠償?shù)呢熑紊蠈儆诿袷虑謾噘r償責任與工傷保險賠償責任相競合。 此時,受害人處于一方面,由于侵權人的侵權行為使受害人與行為人之間形成了侵權民事法律關系;另一方面,勞動者根據(jù)《工傷保險...
朋友: 當今,因交通事故的受害者的家屬最為關心的是,受害人能否享受工傷和交通事故雙重賠償?shù)膯栴}。職工因交通事故導致工傷,在已得到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后,還能否再享受工傷待遇?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 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
因交通事故而導致的工傷,在通過保險賠償后受害方是否還能享有工傷保險的待遇?享有待遇的計算方法是不是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所進行的?下面,瑞律小編為您詳細介紹。交通事故中的工傷保險賠償一、交通事故造成的工傷賠償概述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工傷保險賠償,是...
本單位車輛交通事故認定為工傷的,只可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第三方交通肇事認定為工傷的,應當向第三方主張人身損害賠償,在獲得肇事方人身損害賠償之后,可以享有工傷醫(yī)療之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社會保險法》 第四十二條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
交通事故無責任怎么賠償 交通事故無責任怎么賠償,通常有兩種方式,分別是按傷殘賠償規(guī)定定殘和按醫(yī)療費和誤工費賠償規(guī)定定殘。定殘是指事故雙方已經(jīng)協(xié)商達成補償標準,且該標準要求保險公司必須理賠,但保險公司拒絕賠償后,定殘的方式,即按照傷...
律聊網(wǎng)專家答:根據(jù)《社會保險法全文》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y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新《社會保險法》釋義:本條是關于工傷事故中存在第...
雇傭關系包括勞務關系和勞動關系,勞務關系因為工作原因遭受事故傷害,不可以認定為工傷,按人身損害賠償;勞動關系因為工作原因遭受事故傷害或者職業(yè)病,應當認定為工傷。 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