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時代的審計風險類型有哪些
(1)電子數據被非法拷貝、篡改和刪除。
在網絡環境中,數據的電子化并以磁介質為主要存儲載體,這為舞弊者或攻擊者對原始數據進行非法修改和刪除,且不留篡改痕跡成為可能,這將無法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給審計監督帶來了風險。
(2)審計線索減少或消失。
主要有四種原因:一是運行間的斷電和死機等故障;二是計算機病毒破壞;三是人為的毀損,四是程序處理錯誤或網絡傳輸信息故障。
(3)黑-客入侵和數據失竊。
計算機黑-客為了獲取重要的商業秘密、數據資源,經常用IP地址欺騙攻擊網絡系統。黑-客偽裝為源自內部主機的一個外部站點,利用一定的技術進入目標系統竊取或破壞數據。
(4)權限職責分離不恰當引起內控失靈。
在網絡環境下,如果對數據維護、系統管理和數據輸入、數據核對確認等崗位不作適當的分離,就會有人利用網絡的弱點故意修改數據、舞弊或竊取秘密信息從中撈取利益。
二、網絡時代的審計風險防范
1、應用審計軟件,對相關網絡系統進行實時跟蹤。
首先對被審計單位的網絡系統進行評價,并利用專用的審計對比軟件,將存放于數據庫不同地址的同一種數據進行自動比較,以形成相應的記錄文件,并對有差異的文件數據進行詳細審查;其次對被審計單位的自動檢測數據庫軟件和恢復軟件進行審查和評價;再次要對被審計單位的異常貿易,通過網絡進行預警提示,以降低審計風險。
2、建立審計服務信息庫。
審計人員可將被審計單位的有關信息,通過網絡建立一個完善的大容量的信息庫,這些信息包括被審計單位的背景資料,最新動態和一些以前審計的檔案信息,以便以后開展審計時查閱和運用,這樣將可大大減少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相應地降低了審計的風險。
3、加強對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進行審計。
在網絡中運行,信息的安全性即可靠性和保密性構成了審計的風險防范和控制的重點。首先對網絡系統職責分離情況進行審查,遵循的原則仍為不相容職責必須分離,但側重對數據的輸入、輸出,軟件開發和維護及系統程序修改或管理等之間的關系處理進行審查;其次對被審計單位網絡結構進行分析與評價,以確認防范黑-客侵入的能力;再次對被審計單位的系統容錯處理機制,安全管理體制和安全保密技術等作深入的了解,以評價其系統安全性的等級,從而有效地控制審計風險。
4、加強內外部安全控制機制,配備可靠的硬件設備。
如增加防火墻設備,增加數據加密及路由加密設備,增加備份硬盤等;建立安全的運行環境,為會計系統建立一個相對開放且安全級別較高的專用局域網,合理設置多層加密關口和防火墻,以防范黑-客侵入的能力;對網絡系統職責進行分離,確保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5、完善軟件的設計,提高網絡通信效率和效果。
降低減少或消失審計線索的可能性,降低軟件出現異常錯誤的可能性。選取性能優良的網絡操作平臺和網絡傳輸配套設備,選擇基于優良數據庫開發平臺的會計軟件,提高軟件使用者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改進數據錄入技術,采取掃描錄入,使用自動轉帳功能,保持數據的正確完整。
6、建立健全網絡審計的法律環境。
由于網絡時代社會的信息化加大了社會的不確定性,法律在規范社會經濟秩序、控制社會的不確定性上就顯得尤其重要。因此,在網絡經濟中法律的重要性將更為突出。
作為一個經濟服務領域,審計首先要充分利用和維護已有的法律體系來指導審計工作,以維護審計的客觀公正性;其次,審計服務還要處處體現其獨立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起規范網絡審計的審計準則來規范審計行為。就新的審計準則而言,必須做到既有獨創的一面,但又不能離開傳統的一面,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其獨創性,主要表現在規范審計企業的網絡信息系統為中心的一整套制度,這些制度具有新經濟的網絡特色;另外雖然網絡審計與傳統審計準則具有明顯的區別,但其在審計獨立性、客觀公正以及審計的職業道德等方面仍然類似于傳統審計,并且有時還離不開實地審計的參與,所以在制定網絡審計準則方面可以適當的沿襲仍適用的傳統審計準則。有了上述網絡審計法律環境的保證,網絡審計的運作將更加規范,更有保障。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在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時,充分考慮被審計單位網絡應用情況以及被審計單位及其所在行業的的網絡風險等。考慮電子商務對被審計單位組織結構的影響,特別是其組織結構能否適應電子商務時代的要求等。考慮電子商務對被審計單位管理層人員的影響,如管理人員。特別...
什么是就地審計 所謂就地審計,是指審計組織委派審計人員到被審計單位進行現場審計。 就地審計的類型 就地審計按照不同的情況,又可分為常駐審計、抽查審計(專程審計)和巡回審計三種。 (1)常駐審計,是指審計組織派出審計人員常駐被審單位所進行的...
企業內部審計外包應當把握好哪些環節一、評估風險企業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應當負責了解與內部審計外包相關的風險,并確保有效的風險管理程序能充分到位。作為董事會職責的一部分,董事會應當就內部審計外包對企業戰略目標和計劃的支持情況、與外包商的關系管理...
審計證據的鑒定有哪些特點1.來自經過審計人員實地檢查、觀察、復核、調查等的第一手審計證據比間接取得的審計證據可信度要大;2.來自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審計證據,其可信度要比來自薄弱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審計證據更為可靠;3.不同來源或不同性質的審計...
一、審閱法。審閱法是審計前調查審計證據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是指審計人員通過審查和翻閱被審計單位及相關單位的相關文件,獲得相關證據資料的一種方法。審計人員可以根據需要,查閱與被審計單位相關的經濟政策、法律法規、行業地區、背景材料;查閱被審...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銀行業務數據化、電子化、程序化程度越來越高,現場審計方式已難以適應審計工作高效率、高質量的發展要求。于是,非現場審計應運而生,它就是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而產生、發展起來的一種審計監督。非現場審計和現場審計主要是根...
并購是企業之間的兼并與收購行為,是企業法人在平等自愿、等價有償基礎上,以一定的經濟方式取得其他法人產權的行為,是企業進行資本運作和經營的一種主要形式。一戰略陷阱作為資本運作手段,并購是實現戰略目標、快速擴張的渠道。但是如果在實施并購戰略時,...
目前,我國大部分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及部分集體企業和民營企業都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但內部審計現狀不容樂觀,尚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1、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設置不合理,獨立性較差。 2、企業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不夠重視。 3、內部審計人...
控制風險是指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未能及時防止或發現其會計報表上某項錯報或漏報的可能性。同固有風險一樣,審計人員只能評估其水平而不能影響或降低它的大小。控制風險有以下幾個特點: (1)控制風險水平與被審計單位的控制水平有關。如果被審計單位的內部...
1.審計工作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2006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