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國家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關于精神病患的犯罪的刑事責任能力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關于精神病患的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等、勞動部1994年(勞辦〔1994〕214號)《關于精神病患者可否解除勞動合同的復函》文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精神病患者犯罪問題的復函》(法研字第5674號)文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精神病患者犯罪問題的批復》(〔78〕法辦研字第17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夫妻一方患精神病另一方提請離婚可否批準問題的批復》(1953年的)、勞動部《對《關于患精神病的合同制工人解除勞動合同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勞辦〔1995〕1號)、《關于精神病患者可否解除勞動合同的復函》(勞辦〔1994〕214號)、《關于患有精神病的合同制工人醫療期問題的復函》(勞辦力字〔1992〕5號)、最高人民法院1953年的《關于一方患精神病另一方提請離婚可否批準的問題希參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指示審慎處理的復函》
地方的有:《寧夏回族自治區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危重病精神病患者救治辦法》(寧政發〔2006〕149號)、《北京市關于患有精神病的復員、退伍軍人接收安置、收容治療問題的意見》(京革發〔1976〕288號)。
我知道關于精神病患者的法律法規就這么多,呵呵,不知道能不能幫上你。
《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是一部規范精神障礙患者治療、保障精神障礙患者權益和促進精神障礙者康復的法律,于2013年5月1日正式實施。
《精神衛生法》規定了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并設專章規定了政府及有關部門、用人單位、學校、醫務人員、監獄等場所,社區、家庭、新聞媒體、心理咨詢人員等在心理健康促進和精神障礙預防方面的責任。《精神衛生法》第七十一條提出加強對精神衛生工作人員的職業保護,提高精神衛生工作人員的待遇水平,并按照規定給予適當的津貼。
精神衛生工作人員因工致傷、致殘、死亡的,其工傷待遇以及撫恤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精神衛生法》規定,精神障礙患者或者其監護人、近親屬認為行政機關、醫療機構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侵害患者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賦予患者相關的司法救濟權,將司法手段作為保護患者人身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是重要的“兜底”保障措施。讓患方成為提起訴訟的法律主體,是法治社會的進步,也將推動建立完善的溝通渠道。
精神病人由于受到精神癥狀的影響,在心理、行為上明顯不同于正常人。
最主要的是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辨認能力,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力等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影響,或者削弱,或者喪失,從而使其有關法律能力受到影響。因此,當精神病人侵犯他人人身權益,擾亂社會治安,或受到他人傷害時,應對其作出特殊的法律規定。
我國對精神病人的保護性法律規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精神病人失去辨認或自控能力時,不受《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處罰。 (2)在民事案件中,被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根據他健康恢復的情況,經本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3)我國刑法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 (4)對有精神病的可疑受害者、證人、檢舉人、自首者須進行鑒定,以確定其陳述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5)對拘留的犯罪嫌疑分子,鑒定他們犯罪時的精神狀態,供檢察機關決定是否立案。 (6)引誘、教唆精神病人去違法的人,須負法律責任。
(7)我國憲法規定,對失去正常的辨認能力和自控能力的精神病人加以虐待、殺害、欺騙、奸污、劫奪、強迫驅使、假借名義、“贈送”財物、假造契據等,就視為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權利人格名譽,侵犯他的或監護人代管的財物,侵犯者應負全部法律責任。憲法還規定,精神病人有受醫治權、受撫恤權、受領撫養費權、保護其財產權,以及他們人身權益和人格尊嚴,并受到我國法律的保護。
(8)為了保障精神病人的權益,應為他們設置監護人。
《勞動法》中沒有精神疾病的規定。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法是調整、規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精神疾病屬于其他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范圍。
《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國家對精神病患者有以下方面的政策:
1、可享受殘疾人待遇,個人營業或家人經商可免稅。
2、家庭貧困戶還可以享受低保,特困家庭的民政有困難補助。
