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計證據有的取證方法:
(1)檢查。
檢查或審查,是審計人員經常采用的取得審計證據的方式,檢查的主要內容是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書面文件資料;對資產實物的檢查,則屬監盤的內容。檢查主要包括審調和復核。
審計人員在審閱會計記錄和其他書面文件時主要審查是否真實和合法:
①審閱原始憑證,應注意有無涂改和偽造現象;記載的業務內容是否合理合法;是否有業務負責人、經手人等簽字。
②審閱會計記錄時,應注意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及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如被審計單位據以入賬的原始憑證是否完備;會計分錄編制和賬戶運用是否恰當;賬簿記錄內容與原始憑證反映是否一致;貨幣資金收支有無不正常現象;成本計算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等等。
③審閱會計報表時,應注意會計報表的編制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及其他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會計報表的附注是否對應予揭示的重大問題做了充分的披露。
(2)監盤。
監盤是指審計人員現場監督被審計單位各種實物資產及現金、有價證券等的盤點,并進行適當的抽查。同時,在監盤時,審計人員還應對實物資產的質量及所有權予以關注。
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只是對被審計單位盤點工作進行監督,對于貴重物資,才進行抽查復點。采取監督盤點法的目的是為了確定被審計單位實物形態的資產是否真實存在,是否與賬面反映一致,有無短缺、毀損及貪污、盜竊等問題存在。實物盤點工作只能證實實物的存在性,而不能證實其所有權和質量問題,因此,審計人員一般還要另行審計,以證實其所有權和質量問題。
(3)觀察。
觀察是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場所、實物資產和有關業務活動及其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所進行的實地察看。觀察有利于審計人員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獲取審計單位的經營環境、資產狀況、業務運轉情況及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等方面的第一手資料,為形成獨立、客觀、公正的審計結論提供依據。
(4)查詢與函證。
查詢是審計人員對有關人員進行的書面或口頭詢問;函證則是指審計人員為了印證被審計單位會計記錄事項而向第三者發函詢證。查詢所取得的證據,其可信性比較差,一般不能作為基本證據。函證所取得的證據,其可靠性雖然較高,但回收率較低。
(5)計算。
計算是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原始憑證及會計記錄中的數據的驗算或另行計算。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往往要對被審計單位的憑證、賬簿和報表中的數字進行計算,以驗證其是否正確。審計人員的計算可根據需要進行,不一定按照被審計單位原來的計算順序進行;計算過程中,不僅要注意計算結果是否正確,還要注意過賬、轉賬等方面的差錯。計算還包括對會計資料中有關項目的加總或其他運算。其中加總既包括橫向數字的加總,又包括縱向數字的加總。在報表審計中,要充分注意利用加總技術來獲取必要的審計證據。
(6)分析性復核。
分析性復核是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重要比率或趨勢進行的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對于異常變動項目,審計人員應重新考慮其所采用的審計方法是否合適;必要時,應追加適當的審計程序,以獲取相應的審計證據。
在整個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都將運用分析性復核方法:
①在計劃階段,審計人員要對審計單位提供的各種資料進行分析性復核,借以了解被審計單位業務經營情況,潛在風險存在的領域,規劃審計工作所需的時間、人員、測試的范圍和重點等。
②在實施階段,審計人員通過分析性復核,收集一定的審計證據,或借以發現尚需進一步檢查的事項。
③在審計完成階段,審計人員對會計或有關方面信息進行全面的分析性復核,借以評價局部的審計結論和準備形成完整的審計意見。特別要重點分析在計劃和實施階段所確認的異常事項是否已收集到充分而適當的審計證據;報表中是否還存在重要的未確認的異常事項。
常用的分析性復核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趨勢分析法等。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對此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一)審計取證難度大 效益審計主要是針對經濟活動依據的計劃指標、經濟狀況、相關評價標準等進行測算、比較、分析、評估而作出的審計判斷和評價。在沒有統一標準以資評價,運用的技術方法也相當靈活的情況下,證據的收集和評價方法多種多樣,要保證審計證...
審計需要有三方關系人。必須有管理層、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使用者。如果三者缺一,則不能說是審計。和會計的最大區別在于審計人員必須是會計方面的專家外,還需要具備警察一樣的取證技能,在審計過程中是需要獲取各種審計證據的,來支持審計報告的結論。其詳...
筆者發現,當前基層中介審計在復核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無復核意識。由于時間緊迫和保證審計質量間的矛盾,多數基層中介審計在審計實施中省略了復核這一環節,更別提實行三級復核制度的意識,這樣就存在較高審計風險。 (二)復核流于形式。有一部分中...
審計方法和技術、審計信息的存儲介質、審計范圍等產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變化。作為審計人員,只有了解電子商務對審計工作的影響,才能作出恰當的電子商務審計結論。電子商務對審計實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一、對審計重要程度的影響 隨著電子商務...
(一)、必須設立幾個互相牽制的崗位,對整個基本建設項目進行全過程的監督 1、工程監理的監督。工程監理是一個專業性的行業,其職責是對整個工程從立項到完工,利用其專業技術進行全過程的監督、檢查。由于監理的獨立性、公正性和專業性,為建設部門更好地...
變量抽樣法通常運用于:審查應收賬款金額;審查工資費用;審查交易活動,以確定未經適當批準的交易金額。實質性測試時,一般采用單位平均估計抽樣、比率估計抽樣和差額估計抽樣等變量抽樣方法,這些方法均可通過分層來實現。 (1)單位平均估計抽樣單位平均...
一、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 (一)客觀原因 1.法律環境不斷變化。 法律在賦予審計職業專門的鑒證權力的同時,其也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審計人員在審計活動中因發生違約、失察等行為而提供了虛假的審計信息,并因此損害了國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第三者...
理解這一概念,主要把握幾個要點:(1)它是針對財務報表而言的,一項錯報或漏報對報表公允性有影響的即為重要的;反之,則不重要。(2)它是從報表使用者的角度來考慮的。(3)對它的判斷離不開特定環境。(4)錯報或漏報是否重要既要看其數額,也要看其...
破產前審計 破產前審計的委托人一般為擬提出破產要求的企業或債權人。審計的目的主要對企業的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賬面情況進行核實,如核實資產負債率及虧損額。破產前審計報告的使用人為委托人,對一個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是否瀕臨破產做出的客觀公正...
(一)審計質量不高的原因 具體表現為: 1、審前準備工作不充分。一是對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了解太少,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尤其是對其經營狀況、內控制度等未作審前調查。二是忽略制定審計方案的前期工作,未對所取得的資料進行初步分析性復核,對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