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外出會診規定
第一條為規范醫療機構之間醫師會診行為,促進醫學交流與發展,提高醫療水平,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方便群眾就醫,保護患者、醫師、醫療機構的合法權益,根據《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醫師外出會診是指醫師經所在醫療機構批準,為其他醫療機構特定的患者開展執業范圍內的診療活動。
醫師未經所在醫療機構批準,不得擅自外出會診。
第三條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醫師外出會診的監督管理。
第四條醫療機構在診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邀請其他醫療機構的醫師會診時,經治科室應當向患者說明會診、費用等情況,征得患者同意后,報本單位醫務管理部門批準;當患者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應征得其近親屬或者監護人同意。
第五條邀請會診的醫療機構(以下稱邀請醫療機構)擬邀請其他醫療機構(以下稱會診醫療機構)的醫師會診,需向會診醫療機構發出書面會診邀請函。內容應當包括擬會診患者病歷摘要、擬邀請醫師或者邀請醫師的專業及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會診的目的、理由、時間和費用等情況,并加蓋邀請醫療機構公章。
用電話或者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會診邀請的,應當及時補辦書面手續。
第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醫療機構不得提出會診邀請:
(一)會診邀請超出本單位診療科目或者本單位不具備相應資質的;
(二)本單位的技術力量、設備、設施不能為會診提供必要的醫療安全保障的;
(三)會診邀請超出被邀請醫師執業范圍的;
(四)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條會診醫療機構接到會診邀請后,在不影響本單位正常業務工作和醫療安全的前提下,醫務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安排醫師外出會診。會診影響本單位正常業務工作但存在特殊需要的情況下,應當經會診醫療機構負責人批準。
第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醫療機構不得派出醫師外出會診:
(一)會診邀請超出本單位診療科目或者本單位不具備相應資質的;
(二)會診邀請超出被邀請醫師執業范圍的;
(三)邀請醫療機構不具備相應醫療救治條件的;
(四)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條會診醫療機構不能派出會診醫師時,應當及時告知邀請醫療機構。
第十條醫師接受會診任務后,應當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親自診查患者,完成相應的會診工作,并按照規定書寫醫療文書。
第十一條醫師在會診過程中應當嚴格執行有關的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規范、常規。
第十二條醫師在會診過程中發現難以勝任會診工作,應當及時、如實告知邀請醫療機構,并終止會診。
醫師在會診過程中發現邀請醫療機構的技術力量、設備、設施條件不適宜收治該患者,或者難以保障會診質量和安全的,應當建議將該患者轉往其他具備收治條件的醫療機構診治。
第十三條會診結束后,邀請醫療機構應當將會診情況通報會診醫療機構。醫師應當在返回本單位2個工作日內將外出會診的有關情況報告所在科室負責人和醫務管理部門。
第十四條醫師在外出會診過程中發生的醫療事故爭議,由邀請醫療機構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進行處理。必要時,會診醫療機構應當協助處理。
第十五條會診中涉及的會診費用按照邀請醫療機構所在地的規定執行。差旅費按照實際發生額結算,不得重復收費。屬醫療機構根據診療需要邀請的,差旅費由醫療機構承擔;屬患者主動要求邀請的,差旅費由患者承擔,收費方應向患者提供正式收費票據。會診中涉及的治療、手術等收費標準可在當地規定的基礎上酌情加收,加收幅度由省級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衛生行政部門確定。
邀請醫療機構支付會診費用應當統一支付給會診醫療機構,不得支付給會診醫師本人。會診醫療機構由于會診產生的收入,應納入單位財務部門統一核算。
第十六條會診醫療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給付會診醫師合理報酬。醫師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完成會診任務的,會診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高會診醫師的報酬標準。
第十七條醫師在外出會診時不得違反規定接受邀請醫療機構報酬,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其家屬的錢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第十八條醫療機構應當加強對本單位醫師外出會診的管理,建立醫師外出會診管理檔案,并將醫師外出會診情況與其年度考核相結合。
第十九條醫療機構違反本規定第六條、第八條、第十五條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診療活動超出登記范圍的,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處理。
第二十條醫師違反第二條、第七條規定擅自外出會診或者在會診中違反第十七條規定的,由所在醫療機構記入醫師考核檔案;經教育仍不改正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醫師外出會診違反《執業醫師法》有關規定的,按照《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處理。
第二十一條醫療機構疏于對本單位醫師外出會診管理的,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醫療機構及其主要負責人和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進行通報批評。
第二十二條醫師受衛生行政部門調遣到其他醫療機構開展診療活動的,不適用本規定。
第二十三條本規定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一、民警如何處置醫患糾紛 1、要以說贏人 我認為民警有三件法寶:一是語言,二是武器,三是法律。語言是每個民警在處理糾紛時都要使用的;武器是偶爾為之;法律是貫穿于語言全過程,是對各種違法結果的一種運用。語言的好壞,對處理糾紛有著降溫和升溫的...
案情概況 2009年10月19日早上,19歲的女生王惠(化名)用力大便時,突感上腹劇痛,到某大學附屬醫院急診住院。10月20日、21日經造影和CT檢查,診斷為膈疝(腹腔臟器通過隔開胸腔和腹腔的膈肌薄弱處擠進了胸腔),醫生建議手術治療。1...
1、病例管理法律風險 2、未盡告知義務法律風險 3、診療活動侵犯隱私權法律風險 4、醫院安全保障法律風險5、醫院住院管理法律風險 《侵權責任法》第54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
1.女職工引產假期國家法律規定 規定可能會令你失望:首先,根據勞動法第六十二條 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產假。其次,根據《勞動部關于女職工生育待遇若干問題的通知》(勞險字〔1988〕2號)女職工懷孕不滿四個月流產時,應當根據醫務部門的意...
可以繼續在村醫療衛生機構執業的醫生有哪些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鄉村醫生經考核合格的,可以繼續執業;經考核不合格的,在6個月之內可以申請進行再次考核。《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第三十二條?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鄉村醫生培訓計劃,負責...
病員男,33歲,因嘔吐、腹脹、腹痛、惡心、排氣便停止兩天,于19994年12月3日10時到某市中心醫院急診外科就診,當即診斷為腸梗阻并發腹膜炎收住院。入院后經醫生檢查后向家屬交待,病員需要立即手術,由于全院停電,怕延誤手術時機,需轉院治療,...
一、醫療糾紛可以從醫院收集哪些證據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發生醫療糾紛后,以下部分病歷(主觀病歷)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啟封。1、病程記錄,是指繼住院病歷(又稱為入院病歷、入院記錄、入院志或住院志)之后,對患者病情和...
由門診統籌定點機構的接診醫師提出申請,并經該機構蓋章同意,轉往與該機構簽訂協議的定點醫院,轉診證明當次有效。 轉診要求:一是必須是門診統籌定點機構,門診統籌定點機構是由自己在每一社保年度開始時選定的。 二是轉診證明是由接診醫師來開,也就是說...
醫患溝通對于醫院來說非常重要,而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一定程度和接診醫生的溝通水平有關;患者住院期間對服務是否滿意,很大程度取決于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因此,接診醫生對患者要做到7個講明白,護理人員對患者要做到6個說清楚。同時,有5個說不得的話...
摘要: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了醫療合同糾紛上訴案。消費者堅持認為,美容中心未經授權便更換了首席外科醫生,這構成了欺詐行為,應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該美容中心認為,它從未與消費者任命主刀醫生,并且已根據診斷和治療計劃履行了其醫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