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在品德教育中要注重發展學生的社會性需要,培養其高尚的情感。
情感的產生是以社會性需要的滿足為基礎的,道德感的培養也是如此。在學生的基本生理性需要獲得滿足的基礎上,應引導他去建立健康向上的社會性需要,如參與社會勞動,開展正常的人際交往,去追求知識,實現個人價值等。
只有產生了各種社會性需要,并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尋求滿足,才可能了解這個社會的道德準則,也意識到自身的責任和使命。教育者在引導學生滿足社會性需要的過程中,就應該注重學生個人的修養,滲透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
《學前教育政策與法規》知識點歸納
目前我國涉及教育法律、法規淵源的規范性文件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我國涉及教育法律、法規淵源的規范性文件主要有憲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規、地方性教育法規、自治性教育法規、教育行政規章、教育法律解釋和國際教育條約。
2.我國現有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的構成。
答:我國現有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由縱向五個層次和橫向六個部門構成。
(1)我國教育法律、法規體系中縱向主要有五個層次:教育法、教育部門法、教育行政法規、地方性教育法規、教育規章。
(2)我國教育法律、法規體系中橫向層次主要有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成人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六大部門法律。
3.學前教育政策與學前教育法規的聯系與區別。
答:(1)學前教育政策與學前教育法規的聯系:
首先,學前教育法規集中地反映黨和國家教育行政機關在學前教育方面的意志和主張,規定學前教育各工作的行為準則,是學前教育政策的定型化和規范化。
其次,學前教育政策不僅指導著學前教育立法的過程,而且指導著學前教育法規的運行和實施,是學前教育法規的靈魂。
第三,學前教育政策是制定學前教育法規的依據,學前教育法規是學前教育政策得到實施的保證。只有在黨和國家制定的學前教育政策的指導下實施學前教育法規,才能更好地發揮學前教育法規為學前教育政策服務的作用。
(2)學前政策與學前教育法規的區別:制定的機關不同、約束力不同、表現形式不同、實施方式不同、穩定性不同、調整范圍不同。
4.簡述教育法律責任的歸責要件。
答:教育法律責任的歸責要件:
(1)有損害事實。違法對社會所造成的損害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違法行為造成了實際的損害,如體罰學生使幼兒身體受到傷害;另一種是違法行為雖未造成實際損害,但已存在這種可能性,如有關部門明知幼兒園房屋有倒塌的危險,卻拒不撥款維修。
(2)損害的行為必須違反教育法。一方面是指行為的違法性;另一方面違法行為必須是一種行為。
(3)行為人有過錯。所謂過錯是指行為人在實施行為時,具有主觀上的故意或過失的心理狀態。
(4)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在《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的相關條文中,明確指出了作為教師所不應去做的言行,以及對學生要平等對待的原則。
品讀條文,對照自己,覺得自己能夠按照相關規定指導自己的實踐,規范自己的行為。在教育教學中努力做到為人師表,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營造了既寬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學習、生活氛圍,讓學生在快樂與幸福中得到發展。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始終牢記法律法規的條文,充分做到尊重學生人格,不歧視學生,對學習或平行存在問題的學生多方想辦法樹立其信心,但有時也有耐心不夠的時候,今后要學會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用顯微鏡看其不足,我們彼此一定都會多得許多快樂。
(1)學前教育是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肩負著發展幼兒知、情、意、行的啟蒙任務,具有公共性,這決定了幼兒園不適合上市。
(2)“資本”是人類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各種社會經濟資源的總稱。“資本”是一個中性詞,無好壞、善惡之分。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日,社會資本一直在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緩解供需矛盾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但是,學前教育資本化(以資本上市為方向)是從2015年左右啟動,這兩年迅猛發展,可以用“狂歡”來形容。隨著新政的出臺,資本“狂歡”散場。在當下市場經濟中,我們要理性看待社會資本辦園,既看到它生產性、競爭性一面,肯定它在40年學前教育發展中做出的貢獻,防止“一刀切”,保護大部分有教育情懷的民辦教育者的積極性,也要防范各種幼教亂象。
(3)2018年底,在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發力“普惠園”的基礎上,新政明確到2020年公辦、普惠性民辦園、民辦園在園幼兒人數比為5:3:2。對于該比例,目前有許多人認為是公辦園數量、普惠性民辦園數量、民辦園數量比。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公辦、普惠性民辦園、民辦園在園幼兒人數比,與公辦、普惠性民辦園、民辦園數量的比不是同一回事。前者指的是幼兒園容納的人數,后者指的是幼兒園的數量。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過早地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發展水平,忽視了全面性發展的要求,削弱了幼兒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導致幼兒身心發展的片面性。該《通知》對于“小學化”治理的重視程度要較以往更為強烈。
1、依法執教:就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規定,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逐步使教育教學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規范化。
