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要給“借殼”下一個簡單的定義,那就是在控制權變更的情況下,置入資產超過上市公司前一年資產規模(100%)的換股并購。
避免控制權變更現兩大手法
“再融資+收購”兩步走繞開重組
與前述在換股并購框架下的規避不同,另一種手法則是繞開審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證監會上市部,試圖通過“定增融資+收購資產”分兩步走完成大體量資產的注入,其依據為《重組辦法》第二條:上市公司按照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的發行證券文件披露的募集資金用途,使用募集資金購買資產、對外投資的行為,不適用本辦法。既然連重組都算不上,更不用提借殼了。
此前,天齊鋰業、成城股份等多家公司均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了大體量資產,最近涌現的案例則是1月中旬公布方案的大元股份,其擬以20億元的評估值收購瀏陽河酒業。換股并購對于公司而言是一條注定艱險的道路,正如本報《大元股份暢飲瀏陽河不容易》一文所分析的,除非變戲法一般掏出20億元現金,否則必定構成借殼上市。由于大元股份的控制權曾發生變更,如果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對象是實際控制人,又會因為“累計首次原則”觸及借殼紅線。因此,非公開發行是其沒有選擇的選擇。
當然,試圖通過再融資規避借殼并不容易。在第二條之外,《重組辦法》第四十二條還規定:特定對象以現金或者資產認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后,上市公司用同一次非公開發行所募集的資金向該特定對象購買資產的,視同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
換而言之,資金提供方與資產提供方不能重合。2012年底,博盈投資非公開發行方案之所以引起市場極大的關注,就是由于發行對象之一與標的公司屬于同一實際控制人所有,公司的實際控制權也發生了變更。對此,公司在方案中表示,兩者重合部分比例較低,不適用前述第四十二條。但是,何等重合比例為監管紅線,則至今不得而知。
就在春節前,菲達環保提出了一份非常有趣的非公開發行預案,公司擬向巨化集團發行6316萬股,后者全部以現金認購,小部分募資用于收購巨化集團旗下的清泰公司和巨泰公司。發行完成后,巨化集團成為菲達環保的控股股東。
向巨化集團發行募資,又購買其旗下的資產,看似符合第四十二條的情形。同時,實際控制人由諸暨市國資變為浙江省國資。如此難免引人疑惑:公司是否打了借殼的擦邊球?
對此,一位資深并購人士向上證報記者解釋,稱該方案不存在這個問題,原因是其購買資產規模未達到重大資產重組的標準,“重組有三個‘50%’標準。在實踐操作中,低于此標準可以提交上市部并購重組委審核,也可以通過先定增融資,再收購資產走發行部審核。巨化集團相當于用現金和小體量的資產參與了菲達環保的非公開發行。”
不過,如果新控制人利用現金和大體量資產,如資產總額大于上一年上市公司資產總額的100%認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呢?“將現金部分看作配套融資,上市部只能審核這部分比例不大于25%的方案。25%以上,同時構成重組甚至借殼,應該由誰來審,至今沒有這樣的案例。”
因此,不排除有市場主體從博盈投資和菲達環保的案例得到啟發,試圖沖擊上市部與發行部之間的“灰色地帶”。“現有借殼認定標準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為什么是100%?我認為,控制權變更加上資產注入行為足以定義借殼的實質。”前述并購人士認為。2%,才可免于提出要約收購豁免申請。
換而言之,資金提供方與資產提供方不能重合。2012年底,博盈投資非公開發行方案之所以引起市場極大的關注,就是由于發行對象之一與標的公司屬于同一實際控制人所有,公司的實際控制權也發生了變更。對此,公司在方案中表示,兩者重合部分比例較低,不適用前述第四十二條。但是,何等重合比例為監管紅線,則至今不得而知。
就在春節前,菲達環保提出了一份非常有趣的非公開發行預案,公司擬向巨化集團發行6316萬股,后者全部以現金認購,小部分募資用于收購巨化集團旗下的清泰公司和巨泰公司。發行完成后,巨化集團成為菲達環保的控股股東。
向巨化集團發行募資,又購買其旗下的資產,看似符合第四十二條的情形。同時,實際控制人由諸暨市國資變為浙江省國資。如此難免引人疑惑:公司是否打了借殼的擦邊球?
