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制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意義,接受
新*社記者的采訪時說,1987年,國務院曾經頒布了《醫療事故處理
辦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醫療糾紛的處理,維護醫患雙方合
法權益,保持社會穩定,起了積極作用。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法制體系日益完善,人民群眾法制觀
念不斷增強,原辦法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制定這個條例是很有
必要的。
條例針對新形勢下科學、公正處理醫療事故的要求,明確了衛生
行政部門在醫療事故處理工作中的職責,將行政處理與司法程序嚴格
區分開來,有利于及時、妥善處理醫療事故,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
益。同時,加強了對醫療機構的社會監督,使醫療機構增強責任感,
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內部規范化管理,努力提高醫療質量,有效防
范醫療事故的發生。在處理醫療事故時,充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
的原則,相信條例的公布實施對于推進我國法治化進程將會起到積極
的促進作用。
醫療事故重在預防
衛生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務院發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
重點之一,是突出了預防醫療事故的發生及降低醫療事故可能造成的
危害。
條例規定了醫療機構應當制定防范、處理醫療事故的預案,預防
醫療事故的發生。條例要求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法
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常規,恪守職業道德,醫
療機構要設立質量監控部門,或者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監督醫療服
務工作,檢查執業情況,受理患者投訴,提供咨詢服務。條例對醫療
機構書寫和保管病案也作出了詳細規定。
條例規定,發生醫療事故時,醫療機構除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以
外,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的損害。
醫療事故內涵擴大醫務人員責任加大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表示,《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擴大了現行《
醫療事故處理辦法》中關于醫療事故的內涵,同時加大了醫療機構及
其醫務人員的責任。
新條例中,將醫療事故明確定義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
一、醫療美容被納入侵權責任糾紛 二、患者的舉證責任適當緩和三、醫療產品責任糾紛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四、明確不能取得患者近親屬意見情形,鼓勵醫療機構積極搶救生命垂危患者 Watch 近年來,因病患垂危,醫院緊急急救以獲得家屬認同的現象屢...
導讀:醫療損害責任糾紛一般由專業機構進行技術鑒定,對醫療過錯、因果關系及責任比例進行專業的認定,而進行技術鑒定的基礎就是真實完整的病歷資料。因此,法律規定嚴禁涂改、偽造病歷資料。一旦發生上述行為,造成無法鑒定的,法院極有可能推定醫院存在過錯...
1.醫院法律法規培訓內容 原發布者:柏華林法律法規培訓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一)適用主體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經注冊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的專業醫務人員。(二)授權性規定1、在注冊的...
醫美糾紛發生后,法律如何確定責任?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美容技術進步的碰撞下,人們對美的追求愈加強烈。醫療美容服務帶給人們美麗希望的同時,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糾紛,令愛美之心苦惱不已。案例一:整形手術失敗焦玉貴原系甘肅省武都縣文工團歌唱演員,19...
解讀:工傷認定要分步走 問:現在員工的維權意識比較強了,但在進人企業之初,并不知道保護好自己。出了事故,如何得到工傷認定呢? 答:員工出了事故,從快速得到工傷申報到認定完畢,所有程序走下來,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所以了解申報步驟很重要。 首...
1.我國醫藥衛生行業的基本法律法規 醫療衛生管理相關法律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
1.醫藥行業從業人員應該遵守的法律法規應該有哪些 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第一條 為規范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根據醫療衛生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結合醫療機構實際,制定本規范。第二條 本規范適用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內所有從業人員,包括:(一...
1.有哪些醫療相關的法律法規 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2001 法規: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省級以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8.11.10 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
解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院在2004年5月2日發布的《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也就是我們一般所稱的《人損解釋》,是對公民因生命、身體、健康遭受侵害...