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審計質量不高的原因
具體表現為:
1、審前準備工作不充分。一是對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了解太少,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尤其是對其經營狀況、內控制度等未作審前調查。二是忽略制定審計方案的前期工作,未對所取得的資料進行初步分析性復核,對重要性水平和審計風險未進行初步評估。三是審計方案脫離實際,操作指導性不強,審計重點不突出。
2、審計方法單一,缺乏創新。有的審計人員依然停留在那種憑借審計人員的經驗,通過調閱報表、憑證、內控制度等資料進行分析評價的傳統審計方法,往往抓不住審計重點,泛泛而審,雖然下了功夫,費時又費力,真實性審計質量不高,重大問題沒有查深查透。
3、審計隊伍素質不適應工作需要。從審計人員知識結構來看,具有一定綜合分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比較少,整體上應對復雜審計工作局面的能力比較弱。其次,審計人員的開拓創新意識相對較弱,宏觀意識和現代審計意識不夠強。一些審計人員傳統財務審計的觀念比較濃,認為審計就是查賬,查賬的目的就是處罰。
4、審計工作全過程質量控制不徹底。具體表現為“三重三輕”:一是“重審計實施、輕審計準備”,審計方案可操作性不強,審計實施與審計方案“兩張皮”,造成審計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二是“重審計問題、輕審計規范”,審計取證不齊全,工作底稿不規范,審計定性不準確;三是“重審計報告、輕決定落實”,造成審計走過場,審計監督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二)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途徑
1、收集和研究項目背景資料、做好審計方案是加強審計質量控制的基礎。收集和研究項目背景資料和編制審計方案是審計準備的基礎工作,也是重要工作。通過廣泛收集、認真審核和深入分析審計對象的背景資料,可以對審計對象的經營狀況、經營成果、經營目標和內部控制等情況進行初步了解,對審計對象管理狀況作出初步判斷,為編制審計方案提供依據。同時通過對審計對象各項經營業務資料的分析,初步判斷審計項目所涉及的部門、金額大小業務分布情況,為合理分組、科學安排審計資源提供依據,也為現場審計提供線索。
審計組在對審計對象有了初步了解后,開始編制審計方案,以確定審計項目的操作思路、方法以及最終要達到的目標。審計方案是審計項目的操作指南,審計方案是否切實可行,決定了審計項目能否高質量地完成,決定了審計目標最終能否實現。審計方案應從審計目標、審計依據和審計步驟、審計重點指引、審計方法等方面統一政策尺度,細化測試標準,具體方案中要盡量細化,讓沒有審計工作經驗的人一目了然,能夠按圖索驥、照章辦事。
這樣,在審計準備期間已經對審計對象有了初步認識,編制了具有操作性的審計方案,為現場審計順利進行提供了條件,也為提高審計質量奠定了基礎。
2、非現場審計與現場審計作為審計的兩種方式,相互聯系又相互依托,在現代信息處理和傳遞方式下,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確保審計監督職能的實現。
第一,在審前準備階段,通過非現場審計的具體應用,對收到的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財務數據等進行分析和歸納,進行相應的審計測試,并結合收集到的其他背景資料,能及時查找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疑點,找出審計的切入點,為編制審計方案提供依據。
第二,在現場審計階段,一是將非現場審計查找的問題“疑點”作為審計線索,提高了審計時效性;二是利用非現場審計可以幫助現場科學準確地選取樣本,實現有針對性的跟進檢查和核實,可以提高審計效率,縮短現場審計時間,節約審計成本。
第三,在日常審計工作中,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相關業務數據和資料的連續調集、整理和分析,可以達到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的、不間斷的監測,有助于及時地發現風險隱患,減少損失,并為下次審計提供線索。
3、以人為本,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是加強審計質量控制的關鍵。一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增強審計人員從事審計工作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二是要切實處理好工學關系,加大培訓力度。審計工作不能疲于奔命,而應合理、科學地把審計與培訓結合起來,有計劃地安排審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通過培訓促進審計人員更新知識,開闊視野,掌握先進的審計手段,提高業務能力。三是進一步強化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的意識,提高貫徹執行審計規范的自覺性,增強審計人員規避審計風險的能力。嚴格貫徹執行審計準則,防范審計風險。四是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質量激勵制度,要重視審計項目的考評工作,將項目質量考評結果作為員工年度考核的主要內容,將項目質量與個人收入掛鉤,特別是對在審計工作中發現重大線索,成功堵截案件,為金融機構挽回損失的,要予以獎勵;對在工作中玩忽職守,未執行審計程序,造成重大遺漏,形成審計風險的,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五是在確定審計組組成人員時必須考慮以下因素:由于每次審計的審計范圍、涉及的主要業務不同,對人員業務素質的要求也不盡一致,要充分考慮審計人員對該項審計的專業勝任能力;在專業分組時,要充分考慮審計人員的專業背景和專業經驗,評價其是否能勝任所負責的專業條線審計。只有針對人員的專長合理組成審計小組,使專業分布均衡,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