2、依法執教具有四個特點:①執教主體的特定性;②執教依據的專門性;③執教性質的特殊性;④權利和義務的雙重性。①依法執教的主體是特定的,只能是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中任教的教師和其他從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員;②作為整個教育活動中的一個環節——實施教育的教師的執教活動,必須依照教育法律進行并受教育法律調整和規范;③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行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隨意放棄,而是集權利處義務為一體,表現為權利和義務的雙重性。
3、當代教育為什么必須依法執教?(或簡述當代教師依法執教的義務) 答:當代教師依法執教是因為:①我國教育法制建設的逐步完善;②公民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③教師法律素質的亟待提高;④教師以德執教的必然要求;⑤教師依法維權的迫切需要。
教育政策的一般作用概括為:導向作用、協調作用、控制作用和規范作用等。
(1)導向作用。導向作用是指教育政策對人們的教育行為和教育活動的發展方向具有引導作用。導向作用的作用形式表現為直接導向和間接導向兩種:直接導向是指教育政策對其調整對象的直接作用;間接導向是指教育政策對非直接調節對象的影響。
(2)協調作用。協調作用是指教育政策對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失衡狀態的制約和調節能力。教育政策協調作用的主要特征是:一是多維性,教育政策協調的對象是多方面的;二是動態性,協調的過程是在教育活動發展中由不協調到協調的發展轉化過程;三是適度性,教育政策在協調各利益主體之間不平衡關系時,應掌握利益需求的最佳滿足界限。
(3)控制作用。控制作用是指教育政策制定者通過教育政策對人們的教育行為和教育活動發展的制約和促進,以實現對整個社會教育活動的控制。教育政策控制作用的主要特征表現在:一是具有強制性;二是具有懲罰性。
(4)規范作用。教育政策是社會規范的一種,規范作用是其最基本的作用。依法治教并不否定教育政策的規范功能。相反,由于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調整范圍,使得兩者在調整教育領域中的社會關系時具有各自特有的優勢。在不便或不能運用教育法律進行調整的某些領域,或者尚無教育法律調整的某些領域,就要根據教育政策的特點,充分發揮教育政策的規范作用。
國發〔2019〕4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現將《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2019年1月24日(此件公開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
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文如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法律法規有哪些 ·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教師資格相關辦法的通知·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關于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意...
1.您對教育系統法治建設有哪些意見或建議 一、進一步認識依法治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依法治教是21世紀我國教育事業深化改革,加 快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逐步完善,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以法 制為基礎的教育體制和運行機制;社...
1.如何有效開展法律六進活動 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簡稱為法律六進。 (一)積極開展法律進機關活動,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水平。 1、適用范圍及對象:辦事處各級領導干部、公務員、納入公務員序列的事業單位人員。 ...
時間:2019年02月19日 10:00 地點: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主持人: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 出席人員: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黃偉,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巡視員樓旭慶,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長...
1.我國的職業教育法規有哪些 促進勞動者就業的需要職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實行學業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兩種證書制度并重的制度職業教育是反映培養勞動者具備某種職業所需要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的教育。職業教育與職業勞動活動密...
1.如何推動黨員干部增強法制意識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強化學習。這是加強法制教育、增強領導干部法律意識的基礎。具體表現在:①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到法律是解決難題最理想的工具和手段。只有思想上重視法律,才能產生學法...
1.教師資格考試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任何社會實踐活動都有預期的目的,教育作為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也同樣如此。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么樣的變...
國辦發〔2018〕8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近年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并持續保持在4%以上,投入機制逐步健全,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