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個體診所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及醫療損害的賠償責任,就是指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在醫療過程中因過失,或者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無論有無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或者其他損害,應當承擔的以損害賠償為主要方式的侵權責任。具體多大的責任,需根據事故的性質來判斷。
個人申辦的診所,一般來說法人和負責人是一個人,且法人必須要有醫師執業證,并滿足獲到醫師資格證5年以上。如果個體診所法人和負責人不是一個人,那么責任的分配就是個體診所的法定代表人對外代表診所承擔責任,診所負責任人對內承擔相應的責任。
擴展資料:
個體診所負責人的相關法律規定: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第十三條
在城市設置診所的個人,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醫師執業技術考核合格,取得《醫師執業證書》;
(二)取得《醫師執業證書》或者醫師職稱后,從事五年以上同一專業的臨床工作;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醫師執業技術標準另行制定。 在鄉鎮和村設置診所的個人的條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第十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置醫療機構,由政府指定或者任命的擬設醫療機構的籌建負責人申請;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設置醫療機構,由其代表人申請;個人設置醫療機構,由設置人申請;兩人以上合伙設置醫療機構,由合伙人共同申請。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依據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及本細則審查和批準醫療機構的設置。 申請設置醫療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準:
(一)不符合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二)設置人不符合規定的條件;
(三)不能提供滿足投資總額的資信證明;
(四)投資總額不能滿足各項預算開支;
(五)醫療機構選址不合理;
(六)污水、污物、糞便處理方案不合理;
(七)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十七條
對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的,責令其停止執業活動,沒收非法所得和藥品、器械,并處以三千元以下的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其停止執業活動,沒收非法所得和藥品、器械,處以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因擅自執業曾受過衛生行政部門處罰;
(二)擅自執業的人員為非衛生技術專業人員;
(三)擅自執業時間在三個月以上;
(四)給患者造成傷害;
(五)使用假藥、劣藥蒙騙患者;
(六)以行醫為名騙取患者錢物;
(七)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它情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法人
百度百科——《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只有考出醫bai師資格證的才能當法人代表和負責人,出了事當然是法人代表和負責人負責,一般如果你是外行,人家有有醫師證,應該不會和你合作,直接自己開就行了,何必搞的那么麻煩呢,護士是不可以開診所的,
個人在城市設置診所條件:
(一)經醫師職業技術考試合格,取得《醫師執業證書》
(二) 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后,從事五年以上du同一專業的臨床工作;
同時附:私人診所設置申請者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一)非在職醫務人員,有執業醫師資格,經注冊后在醫療zhi機構中執業滿5年;
(二)設置二級西醫或三級中醫診療科目診所的,申請人應具有dao副主任醫師或以上職稱;
(三)男性年齡在65周歲以下,女性年齡在60周歲以下,且身體健康;
(四)離退休的衛生技術人員須經原工作單位同意;
(五)注冊資金:私人西醫診所不少于30萬元,私人中醫診所不少于15萬元;
(六)具有常住戶口。
(七)診所場地必須長期固定(非申請人所有,需有5年以上租賃協議)內并且符合衛生部頒布的《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要求,以1名醫容生,1名護士計,使用面積不小于40平方米,聘用衛技人員每增加1名,面積增加10平方米。
(八)符合xxx市區域衛生規劃和當地的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開個體診所的條件:
診所是為患者提供門診診斷和治療的醫療機構,不設住院病床(產床),只提供易于診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服務。
一、人員
(一)至少有1名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經注冊后在醫療、保健機構中執業滿5年,身體健康的執業醫師。
(二)至少有1名注冊護士。
