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醫療糾紛日益受到重視。頻繁發生的醫療糾紛導致醫患關系的緊張,甚至會導致矛盾和沖突,處置難度越來越大,給患者、醫護人員乃至醫院造成極大的損害。因此,醫院要重視醫療糾紛造成的危害,提高醫療安全管控和防護,包括完善醫療糾紛調處機制,構建智能信息化的醫療糾紛系統等,來加強醫療糾紛的管理,改善醫療服務流程和質量,不斷提升醫院醫療安全以及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那么,如何提高醫療安全管控和防護?
首先,了解醫療糾紛的發生原因
醫療糾紛的產生主要包括醫療過失糾紛和非醫療過失糾紛兩大部分,也被稱為醫源性和非醫源性兩種因素。
1、由醫源性造成的醫療糾紛,包括以下5點。
(1)醫療事故引起的糾紛。
(2)醫療差錯引起的糾紛。
(3)服務態度引起的糾紛。
(4)法律意識淡薄,長期對患者權利(含知情同意權)。
(5)忽視醫療制度和操作規程,醫療技術不規范。
2、由非醫源性造成的醫療糾紛,常見的有以下3點。
(1)缺乏醫學知識和對醫院規章不理解。
(2)病人及家屬不良動機造成的糾紛(如經濟利益)。
(3)病人對醫學的期望過高。
醫療糾紛的分類
調查醫療糾紛增多的因素,常見以下三種。
1、群眾醫療保健知識水平提高和法律觀念自我保護意識增強,病人開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2、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但新技術的使用還存在許多未知的情況,可能帶來一些新的醫療糾紛。
3、醫患之間的關系因醫療保險的實施而呈現多元化。醫療保險的實施使原來醫患兩者之間的關系變成了醫、患和第三方之間的關系,可能帶來一些新的糾紛。
醫療安全三大原則
1.以質量為核心
建議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其一是提高醫療質量,為病人提供優質、可靠和安全的醫療服務是消除醫療糾紛的關鍵所在。
其二是提高服務質量,主動、熱情、周到、細致和滿意的服務是消除醫療糾紛的重要因素。
2.以培訓為基礎
培訓是為了提高醫療風險意識,確保醫療工作依法、規范、科學有序,維護醫院、醫務人員和患方的合法權益,醫務人員應具備以下五點意識。
一是法規意識:依法執業;遵守診療常規和技術操作規范。
二是質量意識:合理檢查、明確診斷、合理用藥、科學治療、確保療效、保障安全、維護健康。
三是服務意識:努力提供優質、安全、便捷的醫療服務。被動服務-滿意服務-主動服務-感動服務
四是安全意識:遵守診療常規,履行告知義務,完善簽字手續,規范書寫病歷,加強醫患溝通,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五是效益意識: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以預防為重點
預防醫療糾紛是醫療工作的系統工程,需要醫務人員從細節、環節和過程入手,嚴格遵守醫療規程,認真履行各項義務,全面維護患方權益。建議以下三方面入手:
其一是加強醫患溝通,醫患溝通是診斷、治療所必需。良好溝通有助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避免糾紛的基礎。 溝通產生信任,信任促成和諧,和諧消除糾紛。
其二是尊重患者選擇,患方的選擇是維系醫生與患者間治療與被治療關系的核心。重要的檢查、治療、藥物的使用,要向病人或家屬進行交待,征得同意方可實施,同時必須履行監護人簽字手續,這是醫療管理的法律規程,不可或缺。
其三是構建信息系統,利用醫院信息系統對醫療質量的各環節進行實時、動態、有序控制管理,進一步提高醫療安全管理,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引進科進醫療糾紛預警管理系統,內置先進“醫患預警機制”模型:通過德爾菲法等分析法篩選出風險預警指標,并為指標賦以權重分值,對醫療服務中現有或潛在風險進行識別和分析,結合多種質量管控工具,實現有效風險管理、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此外,根據醫療糾紛事件的歷史過程,基于患者全就診過程的數據進行建模分析,結合根本原因分析法,挖掘海量數據信息,形成糾紛事件分析框架和風險監測指標,建立醫療風險預警體系,以期科學、持續、有效進行事前監控和干預。部分亮點如下。
4.投訴登記自定義
醫院可根據自身需求,自定義糾紛登記表格,支持信息的自動調閱,支持患者基本信息和診療信息自動調閱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縮短資料查詢時間,減少重復勞動,節約成本。
(1)智能投訴分發
當投訴信息登記后,在科進糾紛管理系統引導下,自動流轉到相關科室進行處理。此外,對于重大糾紛事件,還能協助建立多級應急預案,聯合多部門來共同化解醫療糾紛。
(2)規范處理流程
通過系統,能幫助醫院構建標準化醫療糾紛處理流程,統一糾紛處理的方法,落實責任到個人,并強化執行意識和處理效率,有效地避免糾紛的升級,提升患者滿意度。
(3)智能監督提醒
系統可設置任務節點提醒機制,對事件的處理人和審批人進行時間預警提醒,有效提高醫院對患者投訴的響應速度,提升糾紛事件的處理效率和質量,避免患者情緒激化。
(4)智能統計分析
系統可提供多樣化統計報表,滿足醫院多維度統計需求,協助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PDCA閉環管理,幫助醫院持續化改進,構建滿足醫院潛在投訴需求預防機制。
(5)管理可視化
系統可提供糾紛事件的實時監控記錄,方便醫院管理者清晰了解醫院各科室患者投訴情況,加強對重點案件管控,及時發現問題、改善服務質量和提高管理水平。
