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促進勞動者就業的需要
職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
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
實行學業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兩種證書制度并重的制度
職業教育是反映培養勞動者具備某種職業所需要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的教育。職業教育與職業勞動活動密切相聯,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熟悉企業職業需求、實際工作標準和規范
國家職業教育制度是按照國家職業標準,通過政府認定的教育機構,對勞動者的文化知識、技能水平和從業資格進行培養的制度。
1.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
等級制度特征的傳統社會
科舉制度背影的傳統教育
鄙薄職業教育培訓
鄙薄技術技能人才
2. 從1956年開始,建立與工資制度相適應的工1985年國務院通過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明確提出“先培訓、后就業”和“持證上崗”的指導原則,并要求制度化。
人技術等級標準。逐步推行考工定級和考工晉級制度。1994年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目標,勞動力市場正式形成
3.人技術等級考核制度開始向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過渡
4.1979年再次組織開展了全面修訂技術等級標準(第二次修標)
5.1983年勞動人事部頒布《工人技術等級考核暫行條例》調整國家人力資源開發和證書制度
中國政府提出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兩種證書制度,為國家教育培訓事業和人力資源開發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
是這些吧?
(一)深入學習宣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
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宣傳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黨內法規建設的生動實踐,使全社會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更好地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二)突出學習宣傳憲法。堅持把學習宣傳憲法擺在首要位置,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
深入宣傳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等理念,宣傳黨的領導是憲法實施的最根本保證,宣傳憲法確立的國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和我國的國體、政體,宣傳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憲法基本內容,宣傳憲法的實施。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市和區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選舉、表決通過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以及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應當公開進行憲法宣誓。
認真組織好“12·4”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活動,推動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提高全體公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憲法意識,教育引導一切組織和個人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增強憲法觀念,堅決維護憲法尊嚴。 (三)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堅持把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基本任務,系統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大力宣傳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法規。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法律法規,提高人民有序參與民主政治的意識和水平。
大力宣傳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法律法規,推動全社會樹立尊重和保障人權意識,促進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大力宣傳依法行政領域的法律法規,推動各級行政機關樹立“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意識,促進法治政府建設。
大力宣傳市場經濟領域的法律法規,推動全社會樹立保護產權、平等交換、公平競爭、誠實信用等意識,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經濟在新常態下平穩健康運行。大力宣傳有利于激發文化創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相關法律法規,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大力宣傳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食品安全、扶貧、慈善、社會救助和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保護等方面法律法規,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領域的法律法規,提高全民安全意識、風險意識和預防能力。
大力宣傳國防法律法規,提高全民國防觀念,促進國防建設。大力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維護民族地區繁榮穩定,促進民族關系、宗教關系和諧。
大力宣傳環境保護、資源能源節約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推動美麗天津建設。大力宣傳互聯網領域的法律法規,教育引導網民依法規范網絡行為,促進形成網絡空間良好秩序。
大力宣傳訴訟、行政復議、仲裁、調解、信訪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引導群眾依法表達訴求、維護權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大力宣傳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破除“法不責眾”、“人情大于國法”等錯誤認識,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四)深入學習宣傳黨內法規。適應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新形勢新要求,切實加大黨內法規宣傳力度。
突出宣傳黨章,強化黨章意識,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尊崇黨章,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堅決維護黨章權威。大力宣傳各項黨內法規,注重黨內法規宣傳與國家法律宣傳的銜接和協調,堅持紀在法前、紀嚴于法,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做黨章黨規黨紀和國家法律的自覺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五)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以宣傳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推動法治實踐為主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熏陶作用,使人民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法律。
把法治文化建設納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法治文化與地方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繁榮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推廣,通過影視劇、舞臺劇、文學等藝術形式來表現法治文化,把法治文化作品納入各級文化作品評獎內容,納入藝術、出版扶持和獎勵基金內容,培育法治文化精品。
發掘和傳承天津歷史上法律先賢的法治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代法治精神和法治實踐相融合,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法治文化產品。組織文化科技衛生法律下鄉活動,利用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等契機,開展法治文藝展演展播、法治文藝演出下基層等活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文化需求。
把法治元素納入城鄉建設規劃設計,積極參加全國法治文化示范點建設,因地制宜建設法治文化中心、法治廣場、法治公園等陣地,加強各類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完善基層法治文化公共設施,推動社區(村)法治宣傳櫥窗和街道(鄉鎮)電子顯示屏全覆蓋。 (六)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
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
