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篇先上法條,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認定為工傷。
相信大家都會關注到
該條款中的兩個重點:
1.上下班途中;
2.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
有些人對其他情況交通事故
了解不多,
所以,問題來了:
單位的班車司機在開班車送同事上下班的途中發生了交通事故,但是負全責,是不是就不能認定工傷了?
職工因公外出期間發生了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是不是也不是工傷?
看出來了吧,“交通事故”已經和“非本人主要責任”劃了“等號”,好像只有“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才能認定工傷。
這是一個常見的認識誤區。
其實交通事故只是事故傷害的一種,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的其他幾項規定里,也有可能發生因交通事故而認定工傷的情況。
即便都是交通事故,情況不同,適用法律依據不同,證據標準不同,認定結果也不同。
今天我們結合三個案例,來細說一下交通事故的工傷認定問題。
案例一
司機肇事獲刑,能否認定工傷?
付某在某物流公司擔任司機,負責往省外地區運送貨物。某日,付某在為單位出車時,因疲勞駕駛在高速路上與一輛面包車相撞,導致一死兩傷。
付某被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因其在事故中受重傷,暫予監外執行。公司認為,付某在事故中承擔全部刑事責任,且已被法院判罪,不應認定為工傷。付某的親人只好向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
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為,司機付某是在執行本單位工作任務時發生的交通事故,鑒于司機行業的特殊性,付某應屬于“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雖然付某已被法院判處交通肇事罪,但其并非故意犯罪,而屬于過失犯罪,不在《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應排除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的情形中。所以,依法應認定付某為工傷。
本案中,付某之所以被認定為工傷,適用依據是《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綜上可見,司機駕駛車輛執行本單位正常工作時發生交通事故導致本人傷亡的,應視為“三工”原因,在這種情況下不受交通事故責任限制,只要司機在事故中不存在《社會保險法》第三十七條和《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法定排除情形,就應認定為工傷。
案例二出差路上發生負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能否認定工傷?
袁某系某制針有限公司的職員。某日,袁某駕駛轎車和該公司負責人孫某去外地出差,在公路上與一輛大貨車相撞,造成本人受傷。
交警認定袁某在該起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大貨車駕駛員負次要責任。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袁某為工傷,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公司認為,這起交通事故是由袁某造成的,袁某負主要責任,不應被認定為工傷。
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后認為,袁某雖然在該起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但袁某是在為公司出差的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應屬于“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將袁某認定為工傷并無不當。法院維持了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決定。
本案中,袁某之所以被認定為工傷,適用依據是《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五)項規定: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綜上可見,職工因工外出期間駕駛或乘坐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傷亡的,也不受交通事故責任限制,只要職工在事故中不存在《社會保險法》第三十七條和《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法定排除情形,就應認定為工傷。
案例三同屬上班途中交通事故,能否都認定工傷?
某日,魏某在駕駛車輛上班的途中,與同屬上班途中的鄭某相撞,兩人均當場受傷。
交警部門認定魏某負全部責任。之后,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魏某不屬于工傷,鄭某為工傷。魏某所在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
魏某所在公司認為,兩人都是在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既然鄭某能認定為工傷,魏某也應認定為工傷。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為,鄭某是在上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符合認定工傷的情形,應認定為工傷。魏某雖然也是在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但魏某負全部責任,不符合認定工傷的情形,不應認定為工傷。法院維持了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認定結論。
本案中,同起事故的兩人之所以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認定結果,適用依據是《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綜上可見,在上下班途中,只有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才能認定工傷。只有在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責任”才是職工能否認定工傷的一個重要條件。根據有關規定,“非本人主要責任”事故認定應當以公安機關交通管理、交通運輸、鐵道等部門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結論性意見或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書為依據。
可見,職工交通事故情形不同,適用法律依據就可能不同,認定結果也不盡相同,千萬不要混淆操作。
來源:網絡
聲明
本平臺所推送內容除署名外均來自于網絡,僅供學術探討和信息共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網上怎樣找律師咨詢 網上怎樣找律師咨詢的?北京市政人民法院:北京市天子一大摩托黨珠海、深圳涉漁民、涉森林公安涉污染、涉劣質垃圾、涉毒品溫州、西雙版納涉賭博、涉豪賭涉毒、涉賭博、涉毒違規吸毒危害公民身心健康北京城建律師事務所1331...
■法官說法 電商對格式條款有提示解釋義務 ■法官說法 電商應對約定管轄盡提示義務 ■法官說法 網購宣傳信息應真實準確 ■法官說法 依據證據劃分雙方責任分配 消費者應當做好風險防范,接收商品注意核對實物信息,應當注意保存交易證據...
互聯網科技的飛速發展,引領我們進入了互聯網+的全新時代。各領域都在試圖搭乘互聯網的快車,以謀求行業的新發展,出租汽車行業也不例外,以滴滴、神州、易到為代表的網絡租約車(以下稱網約車)就凸顯了互聯網+特色,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出行方式。網約車...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遇到麻煩,不論大小事,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報警。 但你知道嗎,有些電話可能比110更能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而且如果惡意報警,可能還會遭到拘留,一旦拘留留下案底,對于個人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
很多人可能聽說過訴訟時效,但是對其具體含義和意義卻不太了解。 很多時候總是以為自己受到了傷害,法律就應該無條件的支持自己,卻不知道法律的有效保護其實也是有時間段的,而且不要以為訴訟時效只是一個簡單的時間問...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京法網事、西城法院等近日,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糾紛案,男子戴某下班時順路搭載同事王某回家,行駛至某路段時碰撞到路邊墻體,造成同事王某當場死亡。交警認定:戴某負事故全部責任,王某不負事故責任...
新聞背景河北滄州的朱女士近日發現,女兒小雪使用自己的手機通過快手視頻對一制作彩泥的主播進行打賞,先后消費9萬多元。隨后,朱女士聯系了快手公司,希望能退還消費款項。快手公司要求朱女士提供消費是無行為能力人進行的相關證明。在朱女士提供了證明材料...
現在很多車主小事故都不愿意走保險。這就有人問了,那么出了車禍是該報警還是報保險呢,今天就和大家說說:發生交通事故,一定要走正規程序,先報案,再找保險公司。出了交通事故除了向交通管理部門報案外,還要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一方面讓保險公司知道投保...
交通肇事酌定不起訴 交通肇事酌定不起訴的,就幾種情況,有一種情況,為了保護被告人免受刑事處罰的話,應該是不起訴的。就是要是行為本身確實構成犯罪的。刑法第180條規定了幾種情況,被告人可以不起訴的。 包括:拒不交待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