通過多所醫院實踐證明,建立科進醫療糾紛預警管理系統,能針對不同醫療風險等級進行實時干預,使醫療糾紛和醫療投訴量大幅降低,助力構建友好的醫患關系,減少因糾紛事件產生的各類型經濟損失,提高醫院聲譽.
1.國家公安部門對醫鬧現場的處理依法和執行條例有哪些 最新打擊醫鬧國家文件規定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站消息,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央綜治辦、公安部、司法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維護醫療秩序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及時做好醫療糾...
1.與醫療機構相關的法律法規 1、醫療機構管理條例2、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3、醫療事故處理辦法4、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5、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6、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7、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8、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1.我國現行對醫療器械管理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 《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規定》(局令第5號) 《醫療器械生產監督管理辦法》(局令第12號) 《醫療器械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管理規定》(局令第10號) 藥品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局令第24號) 醫療...
如何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 ⑴醫院管理者和醫務人員應熟悉掌握常用的衛生管理法律、法規。 ⑵加強醫療服務...
醫療糾紛防范與處理醫療糾紛防范與處置機制為防范醫療糾紛的發生,切實做好糾紛發生后處置工作,有效保障患者、醫院及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特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機制。一、醫療糾紛防范(一)強化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
醫療糾紛防范及處理為防范醫療糾紛的發生,切實做好糾紛發生后處置工作,有效保障患者、醫院及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特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機制。一、醫療糾紛防范(一)強化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責任意識、依法執業意識...
1.衛生院安全生產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二整治治理的范圍、內容和方式 (一)整治治理范圍:全鎮各醫療衛生單位,包括各村衛生所和營利性診所。 (二)整治治理內容:全面排查治理衛生院基礎設施、技術裝備、工作環境、車輛管理、食品衛生、傳染病防治等方面...
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辦法有哪些呢?如何才能做好醫療糾紛的防范和糾紛發生后處置工作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有關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辦法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了解! 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辦法有哪些 一、醫療糾紛防范 (一)強化醫務人員的法律意...
1.學習衛生法律法規的感想 學習衛生法律法規的感想如下:1. 合法。合法要求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必須注意五個環節。首先自身必須合法,即主體資格合法,必須是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規定的行政機關;第二,行政執法行為必須合法,必須嚴格按法律規定...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關法律法規有那些 涉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律法規;1. 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2. 法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3. 部門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