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鋼鐵企業傳統會計業務流程分析
(一)鋼鐵企業會計業務流程現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鋼鐵企業的會計業務流程是建立在勞動分工理論下的一種順序化業務流程,采用手工會計核算或電算化核算方式。在手工會計核算方式下,會計業務流程的順序為:企業各部門提交原始憑證一財務部門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會計信息收集、處理、存儲和傳輸的主要技術特征表現為信息的“只讀性”和順序化,信息的“只讀性”意味著已經使用過的會計憑證不能再使用,已經登記過的會計事項不能再調整。在會計電算化方式下,雖然計算機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會計人員的工作壓力,但實際上并未突破手工會計核算方式的框架,僅僅是手工會計業務流程的高度仿真。先由會計人員手工收集數據,然后進行分類和編制記賬憑證,再將記賬憑證輸入計算機,而后由計算機自動登記賬簿,生成會計報表。這種業務流程除具有手工會計業務流程的特點外,只是將會計業務流程的一些不必要(如編制試算平衡表)和無效的中間工作(如期末賬項調整)交由計算機程序完成。
(二)鋼鐵企業傳統會計業務流程的缺陷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手工會計和傳統會計電算化所遵循的傳統會計業務流程已難以滿足鋼鐵企業管理和決策的需要,其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傳統會計業務流程著眼點于會計核算,無法與企業其他業務流程如采購、庫存、銷售、生產及人事等相互集成并實現共享資源,而且會計信息主要限于財務部門使用,其他職能部門包括公司領導與其他管理部門人員需要的會計信息只能靠財務部門提供書面報告或到財務部門查詢,造成許多不必要的人力、時間浪費。其次,傳統會計業務流程是建立在勞動分工論基礎上的,是與工業經濟時代的大規模生產這一社會經濟環境相適應的,與網絡時代對會計核算、管理和決策的要求相距甚遠,而且其所涉及的范圍局限于企業內部,無法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要求。再次,傳統會計業務流程將企業持續經營活動劃分為序時的會計期間,雖然在內部牽制方面發揮出一定的作用,但延長了等候時間,再加上順序化的會計處理方式存在重復錄入數據的情況,一些原始數據在業務部門錄入后,財務部門還要重復錄入一次,不僅增加了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而且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無法滿足決策者對實時會計信息的需求。最后,傳統會計業務流程僅僅限于采集、處理和存儲各種貨幣信息,對企業中諸如生產力、執行情況、可靠性、技術創新、關聯方及其交易等非貨幣信息卻不予采集,從而不利于對企業的決策支持。
二、鋼鐵企業會計業務流程重組原則
管理要求的提高和信息技術發展賦予的新特性,以及傳統會計業務流程所暴露出的缺陷,促使會計管理流程必須與其他業務流程進行整合,基于業務活動的“業務過程”來構建一個新的會計業務流程。而新興管理科學理論,如業務流程、價值鏈管理、供應鏈管理等理論,為會計業務流程重組提供了借鑒和啟示。
(一)面向企業的業務流程,核算作業,優化價值鏈
作業是構成業務流程的基本單元,是消耗資源、形成價值的根本所在。會計業務流程重組的主要內容就在于收集作業數據,運用作業成本法核算產品獲利率、顧客獲利率,評價供應商績效、流程績效,同時通過資源動因、作業動因的分析,加強對流程的管理,最終實現對價值鏈的優化,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
(二)結合企業的經濟業務流程重組
經濟業務是會計信息系統的信息源,對經濟業務流程重組必然會改變原有的業務數據傳遞路徑,從而要求進行會計業務流程重組與之相配合來實現會計與業務的一體化;另一方面,會計業務流程重組目的之一就是不斷地改進經濟業務流程,優化流程結構,提高工作效率。而只有依靠會計人員與業務人員的合作與努力,才能圍繞經濟業務流程進行過程控制。
(三)將信息處理工作納入產生這些信息的實際工作中去
在許多企業,會計被視為一項專業性、保密性很強的工作,業務部門必須將業務數據集中于會計部門處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和員工素質的提高,一部分常規性的信息處理工作可交由作業層的員工來完成。
(四)整體最優原則
會計業務流程重組不是對原有流程的修補,不是追求單個環節或作業的優化,而是強調會計整體的最優,它要求從全局出發,甄別會計本身流程的增值與非增值作業,消除本位主義,理順整個流程。
(五)成本效益原則
成本效益的權衡是流程重組所要考慮的經濟因素。如作業劃分不是越細越好,一項作業也并非只包含一項任務,從資源→作業→產品或服務的分配不是越精確越好,而要考慮到管理的實際需要和所帶來的收益能否大于實施成本。
三、鋼鐵企業會計業務流程重組思路
ERP等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會計業務流程改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得財務與業務的協同成為可能,由此產生了企業改造現有會計流程的有效手段——財務業務一體化模式。所謂財務業務一體化模式,是指在IT環境下將財務會計流程與經濟業務流程有機融合,當一項經濟業務發生時,由相關部門的一名員工負責錄入業務信息,當信息進入系統后,立即存儲在指定的數據庫中;同時該業務事件通過動態會計平臺生成實時憑證,自動或經會計人員確認后顯示在所有相關的賬簿和報表上,不再需要第二個部門或任何其他人員再次錄入。