4、逐步推行現場審計督導制度是加強項目質量控制最有效的途徑。現場督導的內容,一是要對現場審計人員的工作給予適當的指導;二是監督現場審計取證過程和審計測試過程,以確定審計人員是否按方案要求執行了所分配的專業條線的審計;三是對已完成的工作和形成的結論是否作了相應的記錄、審計證據是否能支持審計結論、工作底稿的編制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進行復核。現場審計督導員可以對審計方案的可操作性、測試范圍等提出修改或補充建議,同時將現場審計進度、現場審計人員提出的技術上的疑問、重大審計發現等及時反饋給派出機構。通過現場審計督導,使現場審計組與派出審計機構形成工作互動,便于審計機構及時掌握現場審計的第一手資料,及時解答現場提出的問題,統一審計口徑,促進審計機構合理地安排審計進度,糾正工作中的偏差和不足,從而有效地提高審計質量。
5、充分利用審計成果可以為不斷加強審計質量控制提供保證。一是督促整改,加強處罰。對于已發現的問題,內部審計部門要有解決問題的招數,提出糾正和改進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督促檢查被審單位的落實情況,一抓到底,不能“雷聲大雨點小”,不了了之,對審計發現的重大問題應當從報告審計發現時就進行監控。同時,對被審計單位屢查屢犯、有章不循、違章操作的行為要賦予內部審計部門一定的處罰權限,防止問題的再次發生。二是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建立“問題庫”,并進行分類。對因制度盲點造成的問題要及時反饋有關部門,并督促其不斷完善制度建設。三是審計部門應定期、不定期地以情況通報、論壇等形式對審計發現予以適當地披露,引以為鑒,使一家金融機構的審計成果可以為多家金融機構所借鑒,進一步推動內部審計資源的有效利用。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1)建立健全企業采購體系,加強采購管理。實行必要的招標采購,公開透明;選擇好供應商,實現供應渠道的穩定和低成本;通過與供應商簽訂所需物料協議,得到縮短提前期、減少物料庫存。 (2)利用互聯網降低采購成本。 ①減少人為因素和信息不暢通問題...
一、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 (一)客觀原因 1.法律環境不斷變化。 法律在賦予審計職業專門的鑒證權力的同時,其也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審計人員在審計活動中因發生違約、失察等行為而提供了虛假的審計信息,并因此損害了國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第三者...
一、充滿活力的陽光事業——內部審計 今天,內部審計在全面開放的國際市場中,已成為最激動人心的最具挑戰性和活力的職業之一。 隨著內部審計方法、技術在國際間的交流,中國在向世界介紹中國審計成就的同時,也將吸收世界先進的管理理念,與國際慣例接軌...
一、完善企業內控環境,嚴格授權批準制度 在法人治理結構方面,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之間應形成權責分配、激勵與約束、權利制衡關系,把各項管理落到實處。在管理部門設置方面,建立完善科學的、符合企業特點的內部組織結構,合理、有效地設置...
-來源:財稅派 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并不是事無巨細、全面管理,而是應選擇一些主要方面實施重點控制,同時還應根據企業整體戰略目標和環境的變化而調整主要內容,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資本結構控制。資本結構是對企業控制權的決定因素。因此,應注...
1、社會中介機構在對國有企業年報審計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缺乏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不按規定程序實施審計、出具審計報告等我國的獨立審計準則要求,注冊會計師從事審計業務必須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但有些社會中介機構和注冊會計師對待國有企業的年報審...
1.疾控中心執行的那些法律法規 疾控中心的會計、出納職責:1、負責貫徹實施國家、省財務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按照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和會計制度,嚴格規范財務行為。2、負責制定本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3、負責統籌安排...
內部審計是一種積極的管理審計,具有獨立性、廣泛性、綜合性、積極性的特點,內部審計從企業整體利益出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但是,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不論是在法律法規的建設上,還是在機構設置、人員素質上都無法滿足現代企業對內部審計的要...
1.如何增強法治思維 開展審計工作 審計機關要進一步完善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法制度,健全審計干部法律知識培訓制度,完善審計干部自學法律制度,加強法律師資教材建設,不斷創新審計干部學法形式。一是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項決策法律咨詢制度。在重大事...
一、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之間存在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內在聯系。 1.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內部審計是為加強內部經濟監督和經營管理的需要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是企業內部一種獨立的評價工作,通過檢查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