(三)設醫技科室的,每醫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應專業的衛生技術人員。
二、房屋
(一)建筑面積不少于40 平方米。
(二)至少設有診室、治療室、處置室。
(三)每室獨立且符合衛生學布局及流程。其中治療室、處置室的使用面積均不少于10 平方米;如設觀察室,其使用面積不少于15平方米。
三、設備
(一)基本設備。
診桌、診椅、方盤、紗布罐、診察凳、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壓舌板、藥品柜、紫外線消毒燈、污物桶、高壓滅菌設備、處置臺。
(二)急救設備。
氧氣瓶(袋)、開口器、牙墊、口腔通氣道、人工呼吸器。
(三)有與開展的診療科目相應的其他設備。
其中,臨床檢驗、消毒供應與其他合法機構簽訂相關服務合同,由其他機構提供服務的,可不配備化驗室和消毒供應室設備。
四、具有國家統一規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范,制定診所人員崗位職責。
五 、注冊資金到位,數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確定
請采納謝謝
1. 為加強對私人診所的管理,促進私人診所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衛生部《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對私人診所的設置和監督管理制定本暫行規定。
2. 私人診所設置申請者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一)非在職醫務人員,有執業醫師資格,經注冊后在醫療機構中執業滿5年;
(二)設置二級西醫或三級中醫診療科目診所的,申請人應具有副主任醫師或以上職稱;
(三)男性年齡在65周歲以下,女性年齡在60周歲以下,且身體健康;
(四)離退休的衛生技術人員須經原工作單位同意;
(五)注冊資金:私人西醫診所不少于30萬元,私人中醫診所不少于15萬元;
(六)具有常住戶口。
(七)診所場地必須長期固定(非申請人所有,需有5年以上租賃協議)并且符合衛生部頒布的《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要求,以1名醫生,1名護士計,使用面積不小于40平方米,聘用衛技人員每增加1名,面積增加10平方米。
(八)符合xxx市區域衛生規劃和當地的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3. 凡申請設置私人診所,應向戶籍所在地的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并提交如下材料:(一)設置申請書(必須申明是營利性醫療機構);
(二)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選址報告和建筑設計平面圖;
(四)其他材料(身份證復印件、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注冊資金證明材料、縣或以上醫院出具的健康體檢表、醫師資格證書和醫師執業證書,個人工作簡歷,離退休人員提供原單位同意證明,租賃房屋的需提交租賃協議)。
4. 衛生行政部門受理后,根據本規定和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在20個工作日內作出批準或者不予批準的書面答復。被批準的,應向申請人發給《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應注明為營利性醫療機構)。
沒有診所之間距離多少的法規。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對申請開辦個體診所的人員有規定。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三條規定:
在城市設置診所的個人,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 經醫師執業技術考核合格,取得《醫師執業證書》;
(二) 取得《醫師執業證書》或者醫師職稱后,從事五年以上同一專業的臨床工作;
(三)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醫師執業技術標準另行制定。
在鄉鎮和村設置診所的個人的條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執業醫師法規定,從醫五年并取得主治醫師職稱可以申請個體行醫.
不過,大部分地區的實際情況是只要取得執業醫師資格5年就可開門診.
還有就是沒有醫師資格,可以自己做法人,找有醫師資格做負責人.
一、你的申請設置醫療機構必須符合轄區《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醫療機構基 本標準》;
二、你本人必須符合衛生部《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二條規定,否 則不得申請:
(一)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單位;
(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個人;
(三)醫療機構在職、因病退職或者停薪留職的醫務人員;
(四)發生二級以上醫療事故未滿五年的醫務人員;
(五)因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已被吊銷執業證書的醫務人員;
(六)被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七)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三、申請時需提供下列材料
1、設置醫療機構申請書
2、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
3、選址報告和建筑設計平面圖。
四、申請設置以“中心”作為醫療機構通用名稱的醫療機構名稱由省衛生廳審批
希望能幫到你!
