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裁判要點】
1.公司設立時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其所持有的股權仍可依法轉讓,其亦有權收取股權轉讓價款。
2.股權轉讓協議中未明確約定股權轉讓價款時,應從合同約定和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等方面予以判斷,對真實股權轉讓價格作出正確的認定。
【基本案情】
劉某訴稱:劉某與郝某均系某公司股東,雙方于2007年2月12日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書》,協議中約定劉某同意將其在公司持有的股權225.4萬元中的21萬元轉讓給郝某,當日雙方對股權進行了交割。但經劉某多次催要,郝某未向劉某支付股權轉讓款。劉某認為郝某的行為侵害其合法權益,故訴至一審法院,請求判令:1.郝某立即向劉某支付股權轉讓款21萬元;2.本案訴訟費由郝某承擔。
郝某辯稱:不同意劉某的訴訟請求,郝某已經向劉某支付了相應的股權轉讓款。
法院經審理查明:某公司于2007年1月9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280萬元,成立時的股東為劉某、郝某及案外人葛某。根據公司的工商檔案材料,公司設立時劉某出資225.4萬元,郝某出資30.8萬元,案外人葛某出資23.8萬元。2007年2月12日,劉某與郝某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書》,約定:根據公司章程規定和股權轉讓人的申請于2007年2月12日在企業住所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書》:劉某在公司的股權225.4萬元股權中的21萬元轉讓給股東郝某,其他股東不再購買。轉讓雙方自簽字之日起股權交割清楚,以后所引起的法律責任由股東按其出資比例進行分擔。同日,某公司作出股東會決議,決議內容為:會議通過以下決議:1.全體股東一致同意劉某將225.4萬元股權中的21萬元轉讓給股東郝某。2.全體股東一致同意確認公司股權:(1)劉某現股權為204.4萬元,占公司注冊資本的73%;(2)葛某現股權為23.8萬元,占公司注冊資本的8.5%;(3)郝某現股權為51.8萬元,占公司注冊資本的18.5%。上述決議作出后,公司辦理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將劉某持有的21萬元股權變更至郝某名下,現劉某持有公司204.4萬元股權,郝某持有某公司51.8萬元股權。
關于訴爭股權轉讓的對價,劉某認為本案中股權轉讓的對價為21萬元;郝某對此不予認可,其稱:公司注冊時所有股東均未實際出資,公司注冊資本均由代辦公司代墊,故工商登記的股權只是一個空的數字,并未有實際出資的內容,所以轉讓時沒有約定對價,其也不可能以實際支付21萬元轉讓款的代價來獲取空的21萬元股權。
關于訴爭股權轉讓款的支付。一審審理中,郝某稱其于2007年從公司拿走20萬元,又還給劉某用于支付21萬元股權轉讓款,劉某對此不予認可。二審審理中,郝某稱其沒有支付過股權轉讓款,之所以在一審中稱已經支付,是因為劉某將21萬元的出資義務轉讓給郝某,故郝某同意對公司履行21萬元的出資義務,但是并非股權轉讓的對價。
另,公司曾以股東出資糾紛為由將郝某訴至人民法院,請求判令郝某履行出資義務即繳納出資51.8萬元,該院于2014年3月7日作出(2014)通民初字第1577號民事判決書,認定:“現公司要求被告郝某履行出資義務51.8萬元的訴訟請求,本院支持其中的30.8萬元;其余部分于法無據,系被告郝某與劉某發生股權轉讓所涉及的出資額,并非被告郝某在公司注冊成立時所認繳的出資額,故本院不予支持”。
【裁判要點】
人民法院于2014年6月19日作出(2014)通民初字第7260號民事判決,判決駁回劉某的訴訟請求。宣判后,劉某提出上訴。中級人民法院于2014年9月18日作出(2014)三中民終字第10966號民事判決,判決:一、撤銷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2014)通民初字第7260號民事判決;二、郝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劉某股權轉讓款二十一萬元。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劉某與郝某在發生股權轉讓時均為公司股東,雙方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書》,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內容不違反法律及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屬合法有效,雙方均應嚴格履行合同義務。該協議簽訂后,雙方實際辦理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進行了股權變更登記。現雙方爭議的焦點在于郝某是否應向劉某支付21萬元股權轉讓款。
