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了醫療合同糾紛上訴案。消費者堅持認為,美容中心未經授權便更換了首席外科醫生,這構成了欺詐行為,應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該美容中心認為,它從未與消費者任命主刀醫生,并且已根據診斷和治療計劃履行了其醫療服務合同。
案例詳細信息: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消費者未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雙方均已同意首席主刀醫生。美容中心不構成欺詐。將判決書更改給美容中心不必承擔退還一項賠償和三項賠償的責任。
三次登門為整形,以為主刀是院長
在網上看到美容中心的廣告后,李女士想知道自己是否還能通過微整形手術使自己更完美。她三次訪問美容中心進行現場咨詢,并商定了整容方案。
2019年4月19日,李女士在美容中心接受了“隆鼻整形術”,并為此支付了人民幣29,800元。
手術完成已經半年了,但李女士意外地得知,整形外科的主要外科醫生是張醫師,而不是她在美容中心的廣告中看到的院長俞醫師。便于2019年10月25日向美容中心質問此事。
李女士被告知,主任醫師確實是張醫師,而俞醫師只是一名醫療助手,沒有鼻整形的資格。李女士認為自己受騙了,于是將美容中心帶到法院,要求她退還整容費,并承擔三倍的賠償責任。
李女士認為,她是在看完美容中心的廣告后來到美容中心主任于醫生的。在會診期間,她還與俞醫師談了有關手術的問題,但后來被告知俞醫師沒有進行隆鼻手術。美容中心作為營利組織,沒有達到所承諾的資格,即構成欺詐。
為此,李女士向美容院的移動客戶端推廣首頁上的屏幕截圖以及手術半年后她和俞醫師的部分錄音提交了初審法院。
一審法院根據本案證據和俞醫師沒有客觀地向李女士提供外科醫生服務的事實,裁定美容中心為欺詐行為,并裁定美容中心應承擔懲罰性責任。賠償責任“退還一賠三”。
美容中心拒絕接受,并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法智普法】怎樣認定經營者欺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規定,通過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的方式進行判斷。一般而言,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經營者行為是欺詐消費者。
二審:約定主刀證據不充分
從本案確定的事實來看,美容中心具有相應的醫療美容機構和人員資格。李女士也沒有反對醫學美容設備,藥物和整容手術計劃。美容中心已履行合同的主要義務,并基本遵守相關管理規定。
因此,二審法院認為,美容中心并不構成經營者為李女士提供醫療美容服務的欺詐行為。
上海一中院遂作出如上改判,但鑒于美容中心在本案中自愿退回李女士“綜合鼻整形術”相關費用29,800元,與法不悖,上海一中院在本案中一并予以處理。
發改委價格欺詐處罰 一、《價格法》第十四條第四項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這種價格違法行為通常稱作價格欺詐行為,又稱欺騙性價格表示,是指經營者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條件,誘騙消...
價格欺詐專柜價定義是怎樣的專柜價一般是指,商品的價格標簽上的商品原價,或物價局等國家法定機構核定的價格。在天貓商城中,有些商品無前述兩種價格,僅有天貓線上銷售且標注價格,這種情況下專柜價是指在各主分會場活動開始前2個月內,該店鋪在天貓商品詳...
價格欺詐的法律賠償是怎樣的一、國家計委出臺《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認定以下13種價格行為為價格欺詐行為1、標價簽、價目表等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等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
實踐中,對詐騙犯罪進行認定是具有積極意義的,能夠幫助我們準確的區分詐騙罪與合同詐騙罪、貸款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等等。那么大家知道該如何認定詐騙罪嗎?而詐騙罪認定標準又是怎樣的呢?瑞律小編將在下文中為您解答。一、怎么認定詐騙罪(一)客體要件,...
不算詐騙,但你的車有可能被拍賣償還貸款車貸逾期一個月,金融公司認定為貸款詐騙,是怎么回事只要不是惡意就不是屬于金融詐騙,可以找相關的人員咨詢一下。欠車貸金融公司一直聯系不了我會怎樣,是不是構成詐騙罪。欠車貸金融公司一直聯系不上,一般屬于民事...
價格欺詐起訴的程序是怎樣的1、原告起訴2、法院受理后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3、被告在十五日內提交答辯狀,法院在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辯狀,不影響審理4、決定開庭審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并公告5、法庭調查階段包括:...
一、誘導消費可以認定為消費欺詐行為嗎大多不可以。一般的誘導不是違法行為也不是犯罪行為,因為營銷的目的就是希望沒有消費打算的人進行消費,或者使消費愿望不是很強的人進行消費,特殊情形下對于老年人或者小孩等弱勢群體的誘導可能構成不道德的銷售行為,...
如何認定消費欺詐行為 消費欺詐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過程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國家工商總局《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可以從3個方面判斷經營...
【裁判要旨】經營者應當舉示證據證明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在銷售前不存在質量問題,否則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責任。消費者應當舉示證據證明經營者明知產品存在質量缺陷而欺詐銷售,才能要求經營者三倍賠償。【基本案情】2015年2月15日,劉某某為個人消費所需...
欺詐消費者管理辦法是怎樣的第一條為依法制止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保護消費者為生活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