衛生工作制度 1、把愛國衛生運動列入衛生室工作日程,認真抓落實,成為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2、使用門診日志,有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用品消毒、滅菌記錄,對消毒產品、一次性醫療器械進行索證、驗收、登記。 3、認真搞好室內、環境和個人衛生,認真執行隔離消毒制度,搞好污物、垃圾處理,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4、建立每日清掃和每周大清掃的衛生制度,節假日大搞衛生活動。 5、認真抓好衛生檢查、競賽、評比,定期公布檢查結果。
診斷室工作制度 1、遵守工作紀律,不遲到,不早退,工作時間不脫崗。 2、認真填寫門診日志,按規定建立各類檔案,要求管理規范化。
3、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堅持查對制度。 4、保持環境整潔,落實消毒措施。
5、開展便民服務,服務熱情、耐心,樹立良好醫德。 治療室工作制度 1、經常保持室內清潔,凡做完一項處置,要隨時清理。
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員及治療患者外,不許在室內逗留。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各種藥品分類放置,標簽明顯,字跡清楚。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進入治療室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4、無菌持物鉗浸泡液每天更換1次(器械消毒液),頭皮針、靜脈導管酒精浸泡液經常保持75%的濃度。
5、已用過的注射用具要隨手清理、清點,每日更換。 6、無菌物品須注明滅菌日期,超過1周者重新滅菌。
處置室工作制度 1、凡各種注射應按處方或醫囑執行。對過敏的藥物必須按規定做好注射前的過敏試驗。
2、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對患者熱情、體貼。 3、密切觀察注射后的情況,發生注射反應或意外,應及時進行處置,并報告醫師。
4、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定,操作時應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換。
保證消毒液的有效濃度。注射應做到每人一針一管。
5、準備搶救藥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檢查,及時補充更換。 6、室內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樣培養。
7、嚴格執行隔離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換藥時除固定敷料外(繃帶等),一切換藥物品均需保持無菌,并注明滅菌日期,超過1周者重新滅菌。
無菌溶液超過3日要重新消毒。 9、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換2次。
10、換藥時,先處理清潔傷口,后處理感染傷口。 11、特殊感染不得在處置室內處理。
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制度 1、診所負責人為責任疫情報告人。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法定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應在規定的時限內,向縣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2、診所人員要認真學習《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傳染病防治知識,熟練掌握傳染病診斷、報告、隔離消毒及疫情處理的程序,切實增強傳染病疫情報告意識,發現傳染病例要認真做好傳染病登記,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在規定時限內向縣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3、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和傳染病疫情,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否則將依法追究責任。
4、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甲型H1N1流感病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時,必須在2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一、醫療事故調解的過程是怎樣的 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愿原則,并應當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
醫療事故調解的方式 (1)醫患雙方自行調解;雙方對醫療事故的賠償責任達成一致協商意見的,可簽定書面的調解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醫療事故的概況,以及雙方協商確認的賠償金額等內容,并由雙方簽字確認。 (2)請求衛生行政部...
民辦診所因存在醫療過錯被判擔責三成 死者家屬獲賠15萬元輸液致死引官司 三次鑒定定因果判診所擔責三成 九龍坡區法院審理認為,西南政法大學司法鑒定所在鑒定過程中,通過召開醫患雙方見面會確認醫療過程中的相關事實,審閱病案鑒定材料以及組織專家進...
DC躉暢咨詢:你這屬于個體診所門診,不是醫藥公司。其實很簡單,不需要加盟。滿足幾個要素就可以,首先人員:要有執業醫師,滿5年注冊的醫師執照,要有護士,護士證。其次場所:一定面積的房子,一般不能少于50平,地理位置也有要求。
民辦診所因存在醫療過錯被判擔責三成 死者家屬獲賠15萬元重慶患者李女士因心慌、乏力,到重慶市九龍坡區民辦的余霞診所輸液治療,期間出現煩燥、口吐泡沫等癥狀,雖經重慶市九龍坡區第一人民醫院搶救,仍不幸去世。死者家屬將余霞、余霞診所及九龍坡區第一...
1.醫院法律法規培訓內容 原發布者:柏華林法律法規培訓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一)適用主體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經注冊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的專業醫務人員。(二)授權性規定1、在注冊的...
10人從6000人中脫穎而出,接受免費整形,黃陂的黎女士一度以為自己很幸運。然而,她在美容診所辦理了相關手續,并接受手術后,卻背上了5萬多元的債務。原來,黎女士辦的是貸款手續,按照合同她每月要還貸。黎女士當時是否知道自己辦的是貸款手續?對此...
一、醫療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 診療活動的主體是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這里的醫療機構是指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提供醫療服務的機構及個人診所。醫務人員分為專業醫務人員和社會醫務人員。根據《執業醫師法》的規定,專業醫務人員是指依法取得執業醫師...
現實生活中有諸多醫療事故糾紛事件,那么醫療事故的糾紛必然會涉及到法律責任的處理問題。那么,當發生醫療事故糾紛的時候,找誰來賠償呢?醫療事故的責任主體是誰呢?下文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醫療事故的責任主體相關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用! 醫療事故...
修復儀只能修理硫化的電瓶,95%的修不好,要修好電瓶必須手工加機器綜合修理,我開電瓶修理部20年了,2008年開始教徒弟,到現在大概也有三四百人吧,其中在其他地方買過修復儀或已經開店有70%,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理才發現只靠修復儀根本修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