首先,盡管訴爭《股權轉讓協議書》未明確約定股權轉讓的對價,但是從郝某在一審、二審的陳述來看,其認可訴爭股權轉讓存在對價,且同意對公司履行21萬元的出資義務。其次,公司設立后,劉某將其持有的公司21萬元股權轉讓給郝某,故郝某就此應先向劉某支付股權轉讓款,而非支付股東出資款。綜上,劉某要求郝某支付股權轉讓款21萬元,于法有據,應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應予糾正。
【評析】
本案主要涉及到兩個問題:一、瑕疵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問題;二、股權轉讓對價約定不明時的認定。
一、瑕疵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問題
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這是公司設立的前提條件,也是股東的法定義務。實踐中,原始股東違反出資義務的情形大量存在,致使在其轉讓瑕疵股權時引發糾紛。其中,瑕疵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認定是妥善處理該類糾紛的核心問題和前提條件。認定出資瑕疵股東轉讓股權的效力時,除了當事人適格、股權可以依法轉讓等法定條件外,尤其應當根據受讓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來處理。當轉讓人隱瞞出資瑕疵事實,受讓人對此不知亦不應當知道時,股權轉讓合同屬于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如果受讓人明知或應知轉讓股東出資瑕疵的事實的,那么股權轉讓合同應認定為有效合同。
本案中,各方當事人均認可,公司設立時,股東劉某、郝某、葛某均未履行出資義務。其后,劉某將其持有的某公司225.4萬元股權中的21萬元轉讓給股東郝某,對此一審、二審法院均認定該轉讓行為合法有效,主要理由為:第一,公司設立時,全體股東均未實際出資,對此郝某是明知且認可的;第二,本案系公司內部的股權轉讓,郝某在受讓劉某21萬元股權時其應當知道郝某是否已經補繳出資,故訴爭《股權轉讓協議書》合法有效。
二、股權轉讓對價約定不明時的認定
因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于股權變更登記僅作形式審查,且在備案材料中一般僅要求提供格式化的轉讓協議即可,故在實踐中的大量股權轉讓協議均是“將出資(或股份、股權)xx元轉讓給xx”,而未明確股權轉讓的對價,由此引發了大量糾紛。
本案中,訴爭《股權轉讓協議書》僅約定“劉某在公司的225.4萬元股權中的21萬元轉讓給股東郝某,其他股東不再購買”,并未明確“21萬元股權”所對應的對價,所以雙方對股權轉讓價款各執一詞。但是綜合股權轉讓協議以及當事人陳述等情況,本案可以認定郝某以21萬元的價格受讓劉某的股權。首先,從郝某在一審、二審的陳述來看,其認可訴爭股權轉讓存在對價,并在一審中認可其曾向劉某支付了20萬元股權轉讓款,但是其未能對付款情況提供證據予以證明。其次,二審中,郝某以劉某未履行出資義務為由,拒絕向劉某支付股權轉讓款,卻同意對某公司履行21萬元的出資義務。但是由于股東出資義務與股權轉讓系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劉某將其持有的某公司21萬元股權轉讓給郝某后,郝某就此應先向劉某支付股權轉讓款。如果劉某在公司設立后未履行出資義務,其出資義務不因股權轉讓而解除,公司仍有權就其未出資部分要求劉某履行出資義務。因此,本案可以認定劉某與郝某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書》時,約定有償轉讓且以出資額為對價,故本案無需對股權的真實價值進行評估。據此,劉某要求郝某支付股權轉讓款21萬元,于法有據,應予支持。
股權轉讓價格的認定應以以下幾方面事實作為依據:
1.以股權的真實價值為依據。股權的真實價值,即股權所對應的公司資產的價值。一般情況下,有限責任公司全部股權的價值應等同于公司整體資產的價值,而公司的資產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實際是由公司的全部股權所構成,故股權轉讓實質上是對公司資產的轉讓,按照等價的交易原則,其轉讓價格應等同于被轉讓股權所對應的公司資產的價值,這是確定股權轉讓價格最常用的依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股權具有財產權和社員權的雙重屬性,故股權中所包含的某些權利如分紅權、資產分配權等,雖然與股東的經濟利益有一定關系,但其權利的基礎是股東的社員身份,故其權利價值無法以貨幣方式來衡量,在各方當事人沒有相應約定的情況下,上述權利不應計入股權轉讓的價值范圍。
2.以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為依據。在某些情況下,股權轉讓的價格可能與其真實價值不符,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股權轉讓的當事人可能脫離股權的真實價值而另行確定股權的轉讓價格,根據自愿平等的合同原則,當事人自行確定轉讓價格是其享有的民事權利,故在沒有無效和可撤銷事由的情況下,即使轉讓各方當事人約定的股權轉讓價格與股權真實價值不符,只要此種約定是其真實意思表示,亦可以作為認定股權轉讓價格的依據。
