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突發事件具有四個明顯特點:
一是突然性。突發事件的發生帶有很強的隨機性,暴發突然,蔓延迅速,始終處于急速變化之中,容易引發連鎖反應。
二是不確定性。突發事件各有各的情況,很難對某一個事件的形成、發展、演變給出一個明確的客觀判斷。
三是社會性。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勢必會給事發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損失,并很快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
四是決策的非程序化。對突發事件的處置必須打破常規,省略很多程序,由現場指揮員直接決策,負責指揮處置,而不能按部就班地層層召開會議研究。
應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機構在突發事件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后管理過程中,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關活動。
應急管理是對突發事件的全過程管理,可分為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四個過程。
應急管理機制包括隱患排查監控機制、突發事件監測預警機制、信息報告和共享機制、應急處置協調聯動機制、社會動員機制、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機制。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各級黨委、政府負責做好本區域的應急管理工作。在政府應急管理組織的協調下,各相關單位按照各自的職責和權限,負責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
企業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職責,建立與政府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相匹配的應急體系。 3、預防為主,防救結合。
貫徹落實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原則。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
4、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加強區域合作和部門合作,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快速應對機制。
充分發揮專業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社會公眾的基礎作用。 5、社會動員,全民參與。
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發揮企事業單位、社區和志愿者隊伍的作用,動員企業及全社會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依靠公眾力量,形成應對突發事件的合力。同時,增強公眾的公共安全和風險防范意識,提高全社會的避險救助能力。
6、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增強應急救援能力;依法規范應急管理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7、信息公開,引導輿論。在應急管理中,要滿足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做到信息透明、信息公開,但是,涉及國家機密、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的信息除外。
不僅如此,還要積極地對社會公眾的輿情進行監控,了解社會公眾的所思、所想、所愿,對輿情進行正確、有效引導。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可愛的ppw
實驗室安全知識、實驗操作基本知識考核題(含答案)一、選擇題(多選)1、把玻璃管或溫度計插入橡皮塞或軟木塞時,常常會折斷而使人受傷。下列不正確的操作方法是:(標準答案:C)A.可在玻璃管上沾些水或涂上甘油等作潤滑劑,一手拿著塞子,一手拿著玻璃管一端(兩只手盡量靠近),邊旋轉邊慢慢地把玻璃管插入塞子中B.橡皮塞等鉆孔時,打出的孔比管徑略小,可用圓銼把孔銼一下,適當擴大孔徑C.無需潤滑,且操作時與雙手距離無關2、不慎發生意外,下列哪個操作是正確的?(標準答案:D)A.如果不慎將化學品弄灑或污染,立即自行回收或者清理現場,以免對他人產生危險B.任何時候見到他人灑落的液體應及時用抹布抹去,以免發生危險C.pH值中性即意味著液體是水,自行清理即可D.不慎將化學試劑弄到衣物和身體上,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10-15分鐘3、以下物質中,哪些應該在通風櫥內操作?(標準答案:D)A.氫氣B.氮氣C.氦氣D.氯化氫4、超級恒溫水浴使用時錯誤的操作是:(標準答案:C)A.超級恒溫水浴內應使用去離子水(或純凈水),B.恒溫水浴內去離子水未加到“正常水位”嚴禁通電,防止干燒C.可以使用自來水5、大量試劑應放在什么地方?(標準答案:D)A.試劑架上B.實驗室內試劑柜中C.實驗臺下柜中D.試劑庫內6、高溫實驗裝置使用注意事項錯誤的是:(標準答案:D)A.注意防護高溫對人體的輻射B.熟悉高溫裝置的使用方法,并細心地進行操作C.如不得已非將高溫
安全生產法及相關法律知識重點:第一章 安全生產法律基礎知識 :1、廣義的法是指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認可,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狹義的法是指具體的法律規范,包括憲法、法令、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判例、習慣法等各種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國際條約也屬于成文法,我國社會主義法的形式以成文法為主。
2、我國社會主義法對人的效力,采用屬人主義與屬地主義相結合的原則。 3、按照法的創立和表現形式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有權制定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不成文法是指未經國家制定,但經國家認可的和賦予法律效力的行為規則,如習慣法、判例、法理等。
4、按照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層級劃分,法應當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 5、狹義的行政法規專指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行政法規的名稱通常為條例、規定、辦法、決定等。 6、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7、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治基本內容的精辟概括,其核心是依法辦事;有法必依是中心環節。 8、安全生產立法專指國家制定的現行有效的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等安全生產規范性文件。
9、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是:法律、法規、規章、法定的安全生產標準。 10、不同的安全生產立法對同一類或者同一安全生產行為做出不同法律規定的,以上位法的規定為準,適用上位法的規定。
