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凈化消費環境,維護消費秩序,維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自2009年起,廣東省消委會堅持每年開展“挑戰消費潛規則”活動,至今已十屆,先后揭示并推動隱藏在網購、汽車、通訊、公共收費、老年消費等各領域的消費潛規則近百條?!疤魬鹣M潛規則”已成為富有廣東特色的消費維權品牌。今年,為配合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省消委會將第十屆(2018年度)挑戰消費潛規則指向農村消費領域,攜手全省消委會、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挑戰農村消費潛規則”活動。
5-10月,經過近半年時間全省各級消委會的深入調查、面向社會廣泛征集并層層推薦,省消委會組織對上百條線索和典型案例進行遴選評定,最終評出“十大農村消費潛規則”,并邀請法律專家和維權專業人士從法律和維權的角度進行逐條點評,作出消費提示和指引。
十條典型的農村消費潛規則是:
1.假冒偽劣進農村,稍不留神假亂真;
2.農村物流網點少,取件頻遭再收費;
3.“送醫下鄉”是幌子,騙走農民血汗錢;
4. 過期食品不下架,食品安全多隱患;
5. 流動攤販問題多,路邊充值陷阱大;
6. 下鄉推銷凈水器,哄騙村民花樣多;
7. 售后服務不履行,下鄉產品難維修;
8. 消費價格不透明,變價宰人沒商量;
9. 上門檢查假服務,威逼利誘強收費;
10. 電視購物迷人眼,老年村民頻中招(詳見下面的案例和點評)。
據悉,為提升廣東農村消費環境,維護廣大農村消費者權益,增加農村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廣東省消委會從今年初開始在全省策劃部署“提升農村消費環境”系列活動,包括開展農村消費現狀調查,舉辦放心品質消費教育鄉村行活動、征集評選“農村消費潛規則”等,取得明顯效果。針對當前農村消費領域問題仍然較為突出,省消委會呼吁,各級政府、各部門及社會各界要重視農村消費問題,關注農村消費者權益保護,共同推動農村消費環境改善提升,為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作用。
2018年十大農村消費潛規則案例及點評
一、假冒偽劣進農村,稍不留神假亂真
解讀:在城市高壓打假的態勢下,各種假冒偽劣商品向農村轉移。在農村市場上,出現了商品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的現象。一些山寨商品“傍名牌”,包裝、名稱仿照品牌商品,誤導消費者。一些過期商品、三無產品在農村集市商店時??梢姡a生消費安全隱患。
參考案例:消費者羅先生反映,2018年7月25日在開平市一家小商店買了瓶紅牛,飲后發現味道不對,仔細一看,原來是“傍名牌”的,叫國際紅牛。
點評: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 民法通則> 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六十八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北景干碳忆N售與知名商品“紅?!苯泼Q、包裝、裝潢的商品,造成與知名商品“紅?!毕嗷煜率瓜M者誤認為是“紅?!倍徺I,該行為已構成欺詐。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消費者可以要求經營者“退一賠三”,若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可直接要求其增加賠償五百元。
二、農村物流網點少,取件頻遭再收費
解讀:受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運營成本高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快遞配送網點不多且分散,鄉鎮一級多為快遞代理點,大部分缺乏管理甚至無照經營,消費者取件頻遭二次收費。
參考案例:消費者劉叔到快遞代理站取件,代理站工作人員要他額外再交4元快遞費。劉叔質疑,網上購買時已付快遞費且親自到代理站取件,為何還要再收費?代理站工作人員以快遞公司補貼少,取件的油費和通知客戶取件電話費花費大為由進行解釋,無奈之下,劉叔只能把錢交了。
點評:消費者與快遞公司之間是運輸合同關系,快遞公司是承運人。如果在運輸合同中雙方已經約定好了快遞送達費用,且已經支付,除在合同中有明確的告知或約定額外費用,快遞公司不得額外收取任何費用,否則屬于違約,消費者有權拒絕快遞公司的額外收費要求。另根據《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毕M者也有權要求快遞公司送貨上門,拒絕去代理點取件的要求。
三、“送醫下鄉”是幌子, 騙走農民血汗錢
解讀:一些不法商家打著“送醫下鄉”的幌子進行義診,幫農村老人免費體檢,在體檢過程中誤導老年人產生“身體存在各種問題”的錯覺,進而兜售各種價高質低的保健品或保健療程,給農村老年人帶來身心損害和財產損失。
參考案例:2018年2月,在梅州興寧市蓮塘村,有一家自稱是村委派下來的公益體檢機構免費給村里老人進行體檢。消費者余小姐的外婆檢查后瞞著家人自行去該機構做一些理療康復手術,隨后出現并發癥,因為病情不能再拖才告訴家人。經調查,該機構根本不是正規單位,進行的所謂“治療手術”也沒有家人簽字同意。
