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植物檢疫條例》
《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農藥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
《森林防火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退耕還林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植物檢疫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農藥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森林防火條例》、《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退耕還林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涉農法律、法規名稱 發布日期 修改日期 施行日期 一、法律(全國人大)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7.2 2002.12.28 2003.3.1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1993.7.2 1993.7.2 3、《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1989.3.13 2000.7.8 2000.12.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1984.9.20 1998.4.29 1985.1.1 5、《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1988.11.8 2004.8.28 1989.3.1 二、法規(國務院) 1、《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2001.5.23 2001.5.23 2、《植物檢疫條例》 1983.1.3 1992.5.13 1992.5.13 3、《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1994.8.18 1998.12.24 1999.1.1 4、《農藥管理條例》 1997.5.8 2001.11.29 1997.5.8 5、《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 1986.5.10 2000.1.29 2000.1.29 6、《森林防火條例》 1988.1.16 1988.3.15 7、《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1989.12.18 1989.12.18 8、《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1996.9.30 1997.1.1 9、《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994.9.2 1994.12.1 10、《退耕還林條例》 2002.12.14 2003.1.20。
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臺了關于“三農”問題的三個一號文件,有力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下發,即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第六個一號文件。文件要求,要調整農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業投入,強化對農業支持保護,力爭實現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盡快扭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下發,即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第七個一號文件。文件要求,要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切實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繼續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發,即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第八個一號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強化支農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三農指農村、農業和農民;所謂“三農”問題,就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研究三農問題目的是要解決農民增收、農業增長、農村穩定。
實際上,這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
一、涉農法律法規及政策
1、國家從2005年起,全部取消農牧業稅、農業特產稅。
2、為鼓勵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對農民種糧面積進行糧食補貼,2006年每畝補貼標準為26.30元。
3、對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政策,補貼標準為0.20元/斤(只限于種子公司購買良種時進行補貼)。
4、對大型農機具購置實行農機補貼政策。
5、對農村五保戶實行五保供養制度,年人均供養水平為1050元。
6、為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看不起病,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國家在農村逐步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籌資辦法為農民每人每年自籌10元,中央財政補貼每人每年20元,省、市、縣三級每人每年補貼10元。
7、從1998年起我縣逐步實行以中低產田改造、渠路林三配套為重點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8、國家鼓勵農民治理生態,對退耕還林(草)農戶按面積進行補貼,每畝補貼標準為160元。
9、從2006年開始,國家對農村貧困戶、特困家庭中小學生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即免學雜費、免課本費、家庭困難學生生活補助。農村中小學生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免除學雜費,小學每人每年150元,初上每人每年200元。對困難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課書。對困難家庭寄宿生實行生活補貼。
10、為解決農村特困家庭生活困難,國家在農村實行特困家庭最底生活保障制度。對年人均收入低于600元的農民按每人每月10、15、20元的標準進行保障。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水資源屬于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1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第二輪土地承包期,耕地承包期為30年。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調整承包地等。經營權可以實行流轉。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國家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行計劃免疫制度,實施強制免疫。
飼養、經營動物和生產、經營動物產品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做好動物疫病的計劃免疫、預防工作,并接收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監測、監督。
14、計劃生育有關政策:獨生子女戶、二女戶夫婦年滿60周歲,每人每年享受600元的獎勵扶助。當年二女結扎戶一次性獎勵3000元。獨女領證戶一次性獎勵1000元。獨生子女戶、二女戶家庭子女省內升學(初中升高中、高中報考省內大學)加20分。獨生子女領證戶子女至16周歲每月享受10元獨生子女保健費。獨生子女、兩女戶發給每對夫婦600元養老儲蓄,家庭子女上中小學時享受“兩免一補”政策。
解決"三農"問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要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
首先,選準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對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升級。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遵循廣開思路、廣辟渠道、多種經營、突出特色、搞活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按照調高、調優、調出質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區內、區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通過區域布局調整,優化資源配量,發揮資源優勢,盡快形成優勢產區和產業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實現農產品由產量型向質量型、專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報率型發展;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加速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城市轉移,廣泛合理地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化的良性循環。
其次,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尤其是鄉鎮企業中的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也是農業發展的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
