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六十二條公安機關受理案件后,經過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于自己管轄的,由接案單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報告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予以立案。由此可見,立案的標準有三條: 1、有犯罪事實 即已經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已經觸犯了刑律,構成了犯罪。這種犯罪事實已客觀存在,非主觀臆測;已有證據證明,并非毫無根據。 2、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需要依法給予刑罰處罰。如果其行為僅構成犯罪,而依法不應追究其刑事責......
管轄分立案管轄和審判管轄。立案管轄一般是指公安、檢察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在刑事案件發生時進行最初立案或受理方面的權限劃分。 管轄分級別管轄、地域管轄、指定管轄,分別解決了案件受理機關的級別、區域、以及管轄爭議的處理等問題。 一、級別管轄 級別管轄的一般原則是上級可以管轄下級管轄的案件,下級則不能管轄上級的案件。上級將本由自己的管轄的案件移送下級管轄則屬違法。實踐中常出現下級公安機關偵查應由上級公安機關管轄的案件的違法情形。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
監視居住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強制措施,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期限內不得離開特定的區域,并對其行動加以監視的強制方法。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的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被告人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監視居住。 從該條規定可以看出,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在各自階段采取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的期限最長為6個月,《刑訴法》行為并未對該期限作出例外規定。 但是,......

文/吳京堂 王紅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的通知》第二款規定:第一審法院立案時可根據當事人的起訴確定案由。當事人起訴的法律關系與實際訴爭的法律關系不符時,結案時以法庭查明的當事人之間實際存在的法律關系作為確定案由的...
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訴法解釋》)。該《民訴法解釋》共分23章,共552條,共計九萬余字,號稱最高法有史以來條文最多、篇幅最長的司法解釋。...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內容: 1、保障訴權 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規范撤訴行為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關于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要求,依法保護起訴權,建立立案登記制,《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
發生刑事案件,受害人第一反應就是去報案,可是現實中有很多人去報案卻被公安拒之門外,受害人往往不知所措,或者一次次信訪卻解決不了問題,這篇文章是作者代理刑事報案、舉報案件的經驗總結,主要適用于刑民交叉的經濟糾紛案件,同時適用于人身傷害案件傷情...
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一般的案件都是由公安機關行使偵查權。但是,對于部分案件,刑訴法也明確規定了有部分案件由檢察機關直接管轄。 隨著《監察法》的實施和監察委職責的明確,過去主要由檢察院直接管轄的貪污受賄案件等...
六部委關于實施刑訴法規定內容是什么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管?轄1.公安機關偵查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檢察院管轄的貪污賄賂案件時,應當將貪污賄賂案件移送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偵查貪污賄賂案件涉及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應當將屬于公安機...
刑事訴訟法第84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
刑事訴訟法第84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
刑事訴訟法第84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
刑訴法對于公安機關立案審查期限并沒有明確規定,可以參照《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中的規定,即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重大復雜案件經批準可延長三十日,特別重大可延長六十日。 《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六條 公安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