點評:“送醫下鄉”本是一件便民、利民、惠民的民生措施,緩解了農村尤其是偏僻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但一些非正規、無資質的體檢或醫療機構,以“送醫下鄉”的名義,假借為農村老年人體檢、義診,故意誤導老年人以為自己身體存在各種問題,繼而向其推銷各種質次價高的藥品、保健器材、理療康復療程等等。本案中的體檢機構甚至在沒有相關醫療機構許可證和醫師執業資格的情況下,為老年人做手術,繼而引起并發癥,嚴重侵犯了農村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已經涉嫌犯罪。省消委會在此提醒消費者,遇到“送醫下鄉”的體檢或醫療機構,應詳細了解其是否具有相關醫療資質或醫師執業資格,如體檢或義診中被告知身體出現問題,應及時去正規醫院做詳細檢查治療?!?/p>
四、過期食品不下架,食品安全存隱患
解讀:由于消費習慣的問題,不少農村消費者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消費者,不太關注食品保質期的問題,不良商家正是抓住農村消費者的這些特點,變著法子兜售過期食品。更有甚者,把過期時間較長的食品換個標簽、改變日期,重新“整容”上架,給農村消費者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參考案例:消費者陳小姐反映,其母親在汕頭某村的集貿市場,購買了一瓶辣椒醬,回家后發現是過期的,由于店主是自己村里人,就沒好意思拿去更換,另外也試過買到快過期的醬油。
點評:本案中,消費者購買到的過期辣椒醬,屬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消費者有權直接要求銷售辣椒醬的經營者賠償損失,如果有證據證明該經營者明知辣椒醬過期仍上架銷售,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要求經營者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若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可直接要求經營者賠償一千元?! ?/p>
五、流動攤販問題多,路邊充值陷阱大
解讀:在不少偏遠鄉鎮,經常出現街頭流動話費充值高額返還活動。經營者以“話費充值高額返還”為誘餌“招攬生意”,聲稱移動、電信、聯通都可以充,交錢后,消費者往往會收到短信說充值成功,但實際上,話費沒到賬。
參考案例:有消費者反映,在某村農貿市場門口,有三個小伙子擺著攤,打著充話費的幌子,說什么充100送60,充200送200,充500送600,移動、聯通、電信可三網聯充。當時正好手機要繳費,在半信半疑試充了200元,當時手機的確收到一條已成功充值400元的短信?;氐郊液螅俅尾樵內斯し?,并沒有充值顯示,依然是原來所剩余額,根據宣傳單電話打去詢問對方的經營地點,對方卻支支吾吾忽悠過去,只說4天后話費會到賬,這時消費者才悟過來遇到詐騙了。
點評:流動話費充值攤販虛構大額度送話費的優惠吸引消費者繳費充值,但實際上消費者所支付的話費卻并未充值到賬,而是進了流動攤販的腰包。根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處罰辦法》第五條第十項和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流動攤販騙取消費者價款卻不按照約定提供服務,屬于欺詐行為,消費者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要求該流動攤販賠償損失,并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但因流動話費充值攤販一般無固定的經營場所和真實有效的聯系方式,消費者維權經常陷于找不到侵權經營者的困境。在此,省消委會提醒各位消費者,務必到正規營業場所辦理話費充值業務,不要輕信流動的充值攤販,為了一時的優惠,而造成錢財損失。
六、下鄉推銷凈水器,哄騙村民花樣多
解讀:在一些鄉鎮出現了流動銷售凈水器的商販,有些商販甚至打著“環保局”、“自來水公司”的名號,以“上課”、送禮品等方式聚集村民,通過所謂的“凈水”實驗,夸大宣傳,誤導村民認為家中的自來水有問題,達到銷售凈水設備的目的。這些推銷人員往往是走街串巷的流動商販,沒有固定營業場所,無法提供售后服務,銷售的商品甚至是“三無”商品。
參考案例:消費者楊先生居住的村來了三名推銷凈水器的人,第一天早上去的人每人送一個塑料的臉盆,然后告訴村民這里的飲用水受到嚴重污染,演示他們的設備能把污水凈化成清水。第二天去交500元可以享受抵扣800元的凈水設備還另外贈送一包洗衣粉,交1000元可以包安裝,當時村里很多人都安裝了,結果用了1年之后里面的濾芯要換,要交360元的費用,消費者楊先生認為此舉采取不正當手段誤導消費者,傷害了農村消費者。
點評:這些流動銷售凈水器的商販打著“環保局”、“自來水公司”的名號欺騙消費者,并通過所謂的“凈水”實驗,進行虛假的現場說明和演示,夸大凈水器的服務性能,根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六條、第十六條的規定,上述行為嚴重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已構成欺詐,消費者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要求商販賠償損失,并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省消委會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高警惕,不要輕易相信流動攤販,盡量在有固定營業場所的商家進行消費?! ?/p>
七、售后服務不履行,下鄉產品難維修