在會計業務流程重組原則指導下的鋼鐵企業會計業務流程設計方案就是遵循以上重組思路,并運用上述會計數據系統收集方式對原有的順序化會計業務流程進行重組,具體流程表述如下:
第一步,業務事件發生,各管理信息子系統錄入業務事件數據;并將其存儲到全局數據庫(即數據倉庫)中。
第二步,系統考察聯盟企業與整體價值鏈管理有關的所有業務過程,識別業務事件(包括一般業務事件、會計事件和信息事件),為落實經營管理責任,對數據庫中會計事件貨幣計量的信息進行審核,并編制記賬憑證,將其存入到數據庫中。
第三步,根據規則對業務事件數據進行編碼并存儲到數據庫中。
第四步。當信息使用者需要某項信息時,可以隨時由信息使用者通過瀏覽器向會計信息系統輸入信息處理代碼。
第五步,系統從數據庫中提取需要的業務事件數據,并根據加工模型庫中的會計模型對數據進行處理。
第六步,自動生成各種賬簿供財產清查所用,并自動產生各種通用的常規報表和企業內部管理報表,提供給相關會計信息使用者。
債務重組含義的比較 1、新準則定義債務重組?!镀髽I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中定義債務重組為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讓步的事項。 2、《辦法》定義債務重組?!掇k法》中所稱的債務重組...
一、債務人以低于債務賬面價值的現金清償某項債務新準則將債務人的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直接影響損益,而不再計人資本公積。同時根據國稅2003年6號令規定,債務重組的收益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所得稅,因此該處理稅法和會計處理上達成一致,不會...
《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正式開始實施。根據這一準則的規定,債務人不能將償付債務所付代價低于重組債務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而應確認為資本公積。債務重組業務的這種會計處理,可以防止企業利用債務重組來粉飾業績,體現了會計...
法律是如何規定債務重組的規范企業債務重組的最早的一項準則是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意見書第26號-《債務的提前清償》。然而,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由于惡性通貨膨脹,使許多企業,尤其是房地產行業的償債能力急劇惡化,并最終陷入財務困境和債務危機。與...
會計上確認債務重組損失的情形有三種: 一、債權人受讓的現金資產低于應收債權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損失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二、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的,如果重組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大于未來應收金額,債權人應將重組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減計至...
希望以下答案對您有所幫助,企業重組最根本原國是迫于競爭的壓力。由于現有的競爭力不強,生產效率低下,包袱較重,企業為追求利潤從而進行重組。企業重組的目標其實是實現資本優化組合,也就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北京市道可特律師事務所參...
新三板 一、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 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是指有限責任公司的資產經審計后,以其審計基準日的凈資產按照等比(100%)折合成股本,整體變更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成為股份公司的發起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債務依法由股份...
債務重組要注意什么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化,一些企業由于缺乏對自身財務狀況、未來發展的深入了解和規劃,導致承擔了過大的負債壓力,最終形成資不抵債的局面,嚴重影響了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債務重組是企業擺脫財務和經營困境的重要手段...
我國的原債務重組準則和修訂后的準則都是規范企業債務重組的業務,但各自對債務重組的定義(適用范圍)卻有所不同。廣義上講,債務重組應包括所有涉及在債務重組日修改債務條件的事項。也就是說,既包括雙方修改付款金額的事項,也包括修改付款時間的事項;既...
1、債務重組定義的變化 舊準則第2條將債務重組定義為指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法院的裁決同意債務人修改債務條件的事項;而新準則定義為指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讓步的事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