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利益原則概述
公共利益原則不是與反傾銷制度一起出現的,從1904年加拿大頒布第一部反傾銷法到1967年GATT肯*迪回合達成的《反傾銷守則》,國際上都沒有對公共利益的立法規定。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減輕通貨膨脹的壓力和增加就業,保持世界經濟的復蘇勢頭,促進各成員國經濟繁榮發展和持續增長,GATT與OECD(經濟合作組織)各自組成專家委員會,經過對大量的資料進行研究后認為,經濟增長依賴于開放的世界貿易體系以及合理的政策制定程序,對已經采取或將要采取的一切政策性措施,都應該用成本效益法做出評估,從而對整個國民經濟或民眾福利的利弊進行權衡,切忌受制于本國某個產業部門和局部利益的驅使。兩個專家委員會在研究結論中第一次涉及到了公共利益問題,從而也推動了國際社會對公共利益的評價和立法工作。
究竟何謂公共利益原則,由于各國貿易實踐的差別以及對反傾銷看法的不同,目前沒有形成一個得到普遍認同的明確定義。公共利益理論認為,反傾銷是對傾銷的一種反制措施,是對市場失靈的一種干預,是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一種再分配,其目的致力于維護貿易公平和社會整體利益及國家利益;[2]然而,反傾銷措施本身是否能夠達到其目的,一直受到法學界和經濟界的質疑。
首先,認為反傾銷是一種保護進口國國內產業、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以征收反傾銷稅等措施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傾銷的問題,相反,由于反傾銷可能導致對方國家的貿易報復行為,會減少本國的貿易出口,起不到實現本國國際收支平衡的作用,甚至會加劇國際市場間的隔斷,造成國際貿易秩序的扭曲,這與反傾銷的目的和初衷以及WTO的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的根本宗旨是相悖的;因此認為,應以公共利益原則來指導反傾銷行為,反傾銷措施的實施需要考慮整個社會的利益,包括國內的和國際的,不能僅從本國的角度來考慮公共利益問題。
第一,加強我國出口企業的反傾銷應訴意識。對于我國出口企業而言,需要在反對外國歧視性對華反傾銷和加強反傾銷案件的應訴工作中積極應訴并爭取勝訴。根據反傾銷法的規定,在確定是否存在傾銷時,要將正常價值與出口價格在同一水平上進行比較。在確定正常價值...
第一,加強我國出口企業的反傾銷應訴意識。對于我國出口企業而言,需要在反對外國歧視性對華反傾銷和加強反傾銷案件的應訴工作中積極應訴并爭取勝訴。根據反傾銷法的規定,在確定是否存在傾銷時,要將正常價值與出口價格在同一水平上進行比較。在確定正常價值...
1.關于進出口的法規都有哪些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發展對外貿易,維護對外貿易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對外貿易,是指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和國際服務貿易。 第三條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
尤其是那些遭受反傾銷指控或被征收反傾銷稅的出口企業來說,是不無意義的。 日落條款的確立 在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框架下,由于反傾銷稅的征收期限缺乏統一規定,因而一些反傾銷措施實施大國便可以濫用反傾銷措施,對進口產品無限期征收反傾銷稅...
1、建立良性的產業協調機制 我國遭遇如此頻繁的反傾銷指控,也與目前產業和企業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有關,比如行業發展缺乏長遠規劃,只注重眼前利益,行業管理和協調力度不夠等。解決好這些問題,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息國際市場的紛爭,也會更好地促進社...
1、傾銷的確定 傾銷的確定是實施反傾銷措施的首要條件。根據關貿總協定第6條的規定,一國產品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進入另一國市場,如因此對貿易締約方領土內已建立的某項工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產生實質性損害的威脅,或對某一國內工業的新建產生實質性阻...
摘要 反傾銷法作為WTO體制中對一國產業予以救濟的重要法律制度,能夠有效地保護本國產業,促進公平競爭,維護國際貿易秩序正常、健康地發展。但是近些年來,隨著各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逐步消退,反傾銷措施的運用愈加頻繁,其已成為保護本國產業集團利益...
——以WTO《反傾銷協議》價值取向為中心 作者姓名:胡育云指導老師:莫凌俠教授 學科專業:國際法學研究方向:國際經濟法年級:2006 中文摘要 反傾銷措施濫用是成員方以反傾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的不公平競爭行為;或者是與反對不公平競爭(的...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在國際貿易中,傾銷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在很多情況下,傾銷是根據不同市場需求彈性的不同而產生的,即企業針對不同地區市場的需求彈性來制定商品價格,對需求彈性小的市場實行高價策略,對需求彈性大的市場實行低價策略,因而這種不同地區...
中國商務部臨時解決方法 第二十八條初裁決定確定傾銷成立,并由此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的,可以采取下列臨時反傾銷措施: (一)征收臨時反傾銷稅; (二)要求提供保證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擔保。 臨時反傾銷稅稅額或者提供的保證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