3.以工商登記材料的記載為依據。工商登記作為企業內部狀況對外公示的主要手段,其法律效力應得到足夠的尊重,工商登記材料中所記載的股東持股狀況、出資數額和股權價值是公司債權人向公司和股東主張權利的重要依據,也是股東承擔相應民事責任原因之一。考慮到受讓股權后,新股東可能會產生對外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的風險,而此類風險的大小則基本按照工商登記材料的記載予以確定,因此從保護債權人權益的角度出發,工商登記材料中所記載的股權轉讓價格,也應當成為審判實踐的重要依據。
4.以合法有效的合同為依據。在審判實踐中,還可能發生當事人簽訂的多份股權轉讓合同中,某些合同屬于無效的情況,此時即使無效合同系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亦不能以此作為認定股權轉讓價格的依據,否則即有鼓勵和縱容當事人違法的嫌疑。在此情況下,應當在考慮有效合同是否反映了股權的真實價值,是否亦系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等的基礎上,以合法有效的合同作為認定股權轉讓價格的依據。當然,如有效合同確實無法確認股權轉讓價格,則應當按照實際情況,由法院啟動評估程序確定股權轉讓價格。
來源:網絡
【案情】原告(反訴被告):上海某輔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被告(反訴原告):上海某實業總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第三人:上海某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公司)。2013年5月20日,A公司、B公司簽訂《上海市產權交易合同》,約定:(1)...
【裁判要旨】該案例的價值在于,對于目標公司全部股權轉讓時因公司資產減損引發的股權糾紛,采用補足資產的審判方式,依法追加目標公司為第三人,直接判令出讓方向目標公司補足資產,更有利于實現對公司債權人利益的預防保護。【案情簡介】原告(反訴被告):...
申請 交易雙方提出轉讓、受讓申請交易當事人申請辦理轉讓手續同時,還應提供轉讓協議、土地使用證、宗地界址點圖、建筑物產權證明、法人資格證明,委托書、身份證明等資料。 受理和審查 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受理申請后,應當依據相關規定對申請人提交的...
01裁判要旨債務加入下承擔人的債務,是與原債務并立的自己債務;而保證債務則為保證他人的債務,是附屬于主債務的債務,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故,在當事人意思表示不明時,應斟酌具體情事綜合判斷,如主要為原債務人的利益而為承擔行為...
2016年,張三的股東李四與王五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協議約定李四將股權轉讓給王五,王五將向李四支付40萬元股權轉讓費用。支付方式是張三申請的銀行貸款獲得批準后一個月內,張三將全額支付至李四的賬戶。 在完成移交程序后,李四放棄了張三的所有股...
約定不明的合同終止履行是否違約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的,雙方可以補充約定,如果因約定不明而單方終止履行的,是會構成合同違約的。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一條?【合同約定不明的補救】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就質量...
2018年6月,江蘇高院就執行中的疑難問題,給出解答,包括對于無證房產以及集體土地上的建造的房產、被執行配偶名下的財產是否可以執行問題,以及未成年子女名下的財產是否可以執行的問題給出統一的解答,值得學習和借鑒。▌附:江蘇高院的詳細操作指引江...
合同生效履行時間不明怎么辦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合同生效后履行的時間不明確的,雙方可以補充約定,如果協商不成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一條?【合...
劃撥土地轉讓手續一、申請交易雙方提出轉讓、受讓申請交易當事人申請辦理轉讓手續同時,還應提供轉讓協議、土地使用證、宗地界址點圖、建筑物產權證明、法人資格證明,委托書、身份證明等資料。二、受理和審查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受理申請后,應當依據相關...
劃撥土地轉讓程序是什么一、申請交易雙方提出轉讓、受讓申請交易當事人申請辦理轉讓手續同時,還應提供轉讓協議、土地使用證、宗地界址點圖、建筑物產權證明、法人資格證明,委托書、身份證明等資料。二、受理和審查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受理申請后,應當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