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借-殼上市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為了更好的比較不同的會計方法在處理借-殼上市中的結果,我們現以同一案例為例,在改變一些基本的前提后,采用權益結合法、購買法、反向購買法、權益交易法四種不同處理方法,從而直觀的比較結果。
案例:假設A公司為上市公司,B為借-殼公司。合并當日A的凈資產為15000萬,股本為10000萬股;B公司凈資產為45000萬,股本為40000萬股,凈資產公允價值為120000萬,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的差異主要為固定資產、存貨引起;C公司100%控股B公司。A公司與B公司擬先進行資產置換,其差額105000萬,A公司以每股12元增發8750萬股普通股獲取B公司100%股權。
(一)權益結合法
如果A的控股股東為C,則A、B公司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買殼上市,既C先在資本市場控股A,然后對A注入優質資產B。站在C的角度,企業合并前后能控制的凈資產價值量并沒有發生變化。合并報表是以A、B的帳面數為基礎的,即不確認商譽也不影響未來利潤。
(二)購買法
此時A、B公司為非同一控制下企業的合并。在提出反向收購概念前,原則上采用購買法,其特點為A公司不僅是法律上的購買主體,也是會計報告的主體。A的合并成本是105000萬(8750萬*12=105000萬),等于B公司置換出資產后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不確認商譽。但合并報表是以A的帳面價值與B的公允價值為基礎編制,B公司帳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異65625萬(75000*105000/120000)主要為固定資產、存貨引起,未來需要待攤到生產成本中,從而巨額吞噬當期的凈利潤。
(三)反向購買法
這種方法是將法律上的被購買主體作為會計上的購買主體。B公司需模擬發行股票,其公允價值作為B公司的并購成本。B公司模擬發行股票數量的原則為:A公司原股東在A增發股票后所占比率53.33%(10000/18750),等于在B公司模擬發行股票后所占比率。B公司用于置換資產的股本為5000(40000*15000/120000)萬股,置換資產后股本為35000萬股,模擬發行39995(35000/46.67%*53.33%)萬股。每股公允價值為3元(105000/35000),所以模擬發行股票的公允價值為119985萬(39995*3),即合并成本為119985萬。A公司凈資產的可辨認公允價值是15000萬,商譽確認為104985萬。目前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合并下產生的商譽不予攤銷,而是在每年年末進行減值測試。該種方法使企業合并后產生了巨額商譽。
(四)權益交易法
我國在財會便(2009)17號文中第一次提到權益交易法這種會計處理方法,但該規定并沒有對什么是“權益交易法”以及具體原則進行進一步的闡述。但從“不得確認商譽或確認計入當期損益”的結果來看,與FA**的“資本互換(capital?transaction)”具有同樣的內涵,是一個反向資本結構調整。B公司是會計上的購買方法,其合并報表反映了被并購公司B公司的延續,法律上的母公司報表是A公司的延續。
該案例中,A、B公司先進行了資產置換,A便成為一個凈殼,根據財會便(2009)17號文的規定,企業購買上市公司,被購買的上市公司不構成業務的,購買企業應該按照權益性原則進行處理。可見,針對該案例,符合規定的方法是權益交易法,但為了更好的比較四種方法,我們進行了逐一測試。比較以上四種方法:權益結合法下,合并報表以上市公司與借-殼公司帳面價值為編制基礎,即不確認商譽,也不影響未來損益;購買法下,借-殼公司以公允價值為編制基礎,其與帳面價值的巨大差額會吞噬未來的凈利潤;反向購買法下,借-殼上市公司模擬發行股票,會產生巨額的商譽,盡管不用再以后年限攤銷,但存在減值風險,為以后財務買下隱患;權益交易法下,合并報表實際為借-殼公司報表的延續,反映了借-殼后實際控股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
二、如何判斷債務重組收益
隨著新破產法于2007年6月1日施行,ST類上市公司通過破產重整確認債務重組收益的情況逐漸增多。
根據新破產法,凡經審查認為重整申請符合破產法規定的,法院應當裁定債務人重整。債務人或者管理人應當自法院裁定債務人重整之日起六個月內,向法院和債權人會議提交重整計劃草案。由于重整計劃涉及債務重組,因此,不少ST類上市公司在法院批準重整計劃后即確認債務重組收益。
但是,監管中發現,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公司對重整計劃的履約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例如,一家因破產重整的上市公司在2008年三季報確認了約20億債務重組收益,但僅僅過了不到四個月,就發布不能按重整計劃如期執行債務清償的公告。
盡管如此,公司在2008年報編制過程中仍然堅持要確認債務重組收益。在此情況下,證監會要求公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謹慎性原則恰當地做出專業判斷。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借-殼上市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證監會強調,對于包括破產重整債務重組收益確認在內的重大專業判斷事項,上市公司必須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謹慎性原則做出審慎判斷,不得隨意判斷甚至不做判斷。更多問題,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一、創業板是否可以借殼上市 創業板不能借殼上市,具體原因如下: (一)因為證監會對創業板的股票有嚴格的要求,創業板的股票的風險通常比A股的風險大很多。而借殼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關聯交易,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些關聯...
如果要給借殼下一個簡單的定義,那就是在控制權變更的情況下,置入資產超過上市公司前一年資產規模(100%)的換股并購。避免控制權變更現兩大手法再融資+收購兩步走繞開重組 與前述在換股并購框架下的規避不同,另一種手法則是繞開審核發行股份購買資...
財政部日前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等準則使一些公司通過債務重組增加利潤收益的如意算盤落了空。針對一些公司對準則是否影響2000年度公司會計報表的疑問,近日財政部會計司會計準則組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準則在第16條中特別規定了該準則...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活動日趨活躍,比如借殼上市、業務整合、戰略轉型等等,并購重組也成了二級市場的熱門話題,并購重組的出現和活躍不僅發揮了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并促進了資產評估中介機構的發展和企業價值評估技術的進步。一...
引言:國內A股上市公司的收購歷來就是一個活躍及引人注目的市場,2018年,在金融去杠桿的形勢之下,A股持續低迷,收購上市公司控制權的交易愈發活躍。上市公司因其特具的融資能力、支付能力、廣告效應、價值發現功能,本身即為稀缺資源,也即所謂的...
(一)母借子殼整體上市的會計處理原則母借子殼整體上市,較多屬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可以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二)重大資產出售暨吸收合并的處理原則重大資產出售暨...
一、或有事項的涵義、特征及分類 一是或有事項的涵義。或有事項又稱不確定事項,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將或有事項的定義描述為:或有事項是指過去交易或事項形成的一種狀況,其結果須通過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予以證實。 二是或有事項的特征。結合或有...
一、債務人以低于債務賬面價值的現金清償某項債務新準則將債務人的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直接影響損益,而不再計人資本公積。同時根據國稅2003年6號令規定,債務重組的收益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所得稅,因此該處理稅法和會計處理上達成一致,不會...
一、什么是反向保理 二、反向保理特征三、反向保理的優勢四、反向保理注意事項 五、反向保理案例分析六、結語 反向保理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保理業務拓展方式,在現實生活中的需求量遠遠大于一般的保理業務,因為債務人對資金的需求要大于債權人,但在國...
資產并購總體上沒有股權并購的應用范圍廣,但對于目標公司具有優質資產但管理混亂且負債較多的情況,往往可以選擇資產并購。資產并購具體也包括兩種形式。一、以物抵債式并購以物抵債是指目標公司以其持有的資產,沖抵欠付并購方的債務,從而使作為債權人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