上位法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下位法,下位法的數量一般多于上位法。 11、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具有同樣的約束力,法定安全生產標準主要是指強制性安全生產標準。
12、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對同一安全生產事項的技術要求,可以高于國家安全生產標準但不得與其相抵觸。 13、同一層級的安全生產立法對同一類型問題的法律適用上,應當適用特殊法優于普通法的原則。
第二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1、安全投入的決策主體:按照公司法成立的公司制生產經營單位,由其決策機構董事會決定安全投入的資金;非公司制生產經營單位,由其主要負責人決定安全投入的資金;個人投資并由他人管理的生產經營單位,由其投資人即股東決央定安全投入的資金。 2、安全生產法對生產經營單位人員資格的規定:一是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二是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筑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有關主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職三是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3、安全生產法第三十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以及危險物品的容器、運輸工具,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由專業生產單位生產,并取得專業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檢測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或者安全標志,方可投入使用。 4、生產、經營、儲存、使用危險物品的車間、商店、倉庫不得與員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內,并應當與員工宿舍保持安全距離,生產經營場所與員工宿舍應當設有符合緊急疏散要求、標志明顯、保持暢通的出口。
5、兩個以上生產經營單位在同一作業區域內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可能危及對方生產安全的,應當簽訂安全生產協議,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和應當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檢查與協調。 6、生產經營項目、場所有多個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與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賃合同中約定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生產經營單位對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
7、生產經營單位與從業人員訂立的勞動合同,應當載明有關從業人員勞動安全、防止職業危害的事項以及為從業人員辦理工傷社會保險的事項。 8、從業人員的權利:一是獲得安全保障、工傷保險和民事賠償的權利;二是得知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應急措施的權利;三是對本單位安全生產的批評、檢舉和控告權利;四是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的權利;五是緊急情況下的停止作業和緊急撤離的權利。
9、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義務:一是遵章守規、服務管理的義務;二是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義務;三是接受安全培訓,掌握安全生產技能的義務;四是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時報告的義務。 10、安監部門監督檢查時行使的職權:現場檢查權、當場處理權(對一般違法行為)、緊急處置權(重大隱患)、查封扣押權(15日內作出處理決定) 11、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
一、演習項目 XXX輪年月日,在XX位置,模擬船舶航行與它船發生碰撞事故,為了迅速控制事故發生對船舶安全影響,減少損失,全體船員按照船舶的應急預案采取措施。同時,船長迅速與公司指定人員溝通聯系,取得公司的岸基支持。 二、演習背景 XXX輪2...
1.應急管理方面法律法規有哪些內容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各級...
1.應急管理方面法律法規有哪些內容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各級...
1.關于電的法律法規 安全用電制度 1.要樹立安全、節約的用電思想。2.嚴禁生活上使用電加熱器具(包括電爐、電取暖器、電水壺、電飯煲、電熱杯、熱得快、電熨斗、電吹風等)。3.電源、電閘下方禁止擺放易燃物品和儀器設備。4.嚴禁超負荷用電,嚴禁...
1.對煤礦安監員的培訓有哪些具體要求 1、了解煤礦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增強法制觀念,能依法嚴格進行安全檢查。2、掌握本崗位的安全工作職責及安全管理制度;了解煤礦生產技術知識;掌握《煤礦安全規程》等的有關規定;熟練掌握煤礦現場安全管...
1.我國有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法律法規有哪些 1. 關于突發性事件、應急管理的相關規定散見于各類法律以及行政法規之中。現按大類梳理一二。2. 安全保護類: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關于原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關于預...
1.醫院法律法規培訓內容 原發布者:柏華林法律法規培訓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一)適用主體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經注冊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的專業醫務人員。(二)授權性規定1、在注冊的...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關法律法規有那些 涉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律法規;1. 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2. 法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3. 部門規...
1.我國核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是怎樣的 我國核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和我國的法律法規體系是相應的,分為國家法律、國務院條例和部門規章。截至2014年4月,共有法律1部,行政法規7項,部門規章27項,導則89項,共計124項法規。國家法律國家法律是法律...
1.建筑施工中三級安全教育指什么,各多少學時 三級安全教育是指公司、項目經理部、施工班組三個層次的安全教育三級安全教育要有執行制度,培訓計劃,三級教育內容、時間及考核結果要有記錄。按有關規定:(1)公司教育內容:國家和地方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