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聊網專家答:根據《社會保險法全文》第四十二條規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新《社會保險法》釋義:本條是關于工傷事故中存在第三方責任時,工傷醫療費用方面民事侵權賠償與工傷保險補償關系的規定。
一、由于第三人原因造成的工傷,工傷醫療費用原則上應由第三人承擔
1.關于第三人侵權責任
本條所稱的第三人,是指除工傷職工本人、用人單位以外的其他人。《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第十二條規定,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此,第三人侵權造成工傷的,侵權人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在目前的工傷保險爭議中,第三人侵權的情形大多發生在上下班途中的機動車事故傷害、外出工作期間的意外傷害以及在工作場所內因第三方提供的產品質量缺陷造成工傷等情形,那么,交通事故肇事者、意外事件致害人以及產品提供者等應當承擔第三人侵權責任。具體民事賠償責任包括:
(1)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2)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后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3)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以上第(1)項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4)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7號)予以確定。
2.關于工傷醫療費用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后,工傷職工的工傷醫療費用應當由第三人支付。這里所說的工傷醫療費用,包括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后續治療費,第三人也應當予以賠償。具體在工傷保險制度下,則是指工傷職工治療工傷所花費的診療、用藥、住院服務費用,且應當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在第三人已經依法支付了工傷醫療費用的情況下,工傷保險基金不應當再次支付工傷醫療費用。
二、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
1.先行支付的條件。由于第三人原因造成工傷,工傷保險基金不應當承擔工傷醫療費用。但為了確保工傷職工能夠及時得到救治,在兩種情形下,需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醫療費用:一是造成工傷的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所謂不支付,是指工傷職工受到傷害后急需治療,第三人拒絕支付或者沒有經濟能力支付工傷醫療費用。二是非用人單位原因造成職工工傷,造成工傷的責任主體不能確定,或者是否由第三人原因造成工傷尚未確認,無法明確工傷醫療費用的承擔者。在上述兩種情況下,即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是在第三人拒絕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第三人無法確定的前提條件下,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醫療費用。如此規定,表明基于第三人原因造成的工傷,侵權賠償主體應當是第三人。但由于第三人拒絕承擔責任,或者在不能確定第三人的情況下,為保障工傷職工的權益,使其及時得到醫療救治,規定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醫療費用。
2.先行支付的性質。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醫療費用,不意味著工傷醫療費用支付主體的改變,該義務的法定履行主體仍是第三人。因第三人原因造成的工傷,工傷保險基金本不應承擔工傷醫療費用,而應由第三人承擔,即第三人有義務幫助工傷職工治療工傷,支付所產生的醫療費用。工傷保險基金的先行支付屬于墊付性質,應當依法向第三人追償。即工傷職工向第三人主張賠償的請求權轉給工傷保險基金。換言之,賠償請求權轉給管理工傷保險基金的經辦機構,后者就可以向第三人主張這一債權。工傷保險基金追償額的范圍,以其先行支付的額度為限。
3.至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的,工傷保險基金除了先行支付工傷醫療費用之外,對于支付的其他費用能否向第三人追償,本法沒有規定。
【相關資訊】
由于第三人侵權導致職工工傷的,根據侵權責任法和社會保險法的規定,職工可以向侵權的第三人要求民事侵權賠償,也可以向工傷保險基金要求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出現民事侵權責任和工傷保險責任的如何處理的問題。這是社會保險法立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曾是侵權責任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立法中的一個熱點,分歧比較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依據《社會保險法》的立法精神,明確了三種處理方式。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獲得民事賠償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作出工傷認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未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尚未獲得民事賠償,起訴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
相關法律法規對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提起工傷認定申請法定期限是否可以延長或者中斷并無明確規定。對此,《規定》明確了由于不屬于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超過工傷認定申請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申請期限內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屬于用人單位原因;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登記制度不完善;當事人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申請仲裁、提起民事訴訟等情形。
工傷重新鑒定程序缺失該如何維權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21條規定: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工傷鑒定部門依據有關規定,以醫療期滿后的醫療檢查結果為依據,在規定時效內作出傷殘等級鑒定。但...
工傷是每個人都不希望遇到的情況,而且不少企業往往為了節約人力成本而沒有購買工傷保險,所以一旦發生工傷,勞動爭議也是大概率事件,讓勞動者傷身又傷神。當企業沒有為勞動者購買工傷保險,也沒有及時做工傷認定,勞動者應該如何維權呢?來看下面的案例 案...
單位無經營證照職工受傷怎么維權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三條對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勞動者已經付出勞動的,該單位或者其出資人應當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賠償金;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
工傷認定單位不賠償如何維權可以按照如下步驟為自己維權1、先申請工傷認定企業作為申請人,在職工發生事故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職工作為申請人,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提醒注意:要是企業沒在規...
車禍之后怎樣要求對方賠償 車禍之后怎樣要求對方賠償?結合你的描述和一些相關規定,你應該在保險公司以及交警隊都有出具自己的責任認定書的。同時你的醫療費用不少于20萬,不少于的可以直接要求對方賠償。其中:第二條車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財產...
根據解決工傷待遇的方法可以分為協商解決和司法救濟途徑解決,但不管哪種途徑解決,都需要了解一些相關的法律規定。下面就列出這些規定,方便工傷維權時查詢。 1、效力最高級別的 《社會保險法》 2、工傷保險最基本、全面的規定,特別是了解工傷待遇項...
因交通事故而導致的工傷,在通過保險賠償后受害方是否還能享有工傷保險的待遇?享有待遇的計算方法是不是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所進行的?下面,瑞律小編為您詳細介紹。交通事故中的工傷保險賠償一、交通事故造成的工傷賠償概述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工傷保險賠償,是...
案例 說法 本案中,段某要求按照工傷保險待遇獲得賠償的訴訟請求能否得到支持?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用人單位未按規定期限(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
發生工傷后,勞動者及其家人不僅要面對傷者的身體痛苦,而且要面對高額的醫療費。很多單位在這個時候往往又推卸責任,沒有給職工繳納工傷保險的,不支付醫療費,繳納了工傷保險的,又阻撓勞動者要求工傷待遇。而此時的勞動者正在承受工傷帶來的痛苦,甚至有的...
案情分析 現實中, 類似工傷發生后, 用人單位注銷、解散的例子并不罕見。本案中, 該足療店是自然人信某獨資的有限公司,需按照《公司法》有關章程處理解散、清算等后續事宜。 對于此類情況下勞動者是否應認定工傷,看法不一。筆者認為,應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