對此,一位資深并購人士向上證報記者解釋,稱該方案不存在這個問題,原因是其購買資產規模未達到重大資產重組的標準,“重組有三個‘50%’標準。在實踐操作中,低于此標準可以提交上市部并購重組委審核,也可以通過先定增融資,再收購資產走發行部審核。巨化集團相當于用現金和小體量的資產參與了菲達環保的非公開發行。”
不過,如果新控制人利用現金和大體量資產,如資產總額大于上一年上市公司資產總額的100%認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呢?“將現金部分看作配套融資,上市部只能審核這部分比例不大于25%的方案。25%以上,同時構成重組甚至借殼,應該由誰來審,至今沒有這樣的案例。”
因此,不排除有市場主體從博盈投資和菲達環保的案例得到啟發,試圖沖擊上市部與發行部之間的“灰色地帶”。“現有借殼認定標準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為什么是100%?我認為,控制權變更加上資產注入行為足以定義借殼的實質。”前述并購人士認為。
一、創業板是否可以借殼上市 創業板不能借殼上市,具體原因如下: (一)因為證監會對創業板的股票有嚴格的要求,創業板的股票的風險通常比A股的風險大很多。而借殼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關聯交易,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些關聯...
私募基金法律風險上市退出的法律風險借殼上市的第一步就是選擇一個好的殼,而愿意出售殼的上市公司通常已經走投無路,在經營和治理方面無力回天,大股東才會愿意出售賣殼。為了讓殼賣出一個更好的價錢,出賣方往往有可能隱瞞一些隱性債務,這就需要買殼方聘請...
殼資源融資 殼資源融資一般來講包含買殼上市融資和借殼上市融資兩層含義。所謂買殼上市就是指非上市公司通過收購上市公司,獲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權之后,再由上市公司收購非上市的控股公司的實體資產,從而將非上市公司的主體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實現非上市的...
一、借-殼上市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為了更好的比較不同的會計方法在處理借-殼上市中的結果,我們現以同一案例為例,在改變一些基本的前提后,采用權益結合法、購買法、反向購買法、權益交易法四種不同處理方法,從而直觀的比較結果。 案例:假設A公司為上...
新三板將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最大的政策紅利,不掛牌將錯失千載難逢的機會。新三板掛牌要求并不算太高,上市時間短而快,監管層也一直強調企業掛牌新三板無需借殼。但部分公司仍由于自身資質、歷史沿革、成立時間、掛牌周期較長等因素限制選擇借殼。當然,股轉...
新的金融監管時代已來,未來強監管必將成為金融體系的常態,也是每一個企業家必須面臨的挑戰。打鐵還需自身硬,學習和理解政策在這個時代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新金融監管對實體企業的影響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獨角獸回歸有了新路,但門檻在提高...
借殼上市是指一家私人公司通過把資產注入一家市值較低的已上市公司,得到該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權,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資產得以上市。通常該殼公司會被改名。 直白地說,借殼上市就是將上市的公司通過收購、資產置換等方式取得已上市公司的控股權...
一、業績承諾的市場現狀2013年以來,我國并購重組數量逐年遞增,在國內A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日益火爆。具體如下圖所示:雖然成功實施的并購重組數量逐年遞增,但從國內外并購重組的發生頻率來看,七成都以失敗告終,而在中國并購的成功率僅為兩成,并購重...
中國證監會11月30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抄新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證監會新聞發言襲人鄧舸表示,借殼上市審核嚴格執行IPO審核標準,創業板2113不允許借殼上市。 創業板定位于服務創業型、成長型小微企業,具有高風險、...
?今年以來,IPO居高不下的否決率讓不少企業選擇了轉道并購重組。通過梳理發現,年內有11個并購標的曾經尋求獨立上市。IPO行不通就轉向并購重組,尋求上市公司收購,似乎成為很多企業新選擇。有投行人士也表示,投行股權融資業務方面的重心較去年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