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情簡介
一、2012年9月12日,信發公司與豐源公司簽訂借款合同,豐源公司向信發公司申請人民幣借款1550萬元,借款用途為購材料,但實際為償還銀行貸款,信發公司對此知情。合同簽訂后,信發公司發放了貸款。豐源公司用此款償還其欠銀行的貸款。2012年11月5日,信發公司與吉林市福山糧食收儲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常文山簽訂了保證擔保合同,合同約定:常文山就以上債權向豐源公司提供保證擔保。
二、貸款到期后,豐源公司未能按合同約定償還貸款,僅償還了利息1337500元。信發公司向吉林中院起訴,請求判令豐源公司償還貸款本金及利息,常文山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吉林中院一審判決豐源公司還本付息,但常文山不必承擔擔保責任。
三、信發公司不服,上訴至吉林高院,吉林高院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信發公司仍不服,向最高法院申請再審,最高法院裁定駁回再審申請。常文山的保證責任最終得以免除。
裁判要點
《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四十條所述“主合同債務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欺詐、脅迫事實的”情況下,保證人可根據《擔保法》第三十條的規定主張不承擔擔保責任。本案中,雖然借款合同中約定的借款用途為“購材料”,但實際上是債務人用以償還其他銀行的貸款,信發公司作為債權人對此事實亦屬知情。但不論是豐源公司還是信發公司,均未向保證人常文山披露該事實。故常文山可免除擔保責任。信發公司因此敗訴。
實務經驗總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為避免未來發生類似敗訴,提出如下建議:
1、債權人知曉借款的真實用途與借款合同約定不一致的,應當向保證人披露。從事商業活動,應以誠信為本,切勿心存僥幸。本案中,債務人向保證人隱瞞了借款的真實用途,已經構成對保證人的欺詐。債權人信發公司明知借款的實際用途與約定用途不一致,卻并未向保證人披露,這一重大事實,將直接影響保證人在提供擔保時所作的同意擔保的意思是否真實。最高法院將這一隱瞞借款用途的行為認定為對保證人的欺詐,保證人因此免責。
2、并非只有債權人積極實施了對保證人的欺詐行為時,保證人才能主張免責。債權人對保證人的欺詐,既包括積極實施某一欺詐行為(如捏造事實),也包括消極的欺詐行為(如隱瞞真相、知情不報),其中任何一種都可構成保證人主張免責的事由之一。
3、債務人對保證人實施欺詐,債權人對此不知情的,保證人不得以此主張免責。根據《民法總則》(2017年10月1日起生效)第一百四十九條的規定,“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受欺詐方(保證人)請求撤銷欺詐行為的前提條件之一也是“對方(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
相關法律規定
《擔保法》
第三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一)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
(二)主合同債權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
《擔保法司法解釋》
第四十條 主合同債務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欺詐、脅迫事實的,按照擔保法第三十條的規定處理。
《民法總則》(2017年10月1日起生效)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以下為最高法院在“本院認為”部分的論述:
本院認為:一、關于二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是否正確的問題。1.根據本案查明的事實,豐源公司作為借款合同的債務人在簽訂案涉保證合同時,向保證人常文山隱瞞了貸款已經實際發放以及貸款實際用于償還銀行欠款而非生產經營需要的事實,而是向常文山作出了貸款尚未發放及貸款用途為購原料的虛假陳述,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條規定的“主合同債務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情形。2.信發公司作為借款合同的債權人和保證合同的當事人,主導制作了借款合同和保證合同文本,是借款合同法律關系、保證合同法律關系的發起者和受益人。根據時任信發公司總經理陳美英對于案涉借款合同和保證合同簽訂過程的陳述,信發公司在制作借款合同過程中,知曉豐源公司貸款系用于償還銀行欠款以釋放抵押物的實際用途,但其卻在借款合同貸款用途一欄注明為“購原料”;在制作案涉保證合同過程中,知曉貸款已經實際發放的事實;在簽訂案涉保證合同時,明知豐源公司向常文山作出關于貸款用途和發放情況的虛假陳述,仍與常文山簽訂保證合同。信發公司的上述行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條規定的“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欺詐、脅迫事實”的情形。因此,二審法院認定豐源公司在簽訂保證合同時對常文山具有欺詐行為、信發公司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存在,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
來源:法客帝國
裁判要旨:一、涉及詐騙類犯罪的借款合同中,詐騙行為本質上仍屬欺詐行為,合同相對方既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或撤銷,也可主張合同有效。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
《擔保法》第二十一條 保證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 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人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 第三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
一、反擔保措施有哪些種類 1、知識產權質押。科技企業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其擁有的無形資產上。幾年來,我們專利權,軟件產品的專有著作權,專有技術權等的質押。 2、收益權的質押,我們嘗試過的收益權有:銷售增長穩定,回款保障率高的企業,其應收帳款...
自古以來,簽字就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一但簽上自己的姓名,就代表著對所簽署內容的一種認可。 可沒想到,在如今的法制社會,卻仍有人對自己的簽名毫不在意,殊不知,借款合同中,作為擔保人一旦簽上姓名,如果借款人不還錢或者還不上錢的話,債權人通過司法...
【導讀】:在生活中,能夠作為債務擔保的人,不是出于親人就是出于朋友,而對于那些替他人做債務擔保的人,對自己應承擔的法律風險又缺乏了解。一旦債務人無法履行應盡的還款義務,擔保人不得不以自己的資產為朋友還債,更有甚者,甚至會因擔保而傾家蕩產...
根據我國擔保法的相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1、擔保人被債務人欺騙提供擔保的,仍應當向債權人承擔擔保。 2、擔保人被債務人欺騙提供擔保,在提供擔保時,債權人知道該欺騙情形的,擔保人可以申請法院確認擔保無效,不...
1、為朋友提供擔保,當朋友不能如期還款,擔保人應怎樣承擔責任? 按照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擔保責任分為一般擔保和連帶責任擔保,一般擔保是指在債務人通過訴訟仍不能承擔債務時,擔保人應當承擔擔保責任;連帶擔保責任是指,債權人可以直接要求債務人和擔保...
替他人債務擔保會有哪些法律風險 1、為他人債務提供擔保,當債務人不能如期還款,擔保人應怎樣承擔責任 按照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擔保責任分為一般擔保和連帶責任擔保,一般擔保是指在債務人通過訴訟仍不能承擔債務時,擔保人應當承擔擔保責任;連帶擔保責...
來源:法律顧問工作室據華商報報道,2018年4月12日消息,西安。拘留?聽到執行法官宣讀拘留15日的決定時,因未承擔保證人責任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陜西省某局女副調研員李某一臉驚訝。得知必須要戴手銬走出正開會的大廈時,她能做的只有把外套搭...
一般情況下在借款合同中主要就是原告和被告,原告多為出借人,被告多為借款人。在特殊情況下原告可能是借款人即原債務人,所謂特殊情況是在債務人認為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時可能向法院,如債權人銀行等金融機構直接扣收貸款,或者債務人重復還款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