3、可免費服用傳統、常規的抗精神類西藥,但需要辦理“殘疾證”。
4、對精神病人因精神病在精神病專科醫院住院者,新合報銷比例提高到70%。
【貧困精神病患者的扶助】
1、貧困精神病患者生活和醫療救助對符合城市低保條件的,民政部門按程序應保盡保,按城市低保保障標準全額發放城市低保金,并視困難程度予以分類施保救助。
2、對享受了城市低保的精神病患者,可從城市醫療救助金中解決一定金額的醫前救助卡,用于平時購藥維持治療;對嚴重精神病患者入院治療的,按城市醫療救助政策,一年可予以最高限額的住院救助。
【農村精神病患者的扶助】
1、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精神病患者要納入農村低保,按農村低保補差標準全額進行補助。
2、農村精神病患者,農村醫前救助每年可從農村醫療救助金中酌情解決100—200元的醫前救助卡,用于在就近衛生院或衛生室購藥維持治療;病情嚴重者需入院治療的,通過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報銷后再予以二次救助。
擴展資料
我國對精神病人的保護性法律規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精神病人失去辨認或自控能力時,不受《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處罰。
在民事案件中,被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根據他健康恢復的情況,經本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我國刑法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
對有精神病的可疑受害者、證人、檢舉人、自首者須進行鑒定,以確定其陳述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對拘留的犯罪嫌疑分子,鑒定他們犯罪時的精神狀態,供檢察機關決定是否立案。
引誘、教唆精神病人去違法的人,須負法律責任。
參考資料:安仁縣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管理辦法
一、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危害 1、侵害目標隨意。精神病人暴力行為所針對的受害人是非常隨意的,受害人猝不及防。1999年夏,精神病人在丹江口市廣播局持刀擾亂辦公秩序,巡警在制止時,被精神病人刺中大腿。2002年2月27日福建永泰縣一名精神病婦女...
近幾年來離婚案件中發現其中有20%左右的是精神病患者離婚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認真審查離婚原因,嚴格把握離與不離的界限。一方患有精神病的離婚案件離婚原因往往是錯綜復雜的,有的是屬婚前欺騙而提出離婚...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貸款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精神病患者來說,網絡貸款更是他們生活中重要的經濟來源。然而,如果精神病患者網絡貸款逾期不還,會產生嚴重的后果。 首先,精神病患者網絡貸款逾期不還會導致貸款利息的累積。...
1.醫院法律法規培訓內容 原發布者:柏華林法律法規培訓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一)適用主體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經注冊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的專業醫務人員。(二)授權性規定1、在注冊的...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以及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偏見,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引起的醫療糾紛時有發生。本篇即為大家呈現了一個較為典型的案例,該案例中的抑郁癥患者于住院期間私自藏藥,并在出院后一次性吞服自殺身亡,患者家屬將醫院一紙告上法庭,那么該案中的醫院...
案情簡介小周與蘭蘭原系夫妻關系,離婚后因財產爭議訴到法院要求分割財產。為了分得更多的財產,蘭蘭向當地婦幼保健院申請調取案外人紅紅的住院病歷,病歷中記載案外人紅紅生育一女嬰,且顯示紅紅的聯系人為小周,雙方關系為夫妻。紅紅認為婦幼保健院提供住院...
1.如何做到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學習 一 端正態度,擺好位置。法律法規眾多,學習枯燥無味,學習者要端正學習態度,虛心學習,認真理解法律條文的規定。二 從基礎學起。學習法律法規,要從基礎理論學起,掌握了基本的理論知識,培養理論素養,在涉及到具體問...
您好,如果借條沒有約定利息的話,依據合同法及最高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的相關解釋,是不能要求支付利息的,但有約定還款期限,到期限經債權人催收不還的,從到期之日起可要求按同期貸款的利率來支付利息。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精神病患者借錢給別人,沒欠...
精神分裂癥患者信用卡逾期怎么辦?精神病患者信用卡逾期協商方案 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來說,管理和維護好個人信用記錄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由于精神分裂癥的癥狀,患者往往難以按時還款,導致信用卡逾期。那么,精神分裂癥患者信用卡逾期該怎么辦呢?本文將...
1.衛生法律法規有哪些 衛生法律法規主要包括:1.有關醫護人員的法律法規:如執業醫師法、護士條例等。2.有關醫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如藥品管理法、中醫藥條例等。3.有關精神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如精神衛生法等。4.有關醫療和疾病控制的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