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個企業9個認為企業遇到法律問題才需要請律師,平時不需要法律服務
企業聘請法律顧問的主要目的是防范法律風險和糾紛,那種遇事才找律師的觀念已經過時了。沒有凡事在先的法律保障意識,等糾紛發生了,拿一個不利于自己的合同和殘缺不全的證據來到法庭上,可以預見的必然是不利后果甚至敗訴的風險。
商業風險可能存在于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某一階段,再一定程度上是能夠初步判斷和識別的。而法律風險往往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領域各階段,并且專業性的限制,難以被企業所洞察,也難以自我“診斷”和“治療”。
▼
律師的“顧問”行為往往是被動的。當顧問單位面臨爆發的實際法律風險時,才知道去尋求法律幫助,法律顧問往往扮演的是“消防員”的角色,法律顧問不是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是坐等問題出現,再去“救火”。
由于法律風險具有專業性、隱蔽性,企業很難自己事先全部洞察風險。被動式服務模式下,企業法律顧問被動地等企業來“找”來“問”,往往并不主動或者不便于主動作為。只有當風險引爆,才知道原來隱患早就存在。
10個企業9個認為我們公司規模小,沒有必要請法律顧問
就像大人和孩子都需要健康和防病一樣,預防疾病對孩子甚至可能更加重要。因為小公司抵御風險和損失的能力也低,所以一旦遇到法律風險,損失可能是致命的。
▼
同時,公司的發展壯大也離不開合理的股權結構、規范的運營、及時的收回欠款等,這些都需要法律顧問的幫助。
中小企業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促進市場繁榮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企業在日常的運營過程中必然產生著或者已經面臨著各方的法律風險,而且,更多的風險是呈“隱患”狀態,直到發展成“癌癥”企業才能發現。
很多企業都是在遇到了嚴重的法律糾紛之后才想到尋求法律幫助,但是很多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不得不付出慘重代價。無數類似第一部分調查的事實一再為我們敲響警鐘,企業必須猛醒,再也不能對“日常保健,定期體檢”掉以輕心。
10個企業9個認為我們公司成立時間短,沒有什么法律事務
不要將法律事務狹隘地理解為“打官司”。公司的規章制度的規范、合同的簽訂和管理、債權清收、項目談判等都需要專業法律人員的介入。
越是成立時間短的公司,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規范的運作模式,越需要專業律師、法律顧問的指導和幫助。
10個企業9個認為我們公司從未打過官司,所以不需要跟律師打交道
沒打過官司只能代表過去的狀態,不打官司也并不必然是最好的選擇。比如到期債權的清收、知識產權被侵犯等,都需要企業有運用法律武器主動維權的意識。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沒有企業可以生存在法律環境之外。
10個企業9個認為聘請法律顧問是消費性支出,不能創造經濟效益
創造經濟效益應該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增加收入,二是減少損失。達成交易、成功投資都需要律師的介入,是增收;收回欠款、討回賠償,難道不是增收嗎?這些沒有專業律師的幫助是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的。
10個企業9個認為我們公司有法務,所以不需要另聘律師做法律顧問
公司法務和專業律師擔任的常年法律顧問是兩類具有不同專長和優勢的共同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的人,他們需要密切配合才能使法律服務效益最大化。
內部法務可以內部人的身份,全時全方位地處理一般法律事務;外部律師顧問則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企業的法律構架和處理與對方律師、政府管理機關以及國家司法機關的關系,以職業法律人的身份處理需要法律技巧的專項法律事務。
▼
10個企業9個認為法律顧問所有律師都能做,所以選顧問主要考慮價格
市場經濟下的法律浩繁龐雜,律師術業有專攻,沒有全能的萬金油。都有資格做不等于都能做精做好。要選擇最善于提供企業法律服務的律師事務所和律師來提供服務,價格判斷,性價比最高才最具說服力。
傳統的法律顧問模式下,收費模糊。傳統法律顧問在簽訂顧問合同時,律師對企業的人員情況、業務開展等等情況都不了解,律師和企業雙方都不知道將來到底有多少事務需要用到律師。
所以,對于顧問費的收取幾乎完全沒有什么標準,看人下菜,企業有錢就多要一些,企業沒錢就少要一些;大律師多要一些,小律師少要一些,還互相心理不平衡,律師覺得錢少活多,企業覺得錢拿得多,活卻沒干多少。