目 錄 一、教育類相關法律法規 (一)教育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2.《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1年5月29日)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4.《國家有關部委對國有企業分離辦學職能的意見》(2005年10月16日) 5.《廈門市財政局 廈門市教育局關于加強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2006年9月26日) 6.《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 7.《關于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的意見》(2012年9月7日) 8.《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2年6月) 9.《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2012年8月29日) 10.《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2012年9月7日) 11.《青島市城市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二)職業教育 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2.《青島市職業學校管理條例》(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3.《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2年9月25日) 4.《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2004年9月14日) 5.《市教育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的通知》(2005年1月14日) 6.《教育部關于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意見》(2005年2 月28日) 7.《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5年10月28日) 8.《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若干意見》(2009年2月) 9.《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2011年8月30日) 10.《教育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2011年12月24日) 11.《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 》(2012年5月4日) 12.《關于實施中德合作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機電一體化)項目的通知》(2012年2月15日) 13.《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步伐》(2005年6月14日) 14.《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意見》(2012年2月28日) 15.《青島市開展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實施方案》 16.《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 (三)民辦教育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3.《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步伐》(2005年6月14日) 4.《民辦高等學校辦學管理若干規定》(2007年2月10日起施行) 5.《青島市民辦學校設置規定》(2008年11月20日) 6.青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辦法(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提供了以下優惠政策:
(一)免學費。對公辦中職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學生中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藝術類相關表演專業學生除外)免除學費。對民辦中職學校就讀的一、二年級符合免學費政策條件的學生,按照當地同類型公辦中職學校免除學費標準給予補助。民辦中職學校經批準的學費標準高于補助的部分,學校可以按規定繼續向學生收取。每生每年免除學費2400元。
(二)享受國家助學金。助學金資助對象為中職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年級在校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的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例,按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年級在校學生的15%確定,優先考慮農村低保家庭學生,孤殘學生,本人或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的學生,家庭遭受重大災害或變故的學生,家庭無勞動力、收入低下的學生。將武陵山、羅宵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中職學校農村學生全部納入享受助學金范圍。每生每年享受國家補助1500元。
(三)設立助學金。各中職學校在學雜費收入中安排5%的資金用于貧困學生補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2、行政法規
國務院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若干問題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
3、政策規章
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
普通高等教育學歷證書管理暫行規定
全國學生體育競賽管理規定
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
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
中小學校園環境管理的暫行規定
中小學衛生保健機構工作規程
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認定辦法
中小學校電化教育規程
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
特級教師評選規定
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機構工作規程
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
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
國家教育委員會督學聘任暫行辦法
縣級掃除青壯年文盲單位檢查評估辦法(試行)
高等學校培養第二學士學位生的試行辦法
1.小學教育政策法規有哪些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內容來自用戶:Debbbbbby教育政策法規一、教育政策法規基礎知識教育政策:政黨和國家為了實現教育目標、任務而制定的行為準則,是教育方針,政策的統稱。教育政策的類型:1、依據制定政策主...
1.我國教育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教育法律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二、教育行政法規1、教師...
1.教育政策法規對教育有那些推動作用 在品德教育中要注重發展學生的社會性需要,培養其高尚的情感。情感的產生是以社會性需要的滿足為基礎的,道德感的培養也是如此。在學生的基本生理性需要獲得滿足的基礎上,應引導他去建立健康向上的社會性需要,如參與...
1.幼兒教育政策法規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十五號);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6日);3、《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
1.近幾年來我國義務教育出臺的政策和法規有哪些 我國義務教育課程的變革過程 就義務教育的法規和制度來看,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家和頒布的一些文件中,也提出過普及小學義務教育的問題。并且,1982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首次用法律形式確定,在...
1.教師資格考試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任何社會實踐活動都有預期的目的,教育作為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也同樣如此。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么樣的變...
1.我國教育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教育法律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二、教育行政法規1、教師...
1.我國教育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教育法律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二、教育行政法規1、教師...
1.急 我國已開始邁向法治的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建立在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的雙重基礎之上,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向前推進的過程中,教育事業已被視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也已成為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