解讀:隨著農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農村消費者對商品質量、服務質量更加關注。但農村售后服務的及時性、有效性卻大打折扣,有些商家甚至拒絕向偏遠地區消費者提供售后服務,嚴重損害農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案例:村民鐘先生反映,自己與同村十幾戶村民到某裝飾材料銷售部購買了吊頂石膏板,總額約20萬。但裝修一個多月后,出現石膏掉落、變形的情況,鐘先生等村民要求商家維修,但是商家拒絕,無奈之下鐘先生向當地工商所進行投訴。經工商所現場調解,商家同意承擔所有售后維修維護工作。
點評:本案中,消費者裝修一個多月,就出現石膏掉落、變形的情況,而且同村十幾戶都出現一樣的問題,可以合理推定石膏存在質量問題。如果石膏經營者認為所售石膏并不存在質量問題,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苯洜I者應承擔“石膏不存在質量問題”的舉證責任,如經營者不能舉證證明,則要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即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承擔相應的售后責任,且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否則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及行政責任。
八、消費價格不透明,變價宰人沒商量
解讀:農村消費者對商品及服務明碼標價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加上隨行就市、討價還價的消費習慣,一些經營者就不履行明碼標價的義務,隨口要價、隨意變價,甚至漫天要價。
參考案例:消費者反映,在2018年過年期間,在村里和朋友出去吃飯,按菜單點菜。結賬時,老板卻告知現在是過年期間,價格翻倍,但餐廳和菜單里沒有任何說明,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價格權益。
點評:本案中,餐廳和消費者之間已基于菜單標價達成了餐飲服務協議。根據《合同法》第六十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辈蛷d老板應充分尊重契約精神,按照雙方既有約定履行義務,但其在消費者結賬時,卻提出加價要求,這屬于對原有合同的單方變更,消費者有權拒絕并直接按照菜單價格付款。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是消費者決定是否消費的重要信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價格法》的相關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明碼標價,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餐廳老板如果確實需要漲價,應事先明碼標出,履行告知義務,否則需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九、上門檢查假服務,威逼利誘強收費
解讀:由于農村居民家中很多都是老人、婦女留守,防范意識相對薄弱,不法分子會“乘虛而入”。這些不法分子打著“煤氣公司”等旗號,上門后夸大所謂的“安全隱患”,以此騙取100-200元的換瓶費用。
參考案例:近日,農村的老張家來了兩個自稱是煤氣罐公司排查安全隱患的工作人員,兩人進老張家檢查后,告訴老張說家里的煤氣罐存在著安全隱患,有隨時漏氣爆炸的危險,并建議老張換購經過國家質量認證的氣瓶和相關的維保服務。接著告訴老張說,今天有優惠活動,100塊押金享受500元的上門服務。如果不換購,就會把現在存在隱患的煤氣罐拖走。由于兒子在外打工,老張和妻子兩個人在農村老家,確實擔心煤氣罐的安全隱患,所以交出100塊錢,等待煤氣公司到時送符合規定的鋼瓶過來。第二天,老張和鄰居閑聊的時候提起這件事情,才知道大家都上當受騙了。
點評: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 民法通則> 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六十八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煤氣罐公司工作人員以夸大煤氣罐安全隱患的方式誤導老人,致使其陷入錯誤的認識付款加裝了“有保障”的鋼瓶,該行為已構成欺詐,消費者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要求煤氣管公司賠償損失,并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十、電視購物迷人眼,老年村民頻中招
解讀:年輕人多在外打工,電視成為村里老人、婦女在家中打發時間的主要工具,電視購物逐步進入村民的生活。特別是老年人因辨識力、判斷力下降,接觸的商品信息少,購物渠道單一,加上電視購物頻道主持人渲染夸大,宣傳的商品“價格便宜、功能強大”,很有誘惑力,不少老年村民頻頻中招。
參考案例:
案例一:某村民消費者范女士在電視購物節目中訂購了一套價值480元的“婷美”瘦身內衣。據該電視購物廣告宣稱,穿上瘦身內衣后,往里面塞一個雞蛋也沒有被束縛的感覺,彈性極好。范女士使用之后才發現,該內衣的效果沒有廣告所說得那么好,不但沒有什么彈性,而且做工粗糙,標識也不清楚。范女士與這家北京的電視購物公司聯系,對方卻以產品已使用為由拒絕退換。
案例二:某村民王先生和老伴平日里習慣關注電視購物節目,不久前就因購物節目被騙兩次。第一次,王先生的老伴看了一檔電視購物有獎競猜節目,宣稱猜中謎語獎價值3000元的獎品,老人隨后按節目顯示的電話撥打過去,電話始終無人接聽,不但沒有領取到任何獎品,還被扣除了200元話費。第二次,王先生看到電視購物節目推銷一款數碼攝像機,售價258元,覺得便宜就購買了一臺,買回來才發現錄不了視頻,詢問本地的商家后才得知買到的是一個數碼玩具,價值才幾十元。