10個企業9個認為法律顧問是靠律師個人服務,所以主要選律師而不是企業法務團隊
企業法律事務涉及公司法、合同法、勞動法、投資法、知識產權法等不同領域和部門,沒有一個律師是在這些方面都精通的,只有團隊服務才能真正做到專業最精、效率最高。
所以選擇一個部門完整、專門從事企業法律服務的律師事務所才是上選。
傳統法律顧問模式下,律師往往單兵作戰,傳統法律顧問服務,一般都是一個企業請一名律師,企業方方面面的法律事務由律師一個人完成,包括勞動用工、知識產權、對外貿易、股權糾紛等多領域的各項事務。
這種情況下,律師服務質量是難以保證的,因為再能干的律師都不可能所有專業都精通。
10個企業9個認為企業請法律顧問越是大所、名律師越好
最大最有名的往往意味著最昂貴的,但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有時候風味餐廳比五星酒店的菜更合口味也更具營養價值。
大所人多,各種層次的律師也多,可能到最后你并不知道是誰在為你服務;名律師一般都很忙,請顧問最重要的是在最需要的時候有人來幫忙。
一味貪圖法律顧問名氣,而將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由于律師沒有具體的量化的工作目標,所以,若律師缺乏責任心,企業法務則會是“蜻蜓點水”,“顧而不問”。
律師的反思
當我們擔任法律顧問的企業爆發法律糾紛,而我們又發現這個糾紛本來是可以通過事先防范,事先避免的時侯。
我們開始反思:我們應如何改進我們的服務模式,使我們能事先發現風險,防范風險,化解風險,化風險為效益,真正實現企業請律師就是為了不打官司的目的。
來源:網絡
在股權收購實踐中,一些投資者盲目自信,僅憑自己對目標公司的了解以及感覺就做出最終的決定,結果步入地雷陣。股權收購作為一項復雜的法律工程,成功與否既取決于前期對于目標公司狀況全面準確的調查掌握,也取決于收購過程中各種法律保障手段的有效設置。針...
【導讀】在股權收購實踐中,一些投資者盲目自信,僅憑自己對目標公司的了解以及感覺就做出最終的決定,結果步入地雷陣。股權收購作為一項復雜的法律工程,成功與否既取決于前期對于目標公司狀況全面準確的調查掌握,也取決于收購過程中各種法律保障手段的有效...
2022年1月17日,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提起公訴的貴州省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王富玉受賄、利用影響力受賄一案,對被告人王富玉以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利用影響...
就企業法律顧問的一般性而言,防范風險是企業聘請法律顧問的基本動機所在,也是律師在提供法律顧問服務的基本點。風險防范的重點,律師各有倚重:比如,有的律師將企業刑事法律風險作為重點,有的律師將合同風險管理作為焦點,有的律師則將重點放在勞動用工方...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相應的法制建設日臻完善,人們的權利意識、法律意識也在不斷的增強。但是,很多企業或人員還停留在法律是權利受到侵害時的一種補救措施的傳統看法上,而忽視了法律的預防功能。事實上,法律的預防功能是最重要的。因為訴訟中其實是很少有...
破產管理人執業責任保險是對破產管理人的高風險職業設立的責任保險,它是以被保險人破產管理人依法應當對遭受損失的債權人、債務人或第三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為標的而成立的保險種類。由于破產管理人技術操作的失誤或過失行為導致了破產財產的損害結果,這種財...
可以委托律師辦理。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節 訴訟代理人 第五十七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
裁判要旨掛名法定代表人為公司債務與他人簽訂擔保合同,當擔保事由出現時,應當承擔擔保責任,其責任不會因為掛名擔任而減免。案情簡介一、富瑞特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雖是陳某,但實際控制人是李某。陳某只是普通員工,掛名擔任法定代表人,從未參與過富瑞特公司...
老板被執行人無力償還債務怎么辦呢? 作為企業的老板,如果因為經營不善而導致無法償還債務,企業將面臨破產的風險。對于老板來說,一旦成為被執行人,就意味著其個人財產已經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老板需要及時...
法定代表人,作為公司的一把手,曾經是公司老板(大股東、控股股東)當仁不讓的位置,它是身份的象征,意味著擁有財富、權力、地位、榮譽等等。然而,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老板不愿出任法定代表人,而將這把交椅讓給他人出任,甚至因此而額外付出報酬。然而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