今后,我們應該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積極發展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按照多層次、多樣化的原則,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場,又要注意滿足農民要求;既要發展大規模的加工業,又要發展具有地方風味和特色產品的小企業,使農產品加工業真正成為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導產業之一。
第三,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發展。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集中力量培植名優品牌,以增強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多渠道轉移,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多年的實踐證明,把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拴在土地上,農民難以富裕起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減少農民,要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鎮化。
因此,必須盡快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鎮化步伐,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和城市轉移,逐步減少農民,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村人均資源占有量,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一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縣城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心建制鎮為重點,健全小城鎮的居住服務、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功能,增強小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正確引導鄉鎮企業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有序流動和到城鎮就業,注重發揮小城鎮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二是以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等農村服務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現農民就地轉移;三要組織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建立健全保障農民利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如防止拖欠工資,改善勞動環境,保障農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視性和限制政策。
在長期內,要竭盡全力搞好農村教育事業,一則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使更多的農民子弟盡快通過高考升學實現高層次的轉移;二則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社會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為實現農村勞動力第二層次轉移創造良好的條件。 3、加大對“三農”投入和服務,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
要求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不斷加大農業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改造和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依法有償合理有序開發水資源。
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村村通電話”工程。抓好農村基礎設施、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推進以特色種養和龍頭企業帶動為主的產業化扶貧開發,改善貧困村群眾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
全面整合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培訓資源,提高培訓能力,加大服務力度,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 4、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
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特別是互聯網的建設,通過互聯網搜集現代農業科技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價格變動趨勢的信息,建立相應的預測預報系統,定期向農民發布相關的信息,真正使農民的農業生產與國內外的市場緊密聯系起來,使農產品的生產更好地適應區內外市場的消費需要。 鼓勵龍頭企業和營銷大戶拓展經營網絡和銷售空間。
實施能人帶動戰略,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培育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切實加強動物防疫工作,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安全。
5、協調發展,走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道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
要切實搞好退耕還林工作,加大林業綜合開發力度,促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
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國家對農民合作社的補貼政策: 1、稅收優惠政策 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征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農民專業合作社購進的免稅農產品,可按13%的扣除率計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向...
您好: 農村土地合同糾紛案件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1、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明顯增長。以如皋市為例,法院受理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案件,2012年、2013年分別為19件、43件。由于各級人民調解機構的協調有相當數量的糾紛未進入訴訟程序,固涉農...
1.涉農法律法規 涉農法律、法規名稱 發布日期 修改日期 施行日期 一、法律(全國人大)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7.2 2002.12.28 2003.3.1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1993.7...
1.涉農法律法規 涉農法律、法規名稱 發布日期 修改日期 施行日期 一、法律(全國人大)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7.2 2002.12.28 2003.3.1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1993.7...
1.涉農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植物檢疫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首先,銀行會派人不停催要貸款,要承受高額的罰息。 其次,如果銀行起訴,非常可能會向法院申請保全個人的各項資產,比如房產,汽車,存款,股票等等。 第三,如果資產清理完不能歸還貸款本金和催收貸款的費用,銀行可能會申請執行工資收入(會扣除基本生活...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建立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的通知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銀監會各銀監局、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為全面、完整、系統地...
1.全面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的基本政策有何規定 免學費政策的主要內容 (一)免學費范圍。 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對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學生免除學費。 對經職業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批準,符合國家標準的民辦中等職...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條第四項規定的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屬于行政處罰范疇,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的通知》(國稅發〔2008〕101號)的附件二《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填報說...
如果貸款逾期未還,還款后基本5年之后就是可以撤銷了,你可以直接聯系貸款平臺的工作人員進行溝通處理,以后借款的時候一定要按時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