點評: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銷售商品,屬于欺詐行為,消費者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要求經營者賠償損失,并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上述兩個案例中涉及責任主體包括提供商品的經營者和廣告發布者——電視購物節目,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案例中的消費者可以向商品經營者求償,商品經營者的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等信息可要求電視購物節目提供,電視購物節目如不能如實提供,消費者直接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此外,如果電視購物節目發布的是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消費者可直接要求電視購物節目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來源:廣東省消委會
聲明
本平臺所推送內容除署名外均來自于網絡,僅供學術探討和信息共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是指對企業的會計報表(財務報告)所進行的審計。 會計報表一般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會計報表附注及相關附表。會計報表還包括合并會計報表、清算會計報表等。 會計報表審計的目標 1.真實性:指報表反映的事項真實存在,有關業務在特...
一、案情簡介原告李某某(簡稱原告)于2015年6月4日在被告工行新街口支行(簡稱被告)利用該支行的設備購買了混合型基金九泰天富改革新動力混合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富國中證工業4.0指數基金,認購金額各10萬元。2017年6月27日,九泰天富改革新...
01 涉建設工程主體資質的法律風險揭示 一、建設工程主體資質與合同效力掛鉤的法律制度 我國對建設工程從業主體實行嚴格的資質管理制度,與建設工程有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行政規章均從不同的側面規定了從事建設工程主體的資質要求,...
某物流公司與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惠州中心支公司于2006年簽訂了《國內貨物運輸預約保險協議》及《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單》,兩份協議均約定對某物流公司承運的貨物進行承保,保險金額為4000萬元,保險期限是2006年11月16日起至20...
序號:1 信用卡逾期被起訴,應訴出庭是否有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信用卡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費工具。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導致很多人信用卡逾期未能按時還款。當信用卡逾期被起訴時,很多人會疑惑:應訴出庭是否有用?答案是肯定的。...
202花唄逾期可以借京東金條嗎是真的嗎 問題:202花唄逾期可以借京東金條嗎? 是真的嗎? 文章標題:202花唄逾期可以借京東金條嗎?了解借貸平臺對逾期用戶的政策 導語:在當今社會中,借款和借貸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金融行為之一。而隨著互...
流動資產包括: 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股利、應收利息、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代理業務資產、材料采購、在途物資、原材料、材料成本差異、庫存商品、發出商品、商品進銷差價、委托加工物資...
展開全部 根據《登記備案辦法》,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在私募基金募集完畢后20個工作日內,通過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進行備案。 1、基金備案步驟 生成基金編碼:根據備案系統要求,如實填報基金名稱、基金簡稱、基金類型、管理類型等基本信息,生成基金編...
黔東南凱里債務糾紛律師怎么收費?黔東南凱里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在代理債務糾紛案件時,收費標準備受關注。根據《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的規定,律師收費應當遵循合法、合理、公正、公開的原則,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獲取商業利益等不正當手段進行收費。 那...
金融消費者不實填寫風險測評問卷應自負投資風險——沈某訴甲銀行金融服務合同糾紛案裁判要旨金融商品的銷售服務業者在提供金融服務時,應當履行金融消費者適格性審查義務,推薦與消費者自身風險等級相匹配的投資產品及服務。因金融消費者自身填寫風險等級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