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目前法律方面的空白
微信朋友圈的主要作用在于分享和關注朋友的生活點滴,從而加強聯系,是一個由熟人關系鏈組成的私密圈,是一個交流平臺,而不是一個電商平臺。而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在《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中的規定:“本辦法所稱網絡商品交易,是指通過互聯網(含移動互聯網)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為網絡商業活動監管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但《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中的規定比較原則,針對的仍然局限于嚴格意義上的傳統買賣或者服務行為,微信點贊、微信交易等類似行為還無法納入其中,難以適用?!毒W絡交易管理辦法》并沒有為微信集贊營銷模式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
另外,由于微信賬號的虛擬性、臨時性等特點,微信平臺營銷商也不可能辦理相應的工商注冊手續,反而可以隨意刪除其發布的信息,并不符合市場秩序管理的要求。因此,建議國家加快關于網絡交易行為的立法,使網絡交易更加有法可依。
二、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而且存在違約和欺詐的嫌疑。
剛修改生效不久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后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作為微信集贊交易平臺,它并不能對商品信息進行充分的披露和展示,朋友圈中的商品或服務推廣消息,一般不會顯示銷售額、商品價格,缺少購買者信用評價和對貨物質量的評價,甚至不會列出商品的尺碼、顏色、月銷量、評分、商品詳情、成交記錄等。消費者無法通過微信平臺提供的信息充分了解商品和服務,消費者的知情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商家“點贊送禮”活動作為宣傳企業及產品,擴大商家的知名度的一種形式和方法,消費者按照活動內容達到了商家的要求后,雙方就已經達成了民事合同。商家如果無故變更,那就有違約和涉嫌欺詐的行為,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和法律責任。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目前微信存在個體責任不明確,商家的懲罰措施缺失等問題,一旦發生糾紛,處理起來也較難。
三、消費者在微信集贊的交易中如何維權?
在目前情形下,可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將商家在微信平臺發布點贊活動視為“要約”,微信用戶轉發廣告并集滿“贊”就屬“承諾”,至此可視為雙方形成了合同。商家不兌現承諾系違約行為,要承擔違約責任;如果商家存在虛假宣傳、商業欺詐等行為,也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或者當地工商部門投訴。另外,在集滿贊后,要通過轉存、收藏、截圖等形式保留好證據,若發生問題可第一時間投訴,相關部門可據此快速認證,維護合法權益。
7月10日起,由市場監管總局起草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網店刷好評、刪差評被行政處罰等36種情形擬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此次修訂,是對自2016年4月起實施...
別再開掛搶紅包,這樣做可能犯法,騰訊獲賠475萬!開掛搶紅包是違法行為,這款APP徹底涼涼。 微信搶不到紅包 其實不是你手速慢 而是有些人開了掛! 這種類似的外掛軟件很多 然而其中暗含知識產權侵權...
我國現行的《專利法》規定,專利分為三個類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專利的申請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個人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對于企業來說,如果研發的技術成果未及時申請專利保護,一旦技術泄露,將造成重大損失。 ...
2017年12月,周某加入了一個名叫“賣命群”的QQ群。不久,一個叫“茉莉花開”的網友在群里發布了一條信息:想讓一個人消失,有沒有人可以接單? 生活拮據的周...
“兩頭婚”流行于江浙地區,是男女雙方在辦完結婚登記手續后,所選擇的婚后生活方式,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取”、&ldq...
很多人由于不熟悉繼承法律制度,更是缺少實務經驗,導致其所設立的遺囑因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要件或因存在歧義等導致引發糾紛,尤其是在《民法典》已頒布實施且對設立遺囑的形式要件要求更為嚴格的情況下。 遺囑設立主...
移動支付正改變著我們的購物方式、社交方式、生活方式,移動支付在給我們不斷帶來便利的同時,安全隱患和風險也存在著。在使用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增強金融安全意識,提高自身移動支付風險防范能力。 一、確保手機安全,...
失信和限高都能限制被執行人的特定行為,二者性質相同,但略有區別。 失信即失信被執行人,是指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并具有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抗拒執行等法定情形,從而被人民法院依法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
一是注意寫全發票抬頭。目前有些企業的財務人員,由于自身財務制度欠缺,取得發票抬頭填寫不全、寫簡稱的情況比較多。但根據上述規定,簡寫單位名稱顯然存在一定的隱患。因此,企業財務人員要及時告知企業相關部門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取得合規發票,一定要要求...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醫美的普及,大眾對醫療美容服務需求旺盛,醫美行業紅利一路高漲。但近些年醫療事故的頻發,以及大眾維權意識的提高、政府規范醫美行業舉措的成熟,使得如何規避經營中的眾多法律風險成為當下醫美行業的關注焦點。本期內容將關注醫美機構的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